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芝伶,文旭东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护理人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属于紧缺型人才,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中职护生是未来临床护理一线的主力军,其身心健康受到广泛关注,而护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维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调查分析中职护生的卫生行为现状,制订干预方案,促使护生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健康水平和卫生宣教能力。现将我们的调查结果介绍如下。
以桂林市卫生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368份,回收有效问卷36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在广泛查阅相关卫生行为调查问卷的基础上[1-3],自行设计中职护生卫生行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起居、口腔、用眼、睡眠、饮食、公共卫生行为六大项目,每一大项目下设5~18条不等的子项目。以班级为单位,对我校2013级护理1~6班368名学生全部开展问卷调查。
统计分析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办公软件,采用PEMS 3.1 forWindows软件对不同类型护生卫生行为正确率进行χ2检验。
卫生行为调查共设70个子项目,正确赋值1分,不正确赋值0分,满分70分。在调查的6项卫生行为中,公共卫生行为正确率最高,达93.48%,这与2013年4月起在全区发起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及随后在桂林市发起的“美丽桂林,清洁城乡”活动的全面开展和社会宣传及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得公民素质得到很大提升密切相关。但也存在几项突出的卫生行为问题,如用眼卫生的正确率最低,仅为45.23%,其次是口腔卫生和睡眠卫生,其正确率均低于平均值(67.12%),见表1。加强对护生用眼、口腔和睡眠卫生的指导和干预刻不容缓,学校应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卫生行为养成教育干预方案。
表1 中职护生卫生行为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针对不同变量,对护生卫生行为正确率进行χ2检验,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这与不同变量样本数相差较为悬殊有关。
表2 不同变量护生卫生行为结果比较
对6项卫生行为中每一项卫生行为下设的子项目的正确人数及正确率均进行了统计,以了解护生在6项卫生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为制订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2.2.1 起居卫生行为 共设有18个子项目,满分18分。调查结果见表3。
(1)护生普遍重视个人卫生。表现在368名护生在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洗澡、换内衣、个人用具专用等方面有良好习惯的人数比例均高于70%,但勤晒被褥这一项上有良好习惯的人数比例明显偏低,这与护生易患疥疮等皮肤病有较大关系。
(2)运动不足。368名护生中,有晨练习惯的仅占17.4%,坚持每天锻炼的占23.1%,而每次锻炼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的也仅有18.5%。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缺乏科学合理的运动,这与护生在健康体质测试中50米跑、800米跑、1000米跑、男生引体向上等单项测试成绩达标率均低于50%有关。
表3 护生起居卫生行为统计
2.2.2 口腔卫生行为 共设有12个子项目,满分12分。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口腔卫生知识缺乏,对口腔健康重视不够。表现在56.0%的护生没有进食后漱口的习惯,35.9%的护生刷牙时间不到3分钟,93.5%的护生错误地使用横刷法刷牙,牙痛时只有48.1%的护生会选择尽快就医,而牙齿有洞时也只有30.4%的护生选择尽快就医,定期到医院做口腔检查和洁牙的护生只有4.9%和4.1%,见表4。
表4 护生口腔卫生行为统计
2.2.3 用眼卫生行为 共设7个子项目,满分7分。调查结果显示:经常躺着看书或手机的护生占73.9%,经常连续看书或手机超过1小时的护生占77.7%,而经常在行进的车上看书或手机、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或手机、边走边看书或手机、写字时眼睛距离桌面的距离少于30厘米、课间不做放松眼部活动的护生也都接近半数,见表5。护生用眼卫生不良问题普遍存在,而护理操作需要很好的视力,护生如果长期用眼卫生行为不良,势必导致视力下降,影响未来工作质量。
表5 护生用眼卫生行为统计
2.2.4 睡眠卫生行为 共设4个子项目,满分4分。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睡眠卫生重视程度不高。除78.8%的护生有睡午觉的习惯外,睡眠时间不足9个小时、晚睡、对自己睡眠质量不满意的护生也都接近一半,见表6。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护生白天的精神状态,影响其学习效果。
表6 护生睡眠卫生行为统计
2.2.5 饮食卫生行为 共设19个子项目,满分19分。调查结果显示:护生饭前便后洗手、关注餐具卫生等个人饮食卫生习惯较好;水果摄入不足的护生占54.1%,蔬菜摄入不足的占77.4%,早餐质量不佳的占70.1%,经常吃零食的占66.0%,30.4%的护生晚餐不够清淡,见表7。
