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波
摘要:本文阐述了花园小径句的本质特征,探讨了人类语言理解机制在处理花园小径句时的心理语言学特征,指出研究花园小径句在洞察人类复杂的语言机制的运行规律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花园小径句;理解;心理语言学
一、引言
“花园小径句”(garden path sentences)是一种存在局部性句法歧义的句子,在其理解过程中,人类语言机制需要一个明显的回溯过程,这与人类下意识地理解母语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花园小径句在心理语言学句子理解过程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受到心理语言学家的关注。花园小径现象的存在说明人类语言理解机制在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时,自动地倾向于几种可能的句法分析中的某一种,而这种倾向性是有规律的。这也打破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认为人类语言理解机制是无法理解的“黑箱”的说法。本文探讨花园小径句的句法特征,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洞察花园小径句理解过程的特征及其对语言理解心理过程的揭示作用。
二、花园小径句的句法特征
1.句法歧义的局部性
句法歧义是由于句子句法分析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句法歧义可以分为全局性句法歧义和局部性句法歧义两类。如:They are eating apples. [1](他们正在吃苹果/它们是可直接食用的苹果)该句存在全局性句法歧义,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树形图:(a),(b)
不考虑语境因素,就从孤立的句子来说,该句的歧义在语言机制激活所有的语言信息之后仍然存在。
2. 理解花园小径句的困难性
我们每天都要理解成千上万的句子。因为自然语言很少孤立出现,对于大量存在于日常交际中的歧义句,听者一般都能借助于语境很容易地排除歧义,甚至根本不会意识到歧义的存在。例如,将上一例句放在一个由从句构成的语境中,
1)When I go into their office, they are eating apples. (我进办公室时,他们正在吃苹果。)
听者就会很容易对 “they are eating apples….”作 (a)所示的树形图分析,而几乎不会意识到存在按照树形图(b) 所作的句法分析的可能性。
2) You do not need to cook them because they are eating apples.(没有必要煮这些苹果,它们可以直接食用。)
显然,在许多情况下,歧义句中歧义的排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歧义句的语境因素。
又如:
3)I knew Jack failed to come for no reason .(划线部分:我认识杰克/我知道的,杰克….全句:我知道的,杰克的确是无故缺席)[2]
句3)存在局部歧义现象。在听到failed 之前,听者可以将 Jack 分析作knew的宾语,也可以作knew的宾语从句的主语。所以句3)并不是花园小径句。
花园小径句在理解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特殊性也赋予了其在语言理解机制研究中特殊的地位。
三、花园小径句理解过程的心理语言学特征
对花园小径句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对人类语言机制处理花园小径句时所采取的策略的研究上。早在1970年,Bever 便提出了一套非转换的句法分析策略,来解释花园小径句为什么比其他句子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以及人们在理解花园小径句时为什么会犯错误[3]。人类语言机制会将任何句子中第一个N+V(+N)结构分析作主句。正如桂诗春指出的那样,Bever的理论的缺陷在于其不完整性[4]。他没有能够提出完整的理论来说明各种策略是如何被优选出来处理不同的句子的,也没有说明在发生错误之后语言机制是如何纠正错误的。
Bever 之后,Kimball 提出了一个句法分析的两级模型:第一级处理表层结构的计算,而后将计算结果送入第二级进行深层结构关系的计算[5]。表层结构层次主要处理语法关系,而深层结构层次主要处理语义关系。花园小径句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心智处理的层次性和语法与语义对语句语义贡献的不同性质。当然,从两极模型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是语法和语义的处理是串行处理方式,语法处理在先,而语义处理在后;在语义处理出现困难时,需要回溯,这就是花园小径句产生的认知基础。Kimball认为,任何语言理解理论必须说明表层结构是如何计算的,从计算的角度可以洞察造成花园小径句理解过程困难的原因。
Kimball语言理解原则覆盖了人类认知语言加工处理必备的所有重要策略,表明人类语言理解遵循Wilson & Sperber关联原则:“人们总是趋向于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或代价获取最大的表达效果”[6]。尽管日常生活中的语境启动效应大大减少了花园小径现象,但它们的存在也为我们洞察人类语言处理策略提供了重要视角。
四、结论
对任何语言现象的讨论离不开语言本体,同时也离不开对人们心理的研究,因为人的大脑是处理语言的主体。心理语言学对花园小径句理解过程的分析兼顾了二者,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以来便成为人类语言能力研究的重要领域。它所提出的各种原则和理论成为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应该坚持语言和心理并重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所得到的结论才会更接近于实际。
[参考文献]
[1]Dleason, J. B. & Ratner, N. B. 1998, Psycholinguistic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M], P234
[2]蒋祖康. “花园路径现象”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4.
[3]Bever, T. G. 1970. The cognitive basis for linguistic structures [A]. In Hayes, J. R. (ed.). Cogn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C]. New York: Wiley.
[4]桂诗春. 新编心里语言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52, 360
[5]Kimball J. Seven principles of surface structure parsing in natural language [J]. Cognition 1973 , (2):15-47.
