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扬 玩味新水墨

2014-11-21 17:38
艺术汇 2014年9期
关键词:水墨艺术家艺术

自上世纪八零年代以来,“水墨”代替了“国画”。从八零年代的“抽象水墨”再到九零年代的“实验水墨”以至于“都市水墨”。“新水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成为了近年市场的弄潮儿。且不论这种过快发展潮流能够维持多久,但无疑的是“新水墨”确实给当代水墨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作为八零后藏家崔扬便是以一种新水墨的广博态度陪伴着年轻艺术家和颇有成绩的“新水墨”艺术家一并成长。

I ART:你是如何理解收藏的?

崔扬:收藏艺术品主要是出于对艺术的喜欢,其实收藏是介于艺术和商业之间的事情,你既不能太商业,那样还不如去做别的行业。你也不能太学术,容易把自己带入死胡同里。我觉得大部分在做收藏的人,其实内心都有一些艺术情节。不管是以投资目的、还是单纯的出于收藏,可能大家都有对艺术家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同时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分享这种生活方式。我个人对于收藏而言,艺术和商业价值我都会考虑。我不想说,自己仅仅为了爱好在收藏,对于我们年轻收藏者而言,资金实力并没有那么雄厚,而且好的作品太多了,我们为什么不在喜欢的作品中,再选择保值、并且会升值的作品呢?

对于收藏而言我是一名“新手”,但我并不会趋向广泛的购买,只会针对我看好的几个艺术家,进行跟踪陪伴式的收藏。我希望自己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我收藏的年轻艺术家都能成长起来,我可以完整的跟随他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时期。同时我也身兼经纪人的角色,将我认为好的艺术家推送给身边对收藏、投资感兴趣的人。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成长,我们八零后才能逐渐建立起来自己的网络与群体效应。

I ART:你主要收藏什么样的作品?对作品的选择是如何判定的?

崔扬:我对于艺术收藏,主要分为两个思路,一方面是年轻艺术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收藏可以帮助年轻艺术家更好的进行创作。这几年的收藏经历中,我发现很多刚刚毕业的年轻艺术家在未进入市场的时候处于一个比较不确定的状态。对他们作品的收藏,不仅仅是金钱的价值,同时也是对其艺术创作以及职业生涯的一种肯定。目前我比较关注中央美术学院和鲁迅美术学院近几年毕业生的作品。比如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刘艺超、鲁迅美术学院毕业的刘超等。我觉得现在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更加关注绘画本身的语言。逐渐脱离了政治符号、以及沉重的题材,更加强调个人的感受经验。我对一个年轻艺术家关注,就会持续购买他的作品。作为一个新晋的收藏爱好者,也希望可以建立我自己的收藏脉络。另一方面我更加关注新水墨艺术家,因为这是比较新的艺术形式,比较好重头梳理,并且价位低。由于水墨特殊的艺术形式,我会选择比较成名的艺术家,例如李津、朱新建、刘庆和,武艺这类,也有像谭军、贾宽等比较年轻的艺术家。新水墨近年来的市场非常好,但是我觉得会逐渐转向一种更为理性的状态。新水墨贴近当代生活和思维意识,传统水墨在我看来会略显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新水墨作品中的趣味性更符合我个人喜好,其实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玩的人,太沉重的或者太规矩的事物不适合我。

I ART:你如何看待新水墨这几年的市场情况?

崔扬:从去年年初开始,新水墨的大热也是这个时代寻求自我文化的一种需求表达,这是一个必要过程和趋势。不过确实新水墨市场这些年升值的速度有些过快。这未必是一件好事。近几年有名的新水墨艺术家作品价值有的升10倍之多。在任何一个新艺术形式进入市场的初期,我认为都会有一段这样的爆发期,但是之后就会进入冷静期。之前我在购买李津、刘二刚等艺术家作品的时候,他们的作品价格还没有这么高,也并没有像现在这样一画难求。我个人觉得这些艺术家像朱新建、李津都是可以进入美术史的。目前这些艺术家作品的市场价格还是持续的增长,只是不会像之前那样,会更加理性。

I ART:发展过快的新水墨艺术市场会不会呈现出一种短期迅速的泡沫化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这股热潮会不会很快消退?

崔扬:我觉得不会,因为新水墨艺术家之前是不被关注的,当被市场挖掘的时候,前期就像一种“补课”期,需要迅速增长它应有的市场价值。现在新水墨的艺术家作品整体也并不贵,几万块钱可以买到一张很好的作品。

I ART:你近一年收藏了什么作品?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和机缘?

崔扬:李津、刘二刚、张恩利、李世贤、刘超、刘艺超、商成祥、董大为等,主要还是以自己比较喜欢的为主。

I ART:你现在的收藏渠道主要来自于哪里?

崔扬:主要还是画廊、艺术家、和经济人推荐。(采访/编辑:李任芮)

猜你喜欢
水墨艺术家艺术
水墨
水墨人物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当代水墨邀请展
爆笑街头艺术
水墨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