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的实际 实现生活化教学

2014-11-22 11:10刘志锋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异性思想品德生活化

刘志锋

(南通市田家炳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1)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主张“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2011 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根本性质进行明确: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新课程标准突出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束缚下,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学生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脱节的现象时有出现,呼唤已久的素质教育难以深化。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困惑和需要出发,在生活化教学中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促进思想品德的自主构建,实现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一、素材选择源于生活,拨动学生心弦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教材中难以及时体现。在教学准备中,教师应该善于捕捉生活实例,挖掘本土资源,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普遍意义或典型意义的题材进行加工,把学生生活中已经碰到或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充实到教材中,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更易于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知。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学会承诺》这一课题时,教师运用了一则新闻视频,讲的是“为了一句曾经许下的诺言,8 年来故事主人公背起患先天性肌无力症的同学往来于求学之路,风雨无阻”的真情故事。结合视频材料设置了这样的情境:湖南临湘实验中学七年级有一名患先天性肌无力症、无法正常行走的同学,班主任号召同学们帮助他,假如你是该班同学你会怎么办?……这是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又有利于实施思想品德教学三维目标的素材,这样的情境设计,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特别是挖掘生活资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中捕捉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让可能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走进他们的视野,走进课堂,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十分有趣、生动和具体,引起同学们心灵共鸣,学生能够快速“入戏”,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学生心弦被紧紧扣住。

二、教学设计贴近生活,调动学习热情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进行主动学习。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应充分贯彻新课标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学生视野中的社会生活,寻找学生身边唾手可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关心和关注的事例,从生活中挖掘教学源泉,更重要的是能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可增添小品表演、模拟法庭、小小故事会、辩论赛等形式,精心设计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情绪,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独白为师生对话,变课堂为论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师生、生生交流。

例如,教师在执教《相逢在花季》时,设计了这样片段:小川终于有了与异性交往的勇气,可是,有学校出台了男女生交往不得低于50 厘米校规,你对此事是支持还是反对?为什么?在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引用生活中的大量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把平时不敢说而想说的话大胆地说了出来。支持的同学认为:校方的出发点是好的,有利于减少异性交往中的不正当因素,有利于学习进步。反对的同学认为: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使异性交往很敏感,不利于异性间的正常交往,比如,有异性同学摔倒了,又没有可以不接触就能扶起来神功,怎么办?还有的同学说学校是为了加强学生礼仪教育,才设定了文明交往的距离,低于50 厘米算不算亲密交往,属不属于正常交往,得视具体情况而定。

生活化教学设计巧妙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生活化的辩题为他们创设了生动的情境,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引起了学生的共鸣。通过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的辩论,同学们明白了要使异性学生文明交往,只规定交往距离是治标不治本,关键是必须使学生懂得把握好异性交往的度,把握好度,男女生之间就能形成纯净的友谊。这种教学设计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增强了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在进行探讨的过程中,解决了自己深感困惑的问题,享受到了进步和提高的快乐。

三、情境活动回归生活,提高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生活化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可见,思想品德课程要把课堂延伸至生活,注重生活化实践活动的开展,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真实、具体和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的有机统一。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学内容与自己生活不是相脱离,而是知行相统一的,并能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执教《学会承诺》(“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一课时,学生初步懂得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承诺,学会承诺,不仅是对他人的承诺,也应包括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承诺。为让学生有直接的体验,教师设计了《绿色承诺——“保护南通濠河,天天环保活动”》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名义,选择环保承诺,并认真践行。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回归到生活这一大课堂,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外延,并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了环保意识,丰富了环保知识,拓宽了生活视野。

让课堂回归生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享受了具体、丰富的道德训练,在真实的实践中触动了心灵,激活了思维,唤醒了生命深处沉睡的自我意识。当然,捕捉的生活素材、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及回归生活的实际情境必须体现课程的教育性,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特点。生活化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实际生活的氛围,让学生回归生活,学得真实而轻松,思想品德课不再是传统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学生在与生活“对话”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异性思想品德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选择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异性组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异性齿轮大赏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