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

2014-11-21 07:10何永胜王梦雅
罕少疾病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良性恶性乳腺

罗 潇 何永胜 王梦雅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安徽 马鞍山 243000)

表1 不同b值下良恶性病变判断的ROC曲线比较

图1 b为500s/mm2 、800s/mm2 时,AUC分别为0.896、0.881。

乳腺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高且有向年轻化发展趋势,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等优点,已成为的乳腺疾病检查的主要方法,美国放射学会(ACR)2003年出版了“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MRI部分[1]。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目前对微血管灌注和扩散效应进行活体定量研究的最佳方法[2]。本文旨探讨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69岁,患者以临床触诊、乳腺钼靶或超声体检怀疑乳腺病变来院就诊。所有乳腺病变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共计77例。良性病变43例:乳腺纤维瘤24例,乳腺腺病7例(硬化性腺病2例),导管不典型增生5例,脂肪瘤4例,乳腺炎2例(乳腺小脓肿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恶性病变34例:浸润性导管癌24例,髓样癌3例,基底细胞癌2例,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小管-筛状癌1例,粉刺型高级别导管内癌1例,多形性癌1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扫描仪。患者取俯卧位,双乳自然固定于乳腺专用线内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双侧全部乳腺组织。常规序列参数:T1WI:TR 700ms,TE 10ms,层厚:4mm,层间距:0.4mm,FOV:300~340mm,矩阵:384×224。T2WI:TR 11000,TE 109ms,层厚:4mm,层间距:0.4mm,FOV:300~340mm,矩阵:448×336。DWI成像参数: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矩阵:192×192,层厚:4mm,层间距:0.4mm,2次激励成像,b=0s/mm2、500s/mm2、800s/mm2,TR 1100ms,扫描时间275s。

1.3 图像后处理 所有影像数据由两名经验丰富的MR诊断医师进行双盲法评价图像。采用siemens工作站后处理,选择病变最大层面,以相同大小的圆形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病变;如病变内有囊性、出血及坏死信号区,则测量病变的周边部分。不同b值下,在相同层面及位置上,选取三个ROI,分别测量ADC值,取平均值,评价病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建库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ADC数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以ADC值作为诊断指标,运用ROC曲线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大Youden值状态下的诊断点(切值点)。

2 结 果

2.1 不同b值下乳腺良恶性病变ADC值 经K-S正态性检验确定良恶性病变ADC值均符合正态性分布,方差齐。当b=500s/mm2时,恶性病变组ADC均值为(1.031±0.230)×10-3mm2/s,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1.641±0.462)×10-3mm2/s,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7.027,P<0.001);当b=800s/mm2时,恶性病变组ADC均值为(0.895±0.195)×10-3mm2/s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1.449±0.473)×10-3mm2/s,差异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t=6.399,P<0.001)(表1)。

2.2 不同b值下乳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ROC曲线分析 在b=500s/mm2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为(0.821~0.971),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0.7%和79.4%,约登值为0.701,其最佳诊断点为1.132×10-3mm2/s。在b=800s/mm2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为(0.803~0.959),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1.4%和88.2%,约登值为0.696,最佳诊断点为1.026×10-3mm2/s(表1、图1)。

3 讨 论

3.1 ADC值变化的病理生理基础 DWI是目前检测体内水分子运动状态的唯一方法[3]。ADC值是所有影响水分子运动因素的叠加值,反应了水分子在组织间交换的功能状况。良恶性病变因细胞的密度、核质比及细胞构成分布空间不一,导致了DWI信号及ADC值的变化。本组研究,多数恶性病变在DWI上呈现高信号,而良性病变DWI上表现相反。本组良、恶性病变b=500、800s/mm2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41±0.462)×10-3mm2/s、(1.031±0.230)×10-3mm2/s和(1.449±0.473)×10-3mm2/s和、(0.895±0.195)×10-3mm2/s,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差别较大,并且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为乳腺组织的病理[4]、生理变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与相关文献报道[5-6]相符。

