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魂与灵修心

2014-11-22 10:37倪小娟
新课程·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文化自觉

摘 要:当今教育,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如果有十几年的学校文化浸润,那么在他们心中就有一种文化自觉行为。当然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角。只有教师在其领导下自觉自发地改变自己,并明白了“文化自觉”在于自身的改变,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学校文化;文化自觉;修心;灵修

假期与同学相邀坐了坐。在几位同学的聊天中我无意间发现这几年我变了。突然发现自己在兰炼一校工作过后,尤其是文化发展中心干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己的意识形态逐渐富有朝气了,对身边的事总是在积极中思考;对身边的人好像也会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了。回家之后,细细咀嚼着白天里同学们聊的事,说的话,发现自己思考的角度有所不同。细找原因,那就是自己还是肯于担当的,有活力的,有精神气儿的。这都应归功于这几年的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深深体会到: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魂。学校文化无处不在,有着持久的影响力、巨大的凝聚力、强大的推动力、强大的生命力。学校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校每个成员的思维和言行,对师生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是支撑师生奋斗和探究科学知识、人格操守的精神力量,它可以规范师生行为,增加群体的认同感和学校的凝聚力。因此,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具有导向、促进、陶冶、约束、凝聚、辐射等功能,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文化对一个学校的总体发展具有统领作用,它具有鸟瞰功能和伟大的战略意义,它系统又具体、抽象又形象的回答着:“办什么学校?办什么教育?育什么人才?”这三大问题。我们的回答是:培育真正的人;办真教育;育求真、扬善、示美的人才。

学校文化建设是校长的重要责任。校长要真正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角,还要与同行的教师队伍把学校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形成学校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将这种理念逐渐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制度和规范中,转化为所有师生共同的追求,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方式、管理方式。为了与同行者们一起追求文化自觉,我曾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五部著作,《陶行知教育名篇》我反复读了好几次,还有幸参加了全国作文教学研讨银川之行的培训与江苏师范大学的国培项目,我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想在实际中践行自己的梦想,以行动为笔,勾画现实中的一笔一画。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价值取向。校园里散发的文化才是一所学校的主体,脱离了师生,学校文化就失去了生命与活力。我们做教师的就要充分激发广大师生的文化自觉,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使校园文化蔚然成风,变被动文化、传播知识为主动施礼,自觉求知——发现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

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在与校长共事期间,越来越觉得要把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学校日常的一点一滴的工作中,渗透到学校的管理制度中,这样才会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这种精神就是一种无声的力量,会营造积极向上、生机勃勃、奋发有为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和教育水平的综合反映,这就是这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征。我想这应该就是校长任职期间留给学校的最好的价值——无声的浸润。

在一位姐姐的推荐下认识了这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她很兴奋地向我推荐,说这是她近年来看过的最棒的灵修作品,说她从中看到了太多和自己相似的经历,说这本书好像就是为她而写的……看着她的兴奋,起初我也只是好奇,再加上对于心灵类的书籍我本来就感兴趣,觉得有意思。在她的推荐下,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这本书通过女主角若菱与老人的接触,讲述了她从失败、失落、失意走向成功、喜悦、和平的过程。在书中我们总能从女主角人际中的失败、工作中的失落、婚姻中的失意中找到与自己能够产生共鸣的点,从而催促自己更快地读完全书以寻求破解之道。当然我读完全书后的第一个感觉只是颈酸,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会有让你觉得认同的地方以及恍然大悟的点,于是便不住地点头表示认可和受益匪浅。对于我而言,最喜爱的一句话便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初看这句话,你的概括一定是:太唯心了!没错我也和大家一样。但是当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相信所有人一定也会和我一样觉得这句话太精辟了!从小接受的唯物主义的教育让我们知道并认定,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个物质世界,物质也不会随着人的意识的转移而转移。但是你是不是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我的人生就好像是一场戏,但角色却永远只有我一个,当演到痛苦的桥段的时候,多么希望可以转台,可事实却无能为力。”其实我们所有的情感都来自于自我本身,所有信息的过滤也是通过自我,的确我不否认这个世界的物质性,但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最终的输入与输出却依旧来自于自我。

喜欢书中的这样一个解释,概括起来说就是:喜悦与快乐的不同在于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是不会随着物质的消灭而灭失的;但快乐却相反,它来自于外部,是随着外界的某些你所追求的刺激的出现而产生的,自然一旦这个刺激消失了,那么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快乐不快乐决定权在自己,事情的最后结果也是自己的选择,和别人无关。所以师生关系不是一般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更不是简单的“控制—服从”的关系。我慢慢找到一条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当下。记得有句禅语是这样说的:“烦恼本自寻,心静自然无。”在佛教中也有“心魔”一词,我们所有的恐惧、紧张、畏缩等负面的情绪其实也都产生于我们的本心。本心了然,自然无愁。

我们也会常常用“关心”作为“借口”来“担心”,来烦恼,好比母亲出于“关心”要求出门的孩子要小心过马路;好比妻子出于“关心”要求生活不规律的丈夫要节制;好比老师出于“关心”要求功课不好的学生要好好学习……其实深究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关心”的背后藏着的是对自己的保护。母亲的“关心”是希望孩子不要出事,因为如果出事,母亲一定会痛苦;妻子的“关心”是希望丈夫不要生病,因为如果生病,妻子一定会难过;老师的“关心”是希望学生不要跟不上,因为如果学生跟不上,老师一定会烦恼……当然我们不能否定人性的美好,只是我们希望将由“关心”所产生的“要求”或“担心”变为“祝福”,去祝福孩子的平安;去祝福丈夫的健康;去祝福学生的聪颖……正如书中所说的:天底下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我们管不了,他人的事我们管不着,唯一可以管的只有自己的事,所以请管好自己的事,祝福他人的事,看着老天的事!那么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轻轻推开窗户,你看到了什么?美好的?丑恶的?完美的?残缺的?……其实那里什么都没有,你看到的只是你的心——那便是你的文化魂,一种文化自觉。

参考文献:

[1]富凯宁.今日做教师[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3:124,201-203.

[2]青鸟工作室.心灵独语[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95-97.

[3]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M].华夏出版社,2008-04.

作者简介:倪小娟,女,1974年5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兰炼一小,研究方向:学校文化建设、班主任工作、小学语文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文化自觉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