表7 护生饮食卫生行为统计
2.2.6 公共卫生行为 共设10个子项目,满分10分。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公共卫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好,这与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美丽桂林,清洁城乡”活动有关。但乱扔杂物的护生占15.8%,有喝酒行为的护生占15.2%,见表8。这与学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发现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相符。
中职护生父母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以小学、初中学历居多(368名护生中母亲是初中或小学学历的有341人,占92.7%;父亲是初中或小学学历的有321人,占87.2%),卫生行为方面的家庭教育较为缺乏,因此急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
最早应用于吸烟行为干预的行为转变理论是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Prochaska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4],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改变是一个复杂、渐进和连续的过程,可分为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5个阶段。据此理论,我们制订了4个不同阶段护生卫生行为干预方案。
首先,通过自行设计的卫生行为问卷调查了解护生卫生行为现状;然后,通过卫生保健知识系列专题讲座帮助护生掌握正确的卫生知识,使护生初步形成卫生意识。
制订护生卫生行为干预方案,组织护生利用“头脑风暴法”审视自身存在的不良卫生行为,通过召开“我的健康我做主”主题班会、开设“卫生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标语、举办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学校制订的卫生行为干预方案,营造“人人讲卫生”的积极氛围,激发护生改变不良卫生行为的强烈愿望,为下一步采取行动做好铺垫。
完善学生会各项检查、考评制度。在学校、班主任、学生会、志愿者和班级成员的多重监督下,以行为矫正为主,通过每周阅读、填写《卫生行为自我监控手册》进行自我监控,结合“世界睡眠日”、“世界卫生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等开展宣教及各种形式的评比、竞赛活动。针对护生卫生行为中的薄弱环节,着重加强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3.3.1 巩固护生良好的起居及公共卫生行为 依托全区城乡清洁工程的良好平台,制订美丽校园活动方案,开展“劳动卫生标兵”、“洁美班级”、“文明寝室”、“环保卫生宣传员”、“环保卫生监督员”等系列评选活动,不断巩固和强化护生良好的起居及公共卫生行为。
3.3.2 提倡合理用眼和科学睡眠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中职护生都有手机且几乎都能上网。因此,中职护生走路、睡觉、坐车、上课看手机及聊天和玩游戏的时间大大延长,使得眼睛过度疲劳、睡眠时间不足,既不利于学习又危害身心健康。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宣教力度,让护生做眼保健操,利用学生会对护生加强监管,同时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如区域屏蔽手机信号,从内到外加强管理教育。
3.3.3 因地因人制宜,培养护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2013级护生普遍存在晨练、运动次数及运动时间不足,身体素质偏低的问题,考虑到我校运动场地有限的实际,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制订护生健身项目及方案。如增加班级晨跑活动;从激发运动兴趣入手,大力推广踢毽子、跳绳、抛绣球等受场地限制较小的趣味体育活动项目;开展运球接力、集体跳绳等参与面广的趣味体育竞技活动。带动全体护生参与,体会运动的快乐,感受运动的益处,把护生带到体育运动中去,使护生逐渐找到自己喜爱并能坚持的运动项目,并逐步养成科学运动的良好习惯。
3.3.4 提倡科学饮食,提高饮食质量 除加大饮食卫生宣教力度外,食堂饭菜应努力做到多样化,提升色、香、味,吸引护生在卫生、安全有保障的学校食堂就餐。早餐也应多样化,保证蛋、奶供应,价格要适中。对贫困生可采取资助政策,早餐免费提供一个煮鸡蛋和一杯牛奶。
将各项活动、评比常规化,利用《卫生行为自我监控手册》持续督导、反馈。另外,要加强护生卫生宣教能力的培养,使其在进行卫生宣教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的卫生知识,增强自己的卫生意识,使良好的卫生行为成为自己的习惯。以志愿者活动和假期作业的形式组织护生对社区居民、家庭成员或左邻右舍进行卫生宣教,定期开展卫生宣教经验交流和成果评比活动,帮助、指导护生不断提高卫生宣教能力。
表8 护生公共卫生行为统计
[1]路桂菊.2009年淄博市博山区农村中小学生卫生习惯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12):1109-1111.
[2]徐珊,廖海涛,韦义萍.在校护生日常用眼卫生习惯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133-134.
[3]赵瑞兰,李玉堂,张立敏.北京市顺义区976名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1,27(19):2239-2240.
[4]孙力,安津平,史素芳,等.行为转变理论对本科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