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贵军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通过对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天津医专)19~22岁大学生身体的形态、机能和素质等项目指标的测试,并与2012年、2013年天津市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对比,了解天津医专大学生在性别、城乡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为指导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及课外锻炼提供可靠依据。
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是关系到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作,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医学院校学生具有体育课学制时间短(1~1.5年)、学时数少(天津医专三年制学生体育总学时数约为72学时)、生活规律性差(前期课程紧,学习负担较重;后期临床实习,生活没有规律)的特点,且目前对医学专科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专门性研究甚少。因此,通过调查分析天津医专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了解其在同龄大学生中身体发育、身体素质的状况,并与2012年、2013年天津市大学生及2000年全国大学生体质指标相比较,结合医学专科学生的专业特点,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工作方案。
研究样本为天津医专学生,分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4个群体,随机从19~22岁的学生中抽取,获得有效样本791人(男384人,其中城市男生211人、乡村男生173人;女407人,城市女生230人、乡村女生177人)。
测试时间为2013年10月—11月。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固定检测人员,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测试场地器材符合要求。
测试指标分形态机能类(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身体素质类(50米跑、立定跳远、握力、男1000米跑、女800米跑、坐位体前屈)以及视力、沙眼、脊柱侧弯等项目及派生指标(BMI)。
测试数据在计算机上用Foxpro建立数据库,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1.1 各组之间体重指标的比较 体重指数即BMI=体重(kg)/身高(m2),是评价人体成分和判定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确定人体标准体重指数为BMI=22 kg/m2。BMI<20 kg/m2为偏瘦,营养不良;20 kg/m2≤BMI<24 kg/m2为正常,营养平衡;BMI在24~26.5 kg/m2为偏胖,营养较好;BMI>26.5 kg/m2为肥胖,营养过好。凯特莱(Kettler)提出了BMI不具有身高、年龄和性别特征而得到广泛运用。实验表明,19~22岁各年龄组间BM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统计数据表明,天津医专学生总体的BMI=(20.185±2.065)kg/m2,指标略偏低,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中,BMI≥24 kg/m2的有33人(男20人,女13人),占总人数的4.17%;BMI<20 kg/m2的有410人(男204人,女206人),占总人数的51.83%。由此可见,在天津医专学生中,身体发育较差、营养不良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从天津医专学生19~22岁年龄组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19岁年龄组的 BMI为(19.75±1.93)kg/m2,指数偏低,与 20岁组、21岁组、22岁组比较,P<0.05或P<0.01,见表1。
表1 19岁年龄组与其他各年龄组之间的BM I比较(,kg/m2)
表1 19岁年龄组与其他各年龄组之间的BM I比较(,kg/m2)
注:*P<0.05,**P<0.01
20岁年龄组 21岁年龄组 22岁年龄组BMI t年龄组20.30±2.002.8415**20.25±2.062.5589*20.47±2.243.2343**
2.1.2 各组之间身体素质的比较 在身体素质指标中,除握力以外,各项指标的排序为20岁年龄组最好,21岁、22岁年龄组次之,19岁年龄组最差。19岁年龄组城乡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9岁年龄组除女生握力外,其他项目的身体素质指标明显低于20岁年龄组水平(P<0.01),见表2。从指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已经上了一年体育课的二年级(20岁年龄组)学生与刚进校的一年级新生(19岁年龄组)相比身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体育课教学对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提高的效果显而易见。
19岁年龄组学生在高中期间由于备考复习紧张,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缺乏,身体素质处于较低水平。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全面提高其身体素质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大学的体育教学,不但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培养其吃苦耐劳、拼搏进取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
表2 不同性别的19岁、20岁年龄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比较
我们还发现,在三年级的学生(22岁年龄组)中,由于他们进入临床实习,受课程设置、时间、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速度、耐力和力量均明显下降,特别是男生的50米、1000米跑比20岁年龄组分别慢0.12秒、15.1秒(P<0.05),立定跳远和握力也有较大差距(P<0.05),所以很难保证以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完成见习、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因此,有必要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体育选修课,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简单易行的体育锻炼活动,完善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建设并添置器材,以保证高年级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
通过与2012年、2013年天津市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的比较发现,天津医专学生在形态机能上与天津市大学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身体素质的部分项目(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以及女生800米跑)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在身体素质上,天津医专男生的立定跳远和部分年龄组的50米跑、握力较差(P<0.05),其余项目与天津市大学生的水平相似。女生的握力较差(P<0.05),但800米跑、坐位体前屈普遍高于天津市大学生的平均水平(P<0.05)。
医学专科学校女生所占比例较大,约占在校人数的80%。因此,我们结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体育教学,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甚至部分身体素质项目的成绩超过了天津市大学生的整体水平(如:80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
结果显示,天津医专女生除胸围大于2000年全国女大学生的水平外(P<0.01),其余形态机能指标与2000年全国女大学生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天津医专男生的体重、胸围比2000年全国男大学生的水平低(P<0.05或P<0.01),其余形态机能指标与2000年全国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身体素质方面,男女坐位体前屈高于2000年全国水平(P<0.01),其他各项指标(50米跑、800米跑、1000米跑、立定跳远)均低于2000年全国水平(P<0.01)。
表3 2000年全国大学生与天津医专学生体质状况的比较
(1)由于学生功课负担较重,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过少以及饮食营养不足,天津医专学生身体发育较差,19岁年龄组BMI呈较低水平,多数学生属于偏瘦范畴。
(2)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20岁年龄组优于其他年龄组(P<0.05)。
(3)天津医专学生身体发育与天津市大学生基本相同,在身体素质上女生占优势(P<0.05)。
(4)与全国大学生相比较,天津医专学生在身体形态、发育上女生优于男生(P<0.05),而在身体素质上普遍呈下降趋势。
(5)针对天津医专学生学制时间长、学习负担重的特点,精简课程、加强营养、科学锻炼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