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灵泉镇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构建

2014-11-24 04:26温宏韬于小俸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1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构建

温宏韬+于小俸

摘 要: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严峻挑战,渐渐增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该文以湖南省常德市灵泉镇为例,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分析了灵泉镇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了生态环境的构建。

关键词:生态环境;构建;循环经济;灵泉镇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1-85-02

近年来,常德市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优先、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原则,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农村实际需要出发,采用“镇村同治”理念,实行镇村同步规划,环境同步治理,产业同步发展,文明同步创建,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着重治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注重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大大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美丽乡村的建设。

1 循环经济理念

1.1 定义 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1.2 理论基础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源于产业生态学,运用产业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活动的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与环境友好的新型范式。它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一体,把经济活动重组为“资源利用-产品-资源再生”的封闭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模式,强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1]。

1.3 原则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ing)、再使用(Reusing)、再循环(Recycling)。其目的是:使资源以最低的投入,达到最高效率地使用和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从而实现污染排放的最小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使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相吻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共赢。

2 灵泉镇生态环境现状

2.1 基本情况 灵泉镇位于湖南常德津市市西南部,是典型的丘陵乡镇,全镇辖戚家、关桥、同兴、五泉、鹿山、杨家、龙山、汉泗、复兴、兴隆、李家、马家12个村,1个居委会,3 433户,约12 000人口,其中农业人口约10 000人。国土面积55km2,其中耕地面积1 400hm2,丘岗山面积1 800hm2。灵泉镇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是“3县5乡镇”的结合部,是津市市的西南门户和重要的农副产品贸易集散地。

2.2 生态环境现状

2.2.1 水污染 乡镇居民的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乱排,造成该镇水环境污染。同时,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随雨水地表径流,造成了水体污染。此外,由于生活垃圾被随意丢弃在荷塘或沟渠里,导致河道淤积,污染了水体。

2.2.2 大气污染 长期以来,该镇居民随意焚烧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以及用煤炭作为生活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2.2.3 土壤污染 人们对废旧电池等的随意丢弃,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以及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等都导致了该镇的土壤污染。

2.3 生态环境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镇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整体素质不高,加之村镇基础设施不完备,造成垃圾和粪便对环境的污染。(2)村镇没有进行总体规划,使村镇规划布局不尽合理,造成生产企业和居民区交织在一起,既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又给居民造成噪声等环境污染。(3)更多的企业转向乡镇发展,城市工业“三废”向农村转移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3 灵泉镇生态环境构建

处理好乡镇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立生态乡镇,才能真正提高乡镇生态经济效益,实现乡镇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2]。

3.1 灵泉镇生态环境构建对策探讨 (1)以总体规划为基础,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制定和实施村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针对乡镇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认真实施。(2)提高居民自身素养,强化村镇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提高居民自身素养,养成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3)控制乡镇外源污染,严禁城市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调整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将企业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4)推进乡村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5)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乡镇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

3.2 灵泉镇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建设低碳型新农村的思路 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新农村建设,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和困扰村镇发展的瓶颈问题,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不影响自然环境的情况下促进村镇经济的快速增长[3]。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应统筹考虑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以农业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4]。灵泉镇在其镇村建设中综合考虑环境容量,协调环境承载力影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以灵泉镇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整合灵泉镇的乡村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本区乡村文化资源,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力求特色,力争将灵泉镇打造成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区。

3.3 灵泉镇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村镇产业结构调整

3.3.1 产业结构生态化 灵泉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把休闲农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打造,建立资源集约的主导产业体系,成为全省唯一整体实施休闲农业的乡镇。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力求特色,力图将灵泉镇建成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区。

3.3.2 产业结构高级化 技术进步促进各产业的发展。灵泉镇政府组织全镇农民技能培训,并聘请湖南农业大学柑桔专家专题讲解柑桔栽培技术及大果实蝇病虫的防治,由政府成立柑桔协会组成柑桔之家从技术到流通免费为桔农提供技术及销售等服务,不断壮大全镇柑桔产业,为乡村旅游产业增砖添瓦。全镇以山水田园生态、茶山岗休闲广场、休闲度假旅游、森林生态观光旅游4大板块构成总体格局,形成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游乐农业等片区,山地按自然形态形成生态林、风景林、经济林、果木林几大林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产业的发展也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推进。

4 结语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环境建设及人类自身建设双管齐下,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也需要更多地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两方面同时考虑,长、短效益相结合[5]。循环经济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而是一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手段。将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是实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位一体”的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灵泉镇利用循环经济理念来指导其新农村建设,采取建设低碳型新农村的思路,将灵泉镇打造成一个极具特色的旅游乡镇,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灵泉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军,朱蕾,胡应成,等.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城市环境规划创新思路[J].水资源保护,2006,5:84-86.

[2]陈振兴.浅谈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12.

[3]覃永晖,吴晓,王晶,等.新农村建设整治规划原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9.

[4]方杰,曹邦英,卿锦威.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探讨[J].生态经济,2009,2

[5]王青宁,王晗生,周景斌.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4.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构建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