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购物季正当其时,小米也准备悄悄买些东西。
雷军给最近刚入职的新员工陈彤发了一个10亿美元的“大礼包”,授意他牵头利用这些钱,推进与生产和创造内容的公司合作。看来,小米早就意识到,光有“端”肯定是不行的,设计再精巧、制造再精美、营销再精彩,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保有量到了一定阶段,如果没有“端”上的内容做支撑,是很难再保持住江湖地位的。
小米另外买的东西,是专利。据说,小米通过一家名为“松果电子”的新公司,与大唐电信的全资子公司联芯科技,签下了一笔1.03亿元的技术转让合同,标的是后者掌握的SDR1860平台技术。简单说,这笔交易使得小米已经拿到了独立研发4G手机芯片的许可证。
在庞大的忠诚甚至是狂热用户群体基础之上,尽其所能地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链、营造更加丰富的生态圈,这无疑是当下所有的终端产品制造商们最乐于去做的事。合纵连横,早就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我们曾在今年5月推出过一期名为《大产品》的长篇封面报道,当时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时代发展趋势,并且希望能用一个非常简单,同时又相对精准的词汇来概括这一演进过程。大数据的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接纳,前文所提到的生态链、生态圈以及合纵连横等等,其实和产品本身并没有太直接的关联性,而更多地是为产品赋予了灵魂,这样的逻辑关系和大数据的概念有颇多相通之处。由此,我们创造了“大产品”的概念。
这个时代里涌现出了许多新产品,从表面看,它们和传统的创新产品并无很大差异,但在表象之下,这些产品同时还具备以下特点:用户深度参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追求极致的工业设计和制造工艺;尽量为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专属感;纯熟掌握体验式营销诀窍;高度自主控制下的销售渠道;平台化特性。我们十分乐意将有着上述特点的产品,称为“大产品”。
在大产品时代,大家竞合的其实都是一个互联网终端(智能硬件)生态圈,每一位参与其中的玩家,都希望能够紧紧抓住至少一个最具用户黏性的基点,并以此为核心,尽可能地去拓展这个圈子的面积,由此再添加更多的商业想象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重新审视竞合关系,你会发现,种种错综复杂的生态圈之争,其实无非是你所抓住的核心究竟有多么重要和不可替代;你为该核心构建的势力范围有多么庞大和密不透风;你在这样的势力范围内营造了怎样的快速迭代和正向反馈机制。当然,更重要的,你还需要为上述的种种,与用户之间建立起通畅的沟通渠道,并且让他们心甘情愿为此买单。
这些你都做到了,如果你同时还有那么点儿运气,那么恭喜,你离神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