论素质教育下教师的课堂主持艺术

2014-11-26 10:18:13黄春燕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人格化参与性多样化

摘 要:当今的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教师这种职业是一种传播艺术,优秀的教师必须掌握良好的课堂主持技巧。根据主持人所应当具有的传播特色,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使自己的授课个性化;二,注重人格化;三,强调人际性与参与性;四,注重授课方式的多样化。只有掌握良好主持艺术的教师,才能使自己的每一堂课成为一次成功的信息传播过程。

关键词:课堂主持艺术;个性化;人格化;人际性;参与性;多样化

正如一个好的访谈节目离不开一个出色的主持人一样,一节生动活泼实用的课堂教学需要一位具有出色主持艺术的教师。他不仅要能正确把握课程导向,掌控课堂节奏,保证授课信息量,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而且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给学生学习方法和人生道理、传授专业知识以及答疑解惑。具体到高等教育的教育过程,“就是教学人员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先有水平和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学内容中包含的知识、信息向学生传递,使其学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养成过程。”[1]那么这个定义里提到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具体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要求?教师要通过那些“科学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术素养”指的是什么?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把授课当作主持和传播艺术

众所周知,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关于素质教育的定义和解释不一而足,其中比较权威的是李岚清总理的概括和总结。他认为:“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明显的应试教育倾向, 对学生的培养以应付各种考试为主要目的, 忽视了德、智、体、美等全面素质的培养, 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势在必行。他指出,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绝不是意味着摒弃考试制度, 而是要更加突出地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2]李岚清总理还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3]

面对这样一种和谐发展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首先,他应当努力使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在能够应对考试的前提下,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用的专业技能。他要采用各种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来设计课堂教学,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他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即有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成为具有良好个人综合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可以说,当今的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要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还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具体来说,教师的课堂主持艺术要摒弃传统的单一的灌输法,做到丰富灵活,实用易懂。既要照顾到学生的整体水平,也要兼顾个体的特殊要求,同时还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說,从教师的职责和功能来看,完全可以把他看作是一名课堂的主持人,教师这种职业是一种传播艺术。所以根据主持人所应当具有的传播特色,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使自己的授课个性化;二,注重人格化;三,强调人际性与参与性;四,追求授课方式的多样化。当然,为了实现这几个目标,如同主持一栏节目一样,教师必须要首先了解自己所授课程的主旨与定位,其次是了解授课对象即学生的个体水平和实际需求,在综合各种情况的前提下,在正确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为自己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手段以及风格。这样具有一定主持艺术的教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更接近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二、如何实现授课中的传播艺术

把授课当作传播艺术,以主持人的标准来要求教师,要求他们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出人性化、人格化、人际性与参与性以及多样化,更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也可以使得课堂更富有生命力。

首先,授课的个性化是指每个教师要有自己的特质和风格。现代教育反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提倡教师个人魅力的充分展现,以增加课程的吸引力。正如个性化传播一样,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大趋势:“个性化传播是现代社会背景中传播的必然趋势和主流。在当今信息爆炸、信息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中,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越来越厌烦人与亦云的重复和板起面孔的说教,只有个性鲜明、独具魅力的传播才能在众多同类事物中脱颖而出,成为被观众注意和选择的对象。”[4]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网络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在课堂内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新鲜的信息和多样的教学方式,他们很难再满足那种照本宣科,一板一眼的传统式教学,渴望能以更新颖直接和快速的方式接收大量的信息。教师作为知识传播链上不可或缺的中介者或传播者,需要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特长及魅力,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收视率”。正如任何一个收视率高,受观众欢迎的主持人必然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和鲜明的个人气质一样,教师也是如此。没有个性的老师很难成为真正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其次,授课的人格化是指教师本人在授课过程中,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向来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本人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良好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以及理性的思维方式,正面积极的教师形象的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格魅力日益成为课堂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人格魅力对一个节目主持人至关重要,因为“观众透过主持人节目对主持人的人格内涵(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特征的总和)能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评价”,[5]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现出来的人格内涵也决定着他在学生心目中的认知度,他的人格内涵要经得起学生们长期的审视和检验。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的人格魅力能够确保学生在德育和美育两个方面得到正确引导。尤其是大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审美观和道德观不太确定的塑性时期,对于真善美的是非判断力还不是非常敏锐,这种不确定性和不敏锐也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外部影响,更倾向于接受学校和教师在这方面给予的引导。

除了教师的个性化和人格化这两个前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必须重点考量的一个因素就是人际性和参与性,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成败与学生的受益程度。传统的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提倡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把握住主动与被动之间的均衡。而且,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都不同于以往,他们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力,往往不愿意接受强加于自己的思想或者理论,对很多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充分考虑他們的认知习惯,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把课堂变成一个交流和互动的传播载体。况且,教学本身必然包含着“教”与“学”之间的双向过程,是一种人际交流和互动。教师必须把课堂的参与性调动到最大,努力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这种信息的传播和接收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以下这个图来表示这个过程:

教师利用各种媒体传播和发布信息

学生接收信息

学生对信息进行反馈

↙↘

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如图所示,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传播和接受的过程,教师应当借助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多向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中,通过交流启发思维,开拓思路,充分吸收和消化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信息传播过程中,教师虽然占主导地位,但他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信息发布者,而要做一个善于倾听,善于引导的信息传播者和中介者。他不是简单地把书本上的信息转达给学生,而是要在对这些信息进行过加工处理后,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种信息传播过程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授业”。

除了以上所说的三点,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前提下,教师必须紧跟时代,了解和掌握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课堂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信息量,更加快捷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视觉冲击和听觉训练来强化各种技能的练习,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设计合理的多媒体课件能使教学内容精炼而不枯燥。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更像是一名节目主持人,借助各种声像和音像资料,进行恰如其分的阐释、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展开更为深入的思考,充分准确地接收到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

结语: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圆满地完成这个教学过程,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培养出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考虑多重因素并进行科学严谨的安排。既然课堂教学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教师就应当把授课当作一门主持艺术,认真思考传播的特质和要素,把学生当作信息传播的受众,力争把每一堂课都变成一次成功的信息传播过程。只有懂得主持之道的教师,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眼球。

参考文献:

[1]杜作润,廖文武,高等教育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第125页。

[2]张英,姜转宏, 李岚清素质教育观探微——《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读后[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40页。

[3]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第304 页。

[4][5]罗莉,播音主持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第154,156页

作者简介:黄春燕,女,硕士,北京外资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人格化参与性多样化
论可参与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30
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培养学生参与性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07:25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论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方式
新闻传播(2016年22期)2016-07-12 10:10:23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从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来探究播音主持的艺术
新闻传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0
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