3.2 b值的大小及其他因素对ADC值的影响 b值即扩散敏感系数,不同的b值下,组织内血液灌注的运动及水分子的布朗运动对DWI信号影响不同。因此,b值的确定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ADC值得大小。较高b值[7](b>1000s/mm2)对水分子扩散敏感,得到的ADC值较真实,病灶显示能力提高,但对周围神经刺激明显,出现图像失真及信噪比(SNR)下降。较低b值存在T2透射效应的影响,且得到的ADC值稳定性差,组织信号衰减较大。目前,b值尚未有统一标准,多在400~1000s/mm2区间内根据各自的研究目的选择,本组研究b值分别取500s/mm2及800s/mm2。通过ROC曲线可以发现,两组b值状态下最佳诊断点的ADC值大小不同,这可能是以下有关因素共同作用所致:①b=500s/mm2时,ADC值受血液灌注影响较大;②b=800s/mm2时,细胞外空间结构对ADC的影响较大;③恶性病变的血管基底膜不完整,恶性病变血流灌注速度大于良性病变。并且本组研究表明,b=500s/mm2时虽然诊断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较b=800s/mm2时高,但特异度较b=800s/mm2时低,与路红[8]等研究结果类似。

不同学者研究结果[9-10]显示,用相同b值得出的最佳诊断点数值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统计方法的选择、样本的选取及设备的厂家、场强有关。曲宁[11]等研究指出,ADC界值的确定要着重考虑敏感度而非特异度,应以约登指数最大法确定的ADC界值作为鉴别诊断依据,此外设备的不同,也会造成设备对组织水分子信号变化的敏感性差异。

3.3 因乳腺良恶性病变ADC值交叉的误诊分析 尽管本研究两组b值下乳腺良恶性病变ADC值均存在着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1),但对照病理发现,部分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存在一定的重叠,这可能与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有关,如病变内所含的复杂成分:液体的黏滞度、蛋白含量、微小的囊变坏死及钙化、出血和纤维组织,以上顺磁性物质(含铁血黄素等)及微钙化等的出现均会影响扩散及信号强度,导致ADC值变化。以下是本组研究病变中,ADC值出现交叉的几种较特殊病理类型:①乳腺硬化性腺病:结构不良性病变,乳腺腺泡、小导管及结缔组织明显的增生。本组出现2例硬化性腺病,可能由于病变无包膜,细胞成分减少,间质明显纤维化,增生的小导管与邻近脂肪等组织分界模糊,从而导致扩散受限,ADC值减低,徐光炎[12]等有过相似报道。②病理学类型分化较好的髓样癌、浸润性导管癌、筛状癌等,呈非肿块性、节段性排列,细胞密度减小;本组1例髓样癌及2两例浸润性导管癌,病灶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均接近良性病变,ADC值降低不明显。③乳腺小脓肿,病变中心粘稠的脓液,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且伴随炎性肉芽肿形成,加之病变相对较小,DWI图像空间分辨率有限,从而获得的ADC值结果偏低。

DWI作为一种理想的常规检查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乳腺病变的早期诊断率;ADC值作为一种定量系数评估,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可作为病理诊断的有效补充;但因空间分辨率不足等问题,仍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唯一选择[13]。随着一些学者研究表明,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是量化组织内非正态分布水分子扩散的一种新技术,联合应用MRI常规扫描、DWI等技术将更准确、真实的反应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必定会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Hillman B J,Neiman H L.Radiology 2012: radiology and radiologists a decade hence--a strategic analysis for radiology from the second annual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FORUM[J].Radiology,2003,227(1):9-14.

2.宋淮,周立强,徐开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12,19(5):21-25.

3.Cam O H,Tekin M,Acar G O,et al.What is the Role of Diffusion Weig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Evaluation of Thyroid Nodules[J].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4,66(3):336-340.

4.李杨,焦社磊.乳腺钙化在乳腺钼靶诊断中的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12,19(1):34-36.

5.卿时汉,黄克辉,张士宁.Ki67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MRI动态增强曲线和DWI的改变[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3,26(4):328-330.

6.李春梅,董光,王文娟,等.DCE-MRI及DWI对BI-RADS 4-5类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8(3):224-228.

7.Mclaughlin R L,Newitt D C,Wilmes L J,et al.High resolution in vivo characterization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t the tumor-stromal boundary of breast carcinomas:a pilot study to assess treatment response using proximitydependent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J].J Magn Reson Imaging,2014,39(5):1308-1313.

8.路红,刘佩芳,叶兆祥,等.扩散加权成像中不同扩散敏感系数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7):892-896.

9.彭薇,许永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6):19-22.

10.邵华,姜磊,尚柳彤,等.小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2,27(5):512-515.

11.曲宁,罗娅红,赵英杰,何翠菊.扩散敏感因子800时乳腺良恶性病变ADC界值的确定[J].放射学实践.2010,25(5):515-518.

12.徐光炎,金琼英,沈巨峰,等.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2):130-133.

13.崔延安,刘红霞,周静,等.动态增强、扩散加权及波谱成像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7):897-901.

猜你喜欢
良性恶性乳腺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