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本研修中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2014-11-22 11:10刘世斌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课程标准

刘世斌

(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 号】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校本研修的指导和管理,促进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相结合,远程教育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经过调研,笔者发现,校本研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校本研修形式化、随意化、狭义化和单一化,部分学校还没有弄清楚校本研修与集体备课的差别,没有让教师体验到通过校本研修可以成为研究者的快乐。当前,如何让教师更加关注自身专业成长,掌握校本研修的基本策略与方法,聚焦课堂教学实践,进而促进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使校本研修真正实现“由形式建设到内涵建设”,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前校本研修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校本研修形式化

不少学校是在每周的规定时间内,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备课研讨,而在规定时间以外,完全是凭教师个人的热情去研究,学校不闻不问,仿佛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研修是正道。这种硬性规定只能保证规定时间内的形式研修,保证不了研修的质量,校本研修流于形式。

(二)校本研修随意化

不少学校没有校级和学科的研修主题,换言之,学校的教学重点问题没有纳入到校本研修之中,学校的重点工作并没有在教师的研修中落实。教师在研修中更多的是针对教师随机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研修前大多数老师没有准备,只是即兴谈谈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甚至有时研修会成为教师们闲聊唠嗑的时间。

(三)校本研修狭义化

即把校本研修等同于集体备课。一些学校教研组满足于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练习与测试等,满足于教学管理和上行下达,教研组建设只是依附行政指令,上行下达,教研主题往往游离实际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普遍感觉是靠时间,低效率。

(四)校本研修单一化

一提到校本研修,教师就会思维定势地想到备、教、辅、改、考等教学环节的检查,就会想到听、评课等教研活动,就会想到填写完成一些考核的表格。教师在研究“教”的方面下的气力远比在研究“学”的方面多很多。缺少校级层面、学科层面的准备整体设计与活动,教师认为形式单一,热情不足。

二、校本研修的重点

“校本研修”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为主要基地,以课堂为主要研修领域,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为目的,采取多种措施,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性,教师应基于标准,加强校本研修,要加大力度研究《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

(一)对照《教师专业标准》,引导教师关注自身专业成长

【例一】我与佳豪的故事

现在教育强调老师要有爱心、毅力。不过,当老师真的面临问题时,有时候还是会很纠结。记得两年前我接任初二年级数学专任老师,依惯例我先了解班上学生的成绩,并找机会和班主任谈谈,从一进教室与学生接触时的感觉来决定我上课先讲些什么以及讲话的口吻。发现班上有不少学生听课很不专注或是很散漫,就鼓励学生并告诉他们我努力求学的经验。听我一番话后,有一位叫佳豪的学生可能因此受到感动,于是就拿各种数学问题问我,我发现他的数学程度仅有初一甚至小学程度,但因他的好学,每到下课时间几乎都被他占用,刚开始我充满热忱,后来不知不觉心里略显毛躁,因为佳豪几乎每节下课都来,有时我想做一些私人的事或是准备下堂课都没办法。或许因为他是我鼓励出来的,所以不太好意思请他不要来。当然,心里烦无形中对他讲话的语气就不太一样,结果,我发现以前问他懂不懂,他不懂时会说“不懂”,甚至讲了五次都还会说不懂,后来只要讲两次问他懂不懂,他会说“懂”。当时我思考着佳豪为何似乎不太一样,回想可能是我心里对他不耐烦,说话的语气不同让他感受到了。有此察觉后,我就找机会跟佳豪说:“你最近问我,老师觉得你不太懂但你还是说懂,看你的神色不像以前那么精神焕发、有活力。”他静默不语,于是我把话给点破:“老师是不是最近讲话口气不好?我承认最近心情较烦躁,在这里郑重向你道歉。我认为一个老师不能对学生产生厌烦,不然就没有资格当老师。以后有任何问题就不要客气地告诉老师,觉得我不太对劲时要提醒老师,让我们彼此共同成长。”佳豪的数学一路追到三年级,最后他写了一张卡片给我,内容大致的意思是:老师,非常幸运能遇到您,我的数学才能进步。

针对以上案例,请思考:(1)你对文中这位老师的做法是怎么评价的?(2)如果你是文中的老师,面对佳豪这样的学生,你会如何处理?

