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至9月6日期间,收藏家阿布杜拉·阿尔图尔基携手众艺术家推出了“今日特餐”,用餐地点为位于伦敦伯灵顿花园的佩斯画廊。在这里,观众可以欣赏到12位顶级大厨精心炮制的饕餮盛宴,从而了解这些艺术家眼中食物、艺术与文化三者的关系。
在21世纪,随着数字化媒体的日益普及,服务于人类最基本生理需求的食物出人意料地再次成为了迫切的问题:食物的再现意味着什么?Instagram服务暂停时的笑话:“没有了Instagram,我不知道要怎么吃饭了”食物是如何在当代社会获得众多象征性身份的?是摆拍的对象?是社交的工具?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视觉地分享食物似乎超越了人类生存对食物的要求。
在“今日特餐”展览中,艺术家们多少带着些讽刺意味表达他们对食物的迷恋。如优图·巴拉达的《折叠纸》:她将废料工厂里的食品包装纸转化成美丽的作品,以询问强调速度以及便捷性的快餐文化;基思·考文垂的《烤肉机》是一台不断运转的黑铜质地雕塑,正在为了饕客加工烤肉。他的黑铜雕塑系列往往指向城市生活的垃圾与人类文明在当下让人悲哀的境况;还有莎拉·卢卡斯颇具争议的摄影作品《鸡内裤》,这作品通过强硬地创造食物与两性私密部位的联系探索性别差异。
不过,本次展览最具戏剧性的作品当属中国艺术家宋冬的影像《吃山水》。相较于传统绘画形式,宋冬认为食物以及饮食的意象更能够帮助观众懂得他的艺术。从2000年开始,他就利用食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吃山水》是其中的一件代表作品,创作于2005年。他先用鱼头、猪肉、西兰花等食材再现了中国写意的山水景致,再用同样平常的菜刀、筷子和双手在长达7分钟的影像里,渐渐将这份写意消耗殆尽。到了尾声,什么都不剩,除了背景板上的那几句诙谐的题词:“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也得吃。”宋冬式的嘲讽含蓄地将物质生活上升到了精神高度-然而,反之亦然。宋冬曾在一次采访中提过,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往往不是单一的。从另一层面来看,他选取的都是来自大自然的原料,而这些食材自然地形成了景观,作为存在于特定形式绘画艺术及建筑之间的怪物,挣扎着以主动消解自身的存在。
展览中众多的作品跨越了包括摄影、影像、装置、雕塑和拼贴在内的许多创作媒介;也有包括死亡、性、消费主义等各式惯常而必要的当代意象。就像伦敦佩斯近期的许多展览一样,这次“今日特餐”丰富、大小合宜、有着非常好的主题以及幽默感。随着艺术市场以及伦敦经济的回暖,带有较强玩乐性质、由富有的艺术爱好者——现年34岁的策展人阿布杜拉·阿尔图尔基同时也是伦敦阿拉伯艺术中心Edge of Arabia(“阿拉伯之锋”)的创意总监以及泰特美术馆中东北非地区艺术品收购委员会成员——支持的展览日渐增多,然而,食物与艺术的关系、不同感官之间紧张的争斗、口舌与眼睛的对立、作为食物的再现以及作为再现的食物等问题似乎并不是这个展览想要讨论的。(撰文:李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