[6]Sperber,D. &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Blackwell,1995: vi.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59)
摘要:本文阐述了花园小径句的本质特征,探讨了人类语言理解机制在处理花园小径句时的心理语言学特征,指出研究花园小径句在洞察人类复杂的语言机制的运行规律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花园小径句;理解;心理语言学
一、引言
“花园小径句”(garden path sentences)是一种存在局部性句法歧义的句子,在其理解过程中,人类语言机制需要一个明显的回溯过程,这与人类下意识地理解母语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花园小径句在心理语言学句子理解过程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受到心理语言学家的关注。花园小径现象的存在说明人类语言理解机制在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时,自动地倾向于几种可能的句法分析中的某一种,而这种倾向性是有规律的。这也打破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认为人类语言理解机制是无法理解的“黑箱”的说法。本文探讨花园小径句的句法特征,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洞察花园小径句理解过程的特征及其对语言理解心理过程的揭示作用。
二、花园小径句的句法特征
1.句法歧义的局部性
句法歧义是由于句子句法分析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句法歧义可以分为全局性句法歧义和局部性句法歧义两类。如:They are eating apples. [1](他们正在吃苹果/它们是可直接食用的苹果)该句存在全局性句法歧义,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树形图:(a),(b)
不考虑语境因素,就从孤立的句子来说,该句的歧义在语言机制激活所有的语言信息之后仍然存在。
2. 理解花园小径句的困难性
我们每天都要理解成千上万的句子。因为自然语言很少孤立出现,对于大量存在于日常交际中的歧义句,听者一般都能借助于语境很容易地排除歧义,甚至根本不会意识到歧义的存在。例如,将上一例句放在一个由从句构成的语境中,
1)When I go into their office, they are eating apples. (我进办公室时,他们正在吃苹果。)
听者就会很容易对 “they are eating apples….”作 (a)所示的树形图分析,而几乎不会意识到存在按照树形图(b) 所作的句法分析的可能性。
2) You do not need to cook them because they are eating apples.(没有必要煮这些苹果,它们可以直接食用。)
显然,在许多情况下,歧义句中歧义的排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歧义句的语境因素。
又如:
3)I knew Jack failed to come for no reason .(划线部分:我认识杰克/我知道的,杰克….全句:我知道的,杰克的确是无故缺席)[2]
句3)存在局部歧义现象。在听到failed 之前,听者可以将 Jack 分析作knew的宾语,也可以作knew的宾语从句的主语。所以句3)并不是花园小径句。
花园小径句在理解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特殊性也赋予了其在语言理解机制研究中特殊的地位。
三、花园小径句理解过程的心理语言学特征
对花园小径句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对人类语言机制处理花园小径句时所采取的策略的研究上。早在1970年,Bever 便提出了一套非转换的句法分析策略,来解释花园小径句为什么比其他句子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以及人们在理解花园小径句时为什么会犯错误[3]。人类语言机制会将任何句子中第一个N+V(+N)结构分析作主句。正如桂诗春指出的那样,Bever的理论的缺陷在于其不完整性[4]。他没有能够提出完整的理论来说明各种策略是如何被优选出来处理不同的句子的,也没有说明在发生错误之后语言机制是如何纠正错误的。
Bever 之后,Kimball 提出了一个句法分析的两级模型:第一级处理表层结构的计算,而后将计算结果送入第二级进行深层结构关系的计算[5]。表层结构层次主要处理语法关系,而深层结构层次主要处理语义关系。花园小径句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心智处理的层次性和语法与语义对语句语义贡献的不同性质。当然,从两极模型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是语法和语义的处理是串行处理方式,语法处理在先,而语义处理在后;在语义处理出现困难时,需要回溯,这就是花园小径句产生的认知基础。Kimball认为,任何语言理解理论必须说明表层结构是如何计算的,从计算的角度可以洞察造成花园小径句理解过程困难的原因。
Kimball语言理解原则覆盖了人类认知语言加工处理必备的所有重要策略,表明人类语言理解遵循Wilson & Sperber关联原则:“人们总是趋向于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或代价获取最大的表达效果”[6]。尽管日常生活中的语境启动效应大大减少了花园小径现象,但它们的存在也为我们洞察人类语言处理策略提供了重要视角。
四、结论
对任何语言现象的讨论离不开语言本体,同时也离不开对人们心理的研究,因为人的大脑是处理语言的主体。心理语言学对花园小径句理解过程的分析兼顾了二者,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以来便成为人类语言能力研究的重要领域。它所提出的各种原则和理论成为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应该坚持语言和心理并重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所得到的结论才会更接近于实际。
[参考文献]
[1]Dleason, J. B. & Ratner, N. B. 1998, Psycholinguistic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M], P234
[2]蒋祖康. “花园路径现象”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4.
[3]Bever, T. G. 1970. The cognitive basis for linguistic structures [A]. In Hayes, J. R. (ed.). Cogn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C]. New York: Wiley.
[4]桂诗春. 新编心里语言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52, 360
[5]Kimball J. Seven principles of surface structure parsing in natural language [J]. Cognition 1973 , (2):15-47.