在教师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再在一定范围内对照《教师专业标准》组织教师研讨,如“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小学的不同需求”(第8 条)、“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第15 条)、“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第61条),相信教师一定会从中受益,并很有可能逐渐总结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深层次的教育反思。

(二)学习《课程标准》,关注教学改革动向

2011 年12 月28 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 年版),并于2012 年秋季开始执行。《课程标准》(2011 年版)修订的主要变化在于:落实德育为先,突出了德育的时代特征;强调能力为重,强化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反应时代精神,合理吸收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标准》在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提出三个方面,即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教师要将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转化为教学行为,形成教师专业能力。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而教,必将提高教学效率,避免盲目性,提高针对性。

2.关注教学改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 号】中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其中包括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通过学习引导教师思考:针对以上几项国家提出的教学改革内容,我们学校落实得怎样,我的课堂落实得怎样?我还要在哪些方面做努力?特别是在有关“课程实施的改革”中,我将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活力,更具特色?

(三)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促进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

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立足于本地教育教学实际,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有益的探索,已涌现出了以山东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10+35”诸多课堂教学模式。“10+35”模式的含义是教师用10 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 分钟“自学+合作+探究”。杜郎口模式的三个特点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结构的三大模块是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杜郎口中学改革背后的理念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模式结合本校和自身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思考这些模式中哪些可以照搬,哪些需要改良,哪些可以调整,我们还可以创建什么样的模式。学校多组织讨论这样的一些问题,就会让教师逐渐成为研究者,进而促进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

三、例谈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

(一)通过自主研修

【例二】新课标数学变在哪儿?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2011 年,《课程标准》每一部分内部的结构和具体内容都做了适当调整。教师要对照新旧课标,找出新课标都在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如第一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1)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2)增加或进一步明确了一些具体内容。增加的内容包括:“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调整的内容包括:估算的要求改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估算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有助于学生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估算的价值与意义……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目标,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希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除了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恰恰就是这种隐性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思想方法。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教师要树立起这样的理念:数学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做”,更应引导学生“想”。

(二)通过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是以课例为载体,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对象,由教研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合作完成的一种教学研修培训活动。课例研修是在大学或教师进修院校学科教育专家、研修人员的指导下,让中小学教研组的教师亲历的一次规范的、专业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改进的全过程。

专家的问题是:“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帮助最大?”“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教师的回答是:希望得到基于课例的,有专家参与的,贯穿备课、上课、议课全程的专业引领。

一般而言,课例研修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 个阶段。课前要做到组建研修小组,确立研修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学习和研讨,确定授课教师及课题,进行集体备课研修;课中要做到的主要是授课教师上课及其他教师观课;课后要做到由上课教师说课并进行集体评课。课例研修与传统教研方式的研讨课相比的优势在于:主题明确,以解决教学问题及改进课堂教学为目的;形式上将课前、课中、课后连为一体进行系统研究,在活动时间上围绕特定主题连续进行,类似小课题研究;观察对象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活动氛围较为宽松民主,参与者组成平等、互惠、互相学习的共同体,整个课例研修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通过作业创新

开展有效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探索“减负增效”的新举措。通过大力推进作业改革,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进而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的有效性体现在作业要有高度、梯度和广度。

1.要有高度

要总览作业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多设计分析思考的灵活习题,少布置甚至不布置死记硬背“呆板”习题;多设计一题多解(或多法)开放习题,少布置唯一选项“保守”习题;多布置动手实践和活动习题,少布置书本(指教师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习题集)习题。

2.要有梯度

作业不宜全班“整齐划一”搞“一刀切”,要设计有梯度的适宜不同学生练习的选做习题。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目标,从作业量和作业难易度,将作业设置成有梯度的A、B、C 三个层次的“超市商品”,供不同层次学生自主“选购”。

3.要有广度

要广泛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拓展学生视野,灵活学生的思维。首先,让作业从枯燥走向趣味;其次,让作业从课堂走向社会;第三,让作业从独立走向合作。

【例三】有一位老师在执教《秋天》一课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1)如果你爱读书,阅读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

