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14-11-24 12:00朱兰香��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周朴园个性化课文

朱兰香��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阅读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个性化阅读需要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验,能够在阅读中质疑与问难,形成一定的创新认识和观点,能在合理分析和探究中得出与众不同又有理有据、自圆其说的个性化见解。但是在现实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还是比较欠缺的。

一、高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形式枯燥。教师在课堂导入后,多是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作者情况,然后是正音解词,带着问题读课文,教学主要内容是句段、篇章结构、文章主旨的分析鉴赏以及艺术写作手法等的学习运用。

新时期的语文阅读课堂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开展,教者也意识到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但是学生课堂上读书思考、揣摩语言的时间还是不足的;存在着教师问得多,学生问得少;教师说得多,学生讲得少的现象。而学生的思考作答最终还是以教师的分析评价做定论,以教材上提供的参考为标准。这样,阅读学习中,学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于是,他们的兴趣与主动性受到钳制,形成了阅读学习中的等和靠。在依赖感与惰性的作用下,没有阅读感受,没有阅读体验,没有个性发现,阅读鉴赏能力几乎长久徘徊于低水平阶段。

二、个性化推进阅读走向深入

新时期的教学应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在阅读学习中,要有学生个性情感的参与,读出个性感受和看法。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用名家对文本的评价来导入。

如在学习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的《陈情表》时,教师会用苏轼之语“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来导入课文。但是可能没有一个学生读完课文后是泪流满面的,原因在于有些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差,读不懂这篇课文,不知道写了哪些内容;另外是学生读懂却没有个人情感的体验融入或是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不能激起情感的共鸣,又怎么会哭呢?

要想学生阅读得深入,就要让他们有阅读欲望,有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阅读之中,将生活体验与阅读对接,从作品中读出生活情愫,读出审美与艺术价值,读出“大我”和“小我”。如此,学生能从《陈情表》这样情感浓郁、感情真挚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感受与体悟,在对李密的同情感受中获得个性的发现与思考。

三、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重视互动教学的开展,加强在问题探讨中让学生掌握阅读内容,获得个性的发现与个性思维火花的绽放。但是对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方法也相对欠缺。笔者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此有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大家分享。

1用心感受联系生活

阅读教学要按照教学目标进行,也可以联系学情进行一定的预设。但是学生的阅读是他们个体心智的阅读,不同家庭、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读出来的感悟会不一样,深度和厚度也有差别。因此,我们要让他们在阅读之前生出情感的认知,能够读出个性的看法。

如必修一《最后的常春藤叶》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没有较深刻的生活历练,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模糊;对“爱让生命之火重新点燃”这一道理理解是不够透彻的。因此,我们导入的时候就要激起学生阅读的情感,让他们对生命价值有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带着“为什么最后一片藤叶能救琼珊”“这样的故事你能接受吗”等问题进行阅读。这样,他们就能在共同情感的基础上进行阅读,也能注意到课文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贝尔曼为了给琼珊一个‘生命支柱得病而死,他有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得病会死呢?他的死是意外还是必然?”“每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权利,拯救一个对生命失去希望的人而牺牲自己生命的问题应该怎么看待?”这样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就能跳出文本,在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中有个性化的看法,从而能够理解文本的主要思想和情感,同时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感悟人性美”教学环节,有学生对笔者概括的贝尔曼:“善良”“博爱”“具有献身精神”品质中的“博爱”有个性化的看法,认为贝尔曼“博爱”精神有局限性。虽然他的分析和理解有点牵强和武断,但也是他在深入阅读感知课文和自我意识中产生的个性化的观点,也可以说是有价值的。

2培养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新时期语文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传授、语文技能培养,更应是语文智力开发、语文人格塑造。因此,高中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学生要有问题意识,能问、会问才能阅读得深入,才能有个性的发现与获得,从而最终实现高中语文阅读课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促成学生能力增强和素质提升。

如《雷雨》的学习,我们肯定要分析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情感,探讨周朴园对鲁侍萍情感的真伪问题;语文教师总是想让学生答出周朴园是虚假、伪善、对“年轻而死”的鲁侍萍的怀念是精神空虚。但是如第二幕中找雨衣、关窗等情节难道真没有感情吗,能够二三十年的记住某人的生活习惯也可见他是个有情感的人。学生读这些内容应该有问题、有质疑。如能让学生看看《雷雨》的序幕和尾声:昔日的周公馆已成了天主教堂的医院,周朴园探望时“走向右边病房”欲探视侍萍,问护士鲁侍萍近况等等。那么,学生的阅读收获就应该多元起来。

再如在《我与地坛》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的“母亲”具有伟大的包容、隐忍、有韧性的品质。史铁生“活到人生最狂妄的年龄突然断了双腿”确实是痛苦的,“母亲“总担心“发了疯似”的儿子会出现什么意外是悲哀伤痛的。但是史铁生在他“母亲”活着的时候怎么能没有体察到母亲的情感呢,为什么没有多少减少一些母亲的痛苦呢,他应该怎样做呢?如果学生在思考、质疑与释疑中能够感受到史铁生成长成熟的心路历程,也能生成深刻反思自己、珍爱生命、懂得感恩和敢于直面人生的情感和想法,那就实现了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形成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有个性化的收获。这也可能对传统观念有颠覆或创新。如千篇一律的“欧亨利式”结尾有发人深省、回味无穷、久久难忘的好处;但是无此结尾是否可能会给读者更大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呢?

总之,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学生需要在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后结合生活和情感体验,利用广博资源,善于分析鉴赏,勇于对比思考领悟,敢于发散与创新地去阅读。如此,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阅读素养才能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225300)

猜你喜欢
周朴园个性化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雷雨》(节选)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