[6]Sperber,D. &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Blackwell,1995: vi.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59)
摘要:本文阐述了花园小径句的本质特征,探讨了人类语言理解机制在处理花园小径句时的心理语言学特征,指出研究花园小径句在洞察人类复杂的语言机制的运行规律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花园小径句;理解;心理语言学
一、引言
“花园小径句”(garden path sentences)是一种存在局部性句法歧义的句子,在其理解过程中,人类语言机制需要一个明显的回溯过程,这与人类下意识地理解母语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花园小径句在心理语言学句子理解过程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受到心理语言学家的关注。花园小径现象的存在说明人类语言理解机制在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时,自动地倾向于几种可能的句法分析中的某一种,而这种倾向性是有规律的。这也打破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认为人类语言理解机制是无法理解的“黑箱”的说法。本文探讨花园小径句的句法特征,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洞察花园小径句理解过程的特征及其对语言理解心理过程的揭示作用。
二、花园小径句的句法特征
1.句法歧义的局部性
句法歧义是由于句子句法分析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句法歧义可以分为全局性句法歧义和局部性句法歧义两类。如:They are eating apples. [1](他们正在吃苹果/它们是可直接食用的苹果)该句存在全局性句法歧义,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树形图:(a),(b)
不考虑语境因素,就从孤立的句子来说,该句的歧义在语言机制激活所有的语言信息之后仍然存在。
2. 理解花园小径句的困难性
我们每天都要理解成千上万的句子。因为自然语言很少孤立出现,对于大量存在于日常交际中的歧义句,听者一般都能借助于语境很容易地排除歧义,甚至根本不会意识到歧义的存在。例如,将上一例句放在一个由从句构成的语境中,
1)When I go into their office, they are eating apples. (我进办公室时,他们正在吃苹果。)
听者就会很容易对 “they are eating apples….”作 (a)所示的树形图分析,而几乎不会意识到存在按照树形图(b) 所作的句法分析的可能性。
2) You do not need to cook them because they are eating apples.(没有必要煮这些苹果,它们可以直接食用。)
显然,在许多情况下,歧义句中歧义的排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歧义句的语境因素。
又如:
3)I knew Jack failed to come for no reason .(划线部分:我认识杰克/我知道的,杰克….全句:我知道的,杰克的确是无故缺席)[2]
句3)存在局部歧义现象。在听到failed 之前,听者可以将 Jack 分析作knew的宾语,也可以作knew的宾语从句的主语。所以句3)并不是花园小径句。
花园小径句在理解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特殊性也赋予了其在语言理解机制研究中特殊的地位。
三、花园小径句理解过程的心理语言学特征
对花园小径句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对人类语言机制处理花园小径句时所采取的策略的研究上。早在1970年,Bever 便提出了一套非转换的句法分析策略,来解释花园小径句为什么比其他句子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以及人们在理解花园小径句时为什么会犯错误[3]。人类语言机制会将任何句子中第一个N+V(+N)结构分析作主句。正如桂诗春指出的那样,Bever的理论的缺陷在于其不完整性[4]。他没有能够提出完整的理论来说明各种策略是如何被优选出来处理不同的句子的,也没有说明在发生错误之后语言机制是如何纠正错误的。
Bever 之后,Kimball 提出了一个句法分析的两级模型:第一级处理表层结构的计算,而后将计算结果送入第二级进行深层结构关系的计算[5]。表层结构层次主要处理语法关系,而深层结构层次主要处理语义关系。花园小径句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心智处理的层次性和语法与语义对语句语义贡献的不同性质。当然,从两极模型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是语法和语义的处理是串行处理方式,语法处理在先,而语义处理在后;在语义处理出现困难时,需要回溯,这就是花园小径句产生的认知基础。Kimball认为,任何语言理解理论必须说明表层结构是如何计算的,从计算的角度可以洞察造成花园小径句理解过程困难的原因。
Kimball语言理解原则覆盖了人类认知语言加工处理必备的所有重要策略,表明人类语言理解遵循Wilson & Sperber关联原则:“人们总是趋向于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或代价获取最大的表达效果”[6]。尽管日常生活中的语境启动效应大大减少了花园小径现象,但它们的存在也为我们洞察人类语言处理策略提供了重要视角。
四、结论
对任何语言现象的讨论离不开语言本体,同时也离不开对人们心理的研究,因为人的大脑是处理语言的主体。心理语言学对花园小径句理解过程的分析兼顾了二者,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以来便成为人类语言能力研究的重要领域。它所提出的各种原则和理论成为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应该坚持语言和心理并重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所得到的结论才会更接近于实际。
[参考文献]
[1]Dleason, J. B. & Ratner, N. B. 1998, Psycholinguistic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M], P234
[2]蒋祖康. “花园路径现象”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4.
[3]Bever, T. G. 1970. The cognitive basis for linguistic structures [A]. In Hayes, J. R. (ed.). Cogn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C]. New York: Wiley.
[4]桂诗春. 新编心里语言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52, 360
[5]Kimball J. Seven principles of surface structure parsing in natural language [J]. Cognition 1973 , (2):15-47.
[6]Sperber,D. &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Blackwell,1995: vi.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