(2)如果你爱郊游,就去寻找秋天的脚步。

(3)如果你爱绘画,就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这个丰收的季节。

(4)如果你爱古诗词,就摘录古人描写秋天的诗词。

(5)如果你爱写作,就用优美的激情语言去描写这美丽的秋色。

这种作业设计给人的启示是通过过程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活动巧妙结合,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快乐,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

(四)通过专业引领

【例四】研修中的对话

听评课是中小学校中最常见的一种校本研修形式,在授课结束后,评课者和授课者通过层层深入的一问一答,会使授课教师潜意识中的朦胧感觉变得清晰起来。请看以下对话:

——你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课程标准。

——还有吗?

——学生,教材。

——你设计教学时,打破了原有的教材顺序,自己做了调整,这是为什么?

——为了好教。

——怎么讲?

——教材原来的设计要求太高,学生做不到。我就根据学生的情况把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安排,这样教学就流畅了。

——你这是在做一件什么事?

——是教材的二次开发吧!

——你二次开发教材的用意又是什么?

——可能是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吧!

通过一问一答,在培训者的启发下,授课教师的专业自觉性被激发出来,这就是有效的专业引领。显然,在这一问一答中,培训者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是本案例的点睛之笔,授课教师的第一反应彰显出其专业化水准的高下。培训者与授课教师间的对话形成了追问式解读,这种追问式解读构成了一种深入交流,可使培训者较深入地了解授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这一案例带来的启示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时授课教师不能明晰自己教学行为中所蕴含的教学理念,但经培训者点拨引导后,可以领悟到自己潜意识中零散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并深刻领会教学理念,坚定自己的教学行为。

(五)通过专题研讨

【例五】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教学提问是每天都在课堂中发生的事,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其中就有很多学问。例如,可以组织教师研讨如下一些问题:提问的次数、问题的类型(选择、是非、简答还是创新)、提问的人数、提问的时间、回答的时间、思考的时长、学生间的互问有多少、学生向老师的提问有多少,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个人反思,学习借鉴教育案例等方式开展校本研修。

四、校本研修的走向

(一)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制度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者、组织者、行动者、管理者。学校应成为有共同愿景、合作互助、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校本研修的理想境界。按照“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研究”的设计思想,学校领导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在校本研修制度中要有领导小组,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每学年学校要有校本研修计划,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而不要只分派给教务处或教研组长;学校要有校本研修教师职责,规定每位教师都要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任务,要求教师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要在校本研修中及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校本研修的形式要多样,以“专家引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为主要活动形式,以课改为导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信息交流等多种形式,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要保证研修活动的实效,学校要定期开展校本研修的推进和表奖活动,形成切实有效的校本研修评价制度。

(二)基于标准的校本研修,提高有效性

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的基本标志就是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课程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是整个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的基础。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的本质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而判断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不是其他,只能是课程标准。如何将国家课程标准与本地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大连教育学院研发了各个学科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有利于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如何评价教师是否按照标准有效地开展了教学,大连教育学院研发了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如何提高和评价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部颁发了《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进行了规定。基于标准开展校本研修,必将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三)开展教法、学法的研修,努力实现为学而教

伴随着《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颁发,2012 年的化学学科启动了新教材,今后几年将会有物理等学科陆续启用新教材。教师要研究新教材的变化原因,并相应调整教学策略。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而课堂中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理念下,教师要掌握多种方法和策略,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等方面。学生的探究能力只能在真实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而不可能完全通过习题训练培养出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探究精神和探究习惯远比机械训练更为有效。知识是可以通过讲授传递的,但是思想方法必须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获取。教学不是让学生记忆一系列的事实和程序,而应理解学习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说,教学是为“理解”而教,而非为“记忆”而教。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以知识为载体,形成学习能力是教学之道。

(四)基于行动研究,开展教学反思,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如何进一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如何关注学生的差异,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深入而持久的研究,进而为学生营造有利于终身学习的环境。教师要加强教学与考试评价的研究,提高复习备考效率,避免陷入“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怪圈。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对难度的把握体现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要在反思与研究过程中,建立起先进教育理念与自身教学行为之间的联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