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考尔德 纸上水粉作品

2014-11-21 06:36
艺术汇 2014年9期
关键词:蒙德里安水粉尔德

伦敦高古轩画廊最近展出了美国著名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1898-1976)的纸上水粉作品。作为动态雕塑创作的先驱,考尔德的雕塑创作在美国现代艺术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这次展览为公众展现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尔德的纸上水粉创作,为更全面地评估这位重要人物的创作生涯提供了罕见的材料。

考尔德一生致力于动态雕塑创作,通过引入空气流动这个雕塑元素为雕塑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杜尚称其作品为Mobiles,在法语中Mobiles作为一个双关语同时意味着动态以及动机。考尔德深受当时先锋艺术家们的影响,从最早期的俄国构成主义,到杜尚、莱热、米罗等人的艺术,而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绘画对他的影响最为深远。1930年,在拜访了蒙德里安的画室后,考尔德开始思考把雕塑抽象化,“动态雕塑”因此诞生了。考尔德不满足于单一的风格,历年作品的风格一直在演变,但他始终坚持一个观点:“静态的艺术是无法完美地呈现出世界的千姿百态的。”画家分很多种,考尔德形象地称自己的雕塑创作是在“空间中作画”。然而,除了动态雕塑之外,考尔德的创作领域还涉足传统静态雕塑、绘画、戏剧、首饰和挂毯设计等,他甚至曾为汽车以及飞机外观进行过创作。考尔德的个人艺术创作发展是全面的、相互牵引的。

这是一次纽约、伦敦两地联展,位于伦敦的展览因为备受欢迎甚至推迟了展览结束日期。这次的纸上水粉作品展览选择了上个世纪50-80年代间完成的27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1953年,考尔德在法国普罗旺斯区的艾克斯创作了一系列水粉作品。自那以后,他就不间断地进行此类的创作。在纸上水粉作品及动态雕塑作品的平行创作之中,考尔德进行着一种艺术语言的翻译游戏:习惯于在三维空间里“作画”的考尔德,把他的动态作品转化回绘画语言之中,缩减尺寸以及维度,却又引申出原本不属于绘画语言的舶来词汇。1975年创作的《西方》(Occident)从形象以及色彩层面上回应了动态雕塑的运转,更加具象化,更确切而肆意地询问不同媒介中基本几何规则平衡的可能性。而想像在这种作品之中得以自由发散:遵循宇宙基本规律的星系运转或其它运动或静止的球体都指向着这作品的创作逻辑。其他作品如《日与芽》(1972)、《金字塔》(1975)等也有着类似的具象语境。关注平衡的卡尔德使用这样的色彩定律:色彩必须分明,所以黑白是他的首选色;考尔德也钟情于有同样显著效果的红色;最后,他往往会采用些其它色彩,如赭石、黄色、蓝色,起到适当减弱对比度的效果。在色彩的世界里,考尔德常常希望自己能成为野兽派的一分子,在这些水粉作品中也的确可以看到蒙德里安作品的影子。

然而,希望亲历考尔德雕塑艺术的公众可能会对这次展览感到失望。著名艺术评论家克里斯托夫·耐特在2011年于洛杉矶时报写到 :“不熟悉艺术的人都熟悉亚历山大·考尔德的艺术。”在2013年,更用无比溢美之词形容考尔德雕塑艺术的历史重要性:“如果你喜欢爱因斯坦相对论,你会喜欢考尔德的雕塑。反之亦然。”笔者亲眼见到几位观众慕考尔德大名乘兴而来,两次三番确认这是考尔德的展览,最终败兴而归。重要艺术家相对不重要作品的展览总要面临这样的尴尬。(撰文:李博文)

猜你喜欢
蒙德里安水粉尔德
勤学篇之素描?水粉作品
蒙德里安作品五幅[荷兰]
这不是简单的格子,是蒙德里安心中的宇宙
《校园系列写生》
带蒙德里安一起回家
风格派的巅峰
沉睡的狮子王
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十四、彼尔德爱睡懒觉
五、勇敢的彼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