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艳 黄丹星 杨鸿梅
ICU患者治疗中出现躁动或不合作,采取适当的保护性约束十分必要。但行保护性约束会遇到部分患者家属的不理解。为了保障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顺利有效地进行治疗、护理工作,避免或减少医患之间矛盾冲突,我们应用规范化健康宣教,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患者156例,男97人,女59人,年龄18~61岁,均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进行语言及书面沟通。患者入科时或已带气管插管,或需行气管插管。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因病情危重、烦躁,需使用保护性约束。因此,在每位患者的家属中选取1位探视次数最多、与患者关系最密切、身体及心理状态较好的直系家属作为宣教对象,患者家属共156例。与患者的关系:配偶62人,子女43人,父母51人。将患者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
对照组入科时进行常规宣教,其内容包括介绍ICU环境设施、人员配备、探视制度等。每日探视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介绍患者的护理问题,如患者正在使用保护性约束,则详细说明其意义、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解除约束的时机等内容。观察组是将保护性约束的意义、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解除约束的时机等制成宣教小卡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宣教分2个时段,即入科前和入科时。入科前主要针对术前访视患者的家属,宣教内容包括:介绍ICU环境设施、人员配备和探视制度等,提示可能使用保护性约束,发放宣教卡片,针对患者家属的顾虑进行心理疏导。每日探视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介绍患者的护理问题,如患者正在使用保护性约束,重点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针对患者家属的具体情况,有效引导。
患者转出ICU时,发放调查表,了解2组患者家属对行保护性约束的接受程度。接受程度分为完全接受、基本接受、不能接受3个等级。接受程度=(完全接受+基本接受)/总例数×100%。
采取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家属对行保护性约束的接受程度为9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χ2=21.167,P<0.01)。见表1。
表1 2组家属对行保护性约束的接受程度比较 例(%)
在ICU中,约束带的使用十分普遍(12%~43%)[1],对此,患者家属不能充分理解。有调查显示[2],76.7%的患者家属认为约束是医生对患者不负责任、不人道的行为,且常被滥用;67.4%的患者家属认为行保护性约束会加重患者病情;58.1%患者家属认为行保护性约束使患者受到了非人待遇,还有39.5%的患者家属觉得让自己丢脸 。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对患者和家属本身健康会造成影响,同时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不可疏忽。我们采用规范化健康宣教,患者入住ICU之前,或是入住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可能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提前告知家属,使之了解行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科学性、可行性,提高患者家属对行保护性约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使其对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对正在使用中的患者家属,重点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解答家属的疑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良好有效的沟通,体现了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的人文关怀,促进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理解、配合及合理依从,并大幅度提高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将行保护性约束的健康宣教规范化,可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使患者家属能正确对待保护性约束,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于欣,周莉.ICU病人约束的利与弊.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336-337.
[2]李咏娜.保护性约束在ICU运用时家属的心理反应.健康必读杂志,201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