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宝文 ,安珍玉,朱劲松,林 萍,史春英,苏亚楠,黄春平,邓淑华
(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2.佳木斯大学护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3.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护理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由于护士的心理健康关系到护士职业角色扮演的成败、护理质量的优劣、护理队伍的稳定,还影响到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因此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5]。为了解不同岗位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导致护士普遍性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层原因,提高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我们采用量表评价的方式对我院不同岗位护士240名,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本研究纳入标准为已经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正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且愿意参加调查者。排除标准为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及取得执业证书,但目前未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者。于2013年10月对全院不同岗位护士进行一次现场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8份,有效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92.1%。其中男护士6名(2.7%),女护士115 人(97.3%),年 龄18~54岁,平 均(31.07±8.05)岁;平均工作年限(9.53±8.66)年。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由作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护龄、学历、职务、职称、科室、夜班情况、婚姻状况及收入等。
1.2.2 心理健康水平测定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6]测试心理健康水平,共90个项目,包括9个基本症状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一个附加量表(睡眠、饮食情况)10个因子。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进行评分(1~5级,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按全国常模,总分超过160分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可考虑筛选阳性。根据总分或总均分及各因子分的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6。本次调查测定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6。将SCL-90总分>160分者定义为阳性组,<160分为阴性组。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F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护士SCL-90症状阳性者90 人(占40.86%),不同性别、年龄、学历SCL-90各因子得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不同岗位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中国成人常模和中国护士常模比较,多项因子和总均分均高于中国成人常模和全国护士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见表1~2。
表1 不同岗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评分(±s,分)
表1 不同岗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评分(±s,分)
表2 护士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比较
护理人员作为一种特殊服务的职业群体,长期置身于特殊的职业环境中,每天面对的是生理和心理都存在一定问题的活生生的患者及生与死的博弈。而各医院的护士人力资源配备均相对不足,导致护士工作负荷过重、压力过大,长期下来自身的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护患关系的和谐,但人们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心理学方面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为了研究心理健康因素在护理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开展了调查分析。本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中约有40.86%的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护士(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精神病性、焦虑、敌对、恐怖、偏执7项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护士常模和中国成人常模(P<0.05,P<0.01),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为强迫,其次是躯体化,这可能与护理工作性质有关,如给药、执行医嘱、三查八对制度的执行,日常的频繁检查与考核,使护理人员感到紧张和压力,是造成护士心理健康低下原因。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7],躯体化是紧张的表现,这种紧张感、不完善感、不安全感、不确定感一旦突出,人就会表现出躯体化症状。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件均是导致强迫的原因。调查结果还发现在不同年龄、性别、学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科室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ICU,急诊科和外科三个科室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评分值最高,提示在这些科室工作的护士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工作任务繁重,突发事件多,各种压力都较大,心理学方面的问题相对最多,身心健康受到的损害相对最大,这也是容易引起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发生的心理学层面的一个原因,应当引起临床人员和管理部门的重视和警觉。从心理学方面评价和指导护理工作是一项新兴课题,如能在繁杂的各种干扰因素中建立实用的心理学研究评定标准筛查临床岗位的适合人选,在心理问题的早期进行预警和辅助干预,促进心理压力的排解,有效的多种心理疏导和心灵交流方法等都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积极的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优化管理,适当的进行岗位不定期轮换,亦是提高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
[1]徐彬,唐维新,倪春辉.传染科护士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10)中旬版:2662-2663
[2]杨琴,张昱,张澜.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287-290
[3]黄燕华,姜艳辉,夏桂兰,等.肿瘤科护士工作压力、A 型人格和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学报,2010,17(12A):68-70
[4]殷瑛,陆中霞,施忠英.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状况及其与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1-3
[5]徐枝楼,黄桂香,徐广艳.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8(3)4-6
[6]吴文源.症状自评量表,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64-67
[7]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