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芹 丁维升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教育家、文学家、语言学家。他十分热心于语文教学工作。先后编出多套语文教材,撰写了大量语文教育方面的文章。叶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前辈,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1.叶先生认为,语文是一种工具,是人们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语文课不是政论课,不能离开教学目标和自身的规律去进行政治和道德信条的灌输,但又不能忽视思想教育作用,而要根据学科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2. 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上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上是“读”和“写”。听、读、说、写同样重要,要使学生在这四个方面都受到最好的训练。
3. 叶先生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语文不是历史、地理一样的知识课,不应以讲为主,而要提倡启发诱导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精神和习惯。
4. 叶先生强调:教材内容要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并应适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程度;课文的语言必须是规范的。课文只是举例性质,不应绝对化。但听、读、说、写训练则要尽可能地有比较严密的系统,循序渐进。
5. 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听、‘说、‘读、‘写宜并重。”“因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叶老强调了语文课应该是口语和书面语并举,听说读写并重,并尖锐地指出:“重文轻语,有‘文无‘语,这个偏颇应该纠正。”他明确地否定“语文是语言、文学”的解释,认为“‘文字含意较‘文学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这就把语文课和文学课区别开来。
对核心教育思想“教是为了不教”的品读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
在教学活动中,关于教师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叶老认为,必须改变“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的现象,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阅读教学的目的,“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而学生时常听老师提问,受老师指点,亦即于不知不觉之中学会遇到任何书籍文章,宜如何下手乃能通其义而得其要。比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办法,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要使他们自觉地动脑筋,是教师备课极重要的项目。”
“‘讲当然是必要的。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又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倚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