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多元模式,促家园沟通最优化

2014-11-22 12:39王芬
新课程·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家园沟通课题策略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可以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赋予了家园关系建设新的内涵和特征——服务性、指导性、丰富性、参与性,这为实现更为开放的幼儿教育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对家园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切取决于家园双方良好的沟通基础。为此,需从分析沟通对象、优化沟通策略、转变角色定位等方面入手,展开课题研究,形成家、园两位一体、和谐互动的氛围。

关键词:课题;家园沟通;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家园沟通不畅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教育现状不满。另一方面,教师觉得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或不切实际的超前,对教师要求过高,这种种现象往往让家园沟通效果不佳。纵观我园现状,许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沟通意识不强,沟通策略缺乏,因此优化家园沟通策略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11年3月,我园申报的课题《优化家园沟通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被列为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立项以来,我们从分析沟通对象、优化沟通策略、转变角色定位等方面入手,展开课题研究,形成家、园两位一体、和谐互动的氛围。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构建对话策略,铸造了课题研究的“链”

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家长群体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原本单一、传统的沟通方式缺乏针对性。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分析了家长特点,尝试进行分层对话,以期达到更佳的沟通效果。

1.高起点型家长——发挥“领头羊”作用

这类家长的特点是接受过较好的教育,对幼儿教育有较为积极的态度,并且拥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在面对这类家长时,我们立足于增加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家园沟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成立家长委员会和智囊团,让这些高起点的家长为幼儿园的大型活动做策划,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沟通形式可以选择博客、QQ群等。这样的沟通成本低,效果好,而且占用教学时间较少。

2.积极配合型家长——发挥“后援团”效应

积极配合型家长比较重视幼儿的教育,但缺乏一定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他们在沟通中一般与老师的关系比较融洽,乐于听从老师的意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对待这类家长,在沟通中要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在参与活动中增强他们育儿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3.迷茫被动型家长——立足于“理解”的基点

这类家长早期教育意识不够,以“有人看管孩子就行”为目标,大多不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而且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关心不够。因为忙于生计,他们没有时间参加幼儿园活动,较少与老师主动沟通。所以在和这些家长沟通时,必须立足于理解与帮扶的立场,用“请进来”的办法使得沟通取得实际的效果。

二、立足多元活动,营造了课题研究的“神”

以前的家园活动大多形式相同,如,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家长会等。这种统一的沟通方式尽管在形式上满足了家园合作的要求,但家长只是被动地接受,无法取得实质效果。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活动。

1.“周末对对碰”,助威团在呐喊

教师在班级网站上新建“周末对对碰”专栏,为宣传、交流及发布相关信息的平台。首先,教师向家长宣传当前活动意义,接着由热心家长将每次活动的计划及方案在班级网站(或QQ)上呈现,随即家长自主组建“对对碰”家庭活动小组,周末活动小组便相约行动。如,宝贝书友会、滑雪大体验、新年派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最后,在“星期一小广播”活动中,教师对周末活动情况进行交流、分享。

“周末对对碰”增进了亲子交往与互动,实现了家庭小组活动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结合。

2.“义工在行动”,智囊团来支招

“家长义工”是幼儿园活动开展的有力资源,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机的结合和补充。为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教师积极鼓励家长参与策划、组织、扮演节目的某些角色或帮忙租借服装、道具等。

活动前,教师给每位家长发放了倡议书,家长们都表现出参与的热情,主动报名参与。在班级教师的组织下,义工活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孩子发展需要、家长参教助教需要而开展。如,有妈妈老师(爸爸老师)的一对一面向孩子的助教活动;有巧手奶奶的十几人集体式活动等。家长教育资源犹如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妈妈医生与孩子们玩“看病“游戏;点心师家长还热情地邀请孩子们到蛋糕店亲手制作蛋糕。“义工”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更让家长成为教师的教育共同体。

3.“家园共决策”,参谋团显神力

课题组着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合作者、参与者,甚至是组织者。由关心孩子成长、支持幼儿园工作的在园幼儿家长组成的“班级家长委员会”应运而生。在自荐和推荐的基础上产生会长、副会长、宣传、组织、财务等家长若干名。每学期,教师和家委会成员共同商量制订班级工作计划,每月定期召开例会,还协助老师开展亲子活动,在活动筹备现场,都会看见家长委员会成员快乐而忙碌的身影。家委会组织的活动,让家长们参与到幼儿的学习生活中,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实现角色转变,塑造了课题研究的“形”

传统观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这一结论无形间拉大了家长、教师间的距离。不过,通过本课题的带动,教师、家长的角色悄然发生着转变。

1.以交流为平台,建立起深厚的伙伴之情

以往的交流、面谈,流于形式,客套话较多,家长无法获取孩子的相关信息。以往的沟通,家长始终处于被动的、按照教师意愿执行的一种位置。由于受这种地位的影响,在交流中一般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而现在的交流,从形式上一改常态,有主题、有话题,更有针对性。时间上,以方便家长为主,给家长更多可选择的空间。宽松的交流氛围,真诚的情感碰撞,教师与家长的心贴得更近了。

2.以活动为载体,建立起真挚的朋友之情

我们在做好家园常规工作的同时,还注重听取家长的意见,在家园共同准备、共同参与的活动中,促进家园相互了解,增进了家园的友谊和感情。过去,教师经常一人唱“独角戏”,很多的工作都包揽在身,经常忙得筋疲力尽。现在因为有了家长的积极参与,各类家园活动更加有声有色。比如,“亲子运动会”我们会邀请部分爸爸、妈妈承担裁判团工作,为运动会开展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家庭亲子才艺展示”,我们会邀请家长和我们共同布置舞台……台前、幕后,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俨然一对对好朋友,沉浸在和谐互动的愉快情境中。

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真实感受到家园工作的重要性。在研究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家园向着更加和谐、幸福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Z1).

作者简介:王芬,女,1979年11月出生,本科,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中心幼儿园,致力于优化家园关系及提升家园美誉度等方面。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园沟通课题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新常态下创新家园共育工作实践初探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快乐家园,快乐沟通
“心”的实践,新的收获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