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类纪录片与当今社会观众群体接受程度关系

2018-08-06 13:07谷明远
魅力中国 2018年20期

摘要:在众多的传播形态中,纪录片作为文化含量最高的传播载体而脱颖而出。科学家发展的今天,传播的渠道更多是建立影像传播上,这种视觉的冲击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将饮食文化进行影像传播,透过视听画面,我们感受到的是蕴藏在饮食背后的深厚中国文化。

关键词:饮食类纪录片;社会群体;接受程度

一、饮食文化类纪录片的盛行

在中国,自古食物与人類就不是简单的冲击裹腹的关系,在食物的背后隐藏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在中国的璀璨文化中,饮食文化的范畴与其他领域的文化范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融合。所以,在中国,“吃”早已超越了其本身,在它的背后呈现的是强大的人文力量与共同体价值的认同。

饮食文化包含着一个国家的政治、道德、经济、仪式、禁忌等元素,有一系列表达价值观的符号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中国饮食文化类的纪录片不但可以成为向其他国家、民族展示和保护自身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还可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了解与沟通。

二、纪录片与诗意性的巧妙融合

饮食文化类纪录片属于纪录片的众多类型之一,同样遵循着纪录片最本质的特点,就是纪实性。纪录片将真实视为生命,所以纪实性也将成为饮食文化类纪录片最突出的影像风格。在影片中,人物的家庭背景、所在的域市风貌以及自然环境等都来自于摄像机的客观再现,并非虚构捏造。

在纪录片中,长镜头、跟拍、抓拍等一系列纪实行手法的运用,也正是其纪实性的体现。在纪录片中,这些纪实性手法的使用在减去主观意识的同时,也往往更容易在饮食文化类的纪录片中,不乏看到这样的画面。舒适宜人的暖色调和美食占据大比的特殊处理也会给影片增加诗意。

其次,音乐也是饮食类纪录片中诗意的重要体现,它往往与画面相互作用与我们的感官。风格迥异的音乐可以烘托渲染出不同的情绪氛围,进而产生一种情景交融诗意情景,直接触动观众的主观情绪。例如在《百味晋面》中的雨夜,张瑞瑞花馍老艺人坐在炕头讲述着自己与花馍接下的不解之缘,感叹着自己的人生。缓慢的音乐让观众也走进了老人的情绪,产生了共鸣之感。又如在花馍厂,老艺人们捏花馍的生活画面与欢快的背景音乐相配合,营造出老人们对于生活的知足以及享受生活的情景。

解说词发挥着交代时代或者提示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等作用,从而让观众获得更多的感知。饮食文化类纪录片的解说词更加的朴实自然,言简意赅,加上一些文学手法的使用,整体看来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大大加强了纪录片的感染力。例如《百味晋面》中写到:“岚县人对于土豆的理解让人感到大吃一惊,他们用土豆表达了人类灵巧变通的智慧,让一个简单的土豆的得到了升华,在更久远的年代已经熠熠生辉了”,画面与语言呈现的不仅是岚县人朴实自然的现实生活,而且深刻的表达出了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并且将食材的作用发挥地淋漓极致的智慧,在更久远的年代,这样的智慧就传下来了。又如《新疆味道》中抒情达意的解说词加上人物的言语,让观众看到了新疆丰富的文化样态和新疆民众独特的艺术天赋。

中国的传统艺术以物待人的情感呈现出来,通过人与物的互动,让人的精神境界得以充实,这种传统的审美情趣也恰恰形成了影片的诗意性。如《百味晋面》中花馍这个重要的物象是晋南人们祝福人生重要时刻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不单单是民间的艺术品,更是老百姓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期许。从花馍的着色以及造型可以看出当地人们的传统审美观,这些都是影片的诗意性所在。

饮食文化类纪录片在创造诗意性的同时,依然本着纪实性的原则。如果一旦脱离开了现实性,那么这样的纪录片是微不足道的。倘若只是倾注与纪实性影响的构建而缺乏了诗意性,这样的纪录片不免让人心生乏味感。所以说纪实性与诗意性对于二者缺一不可,二者巧妙运用才可得到观众更多的关注。

三、情感表达强化共鸣

中国人的饮食从来都不能割裂情感而独立存在。饮食文化类纪录片在叙事的同时,加入了许许多多的感情因素,从而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对记录片进行更加深层的解读。基于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深厚文化,血脉亲情与家的观念在国民的思想里已经根深蒂固。一顿家里的粗茶淡饭,虽然远远比不上山珍海味,确是母亲最好的体现。在《百味晋面》中,在异地工作的孩子回到家中,深知儿子的口味的母亲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可口的饭菜里全是母亲深深的疼爱。余高里夫妇回乡精心烹制了一桌团员饭。在夫妇一人离乡时候,一双儿女为父母准备了一小坛家乡味。那一小坛子家乡味是父母与子女亲情的链接。这是《舌尖上的中国》最常见的情感表达,自然而又不失真实感。饮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独特媒介,将制作的人与品尝的人以及片旁观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寻味顺德》中,黄连村的人们在端午节成立烹煮队,为全村两千多人准备龙船饭,全村所有人都会赶来享受这一年一度的盛宴。这是农耕社会一直遗留下来的生存方式,美食把相亲邻里们聚集在一起,连接着永恒的乡土之源。在《百味晋面》中,炸糕这件繁琐而又隆重的事情,需要亲朋好友与左邻右舍的帮助。捏糕的时候,男人女人们一起劳动,在欢声笑语中处处流露出人们的团结友爱。诸如此类的情感表达,还有《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里,养蜂人老谭许诺妻子去做一份甜蜜的事业,确是常年风餐露宿在外漂泊。妻子用自己的一双巧手给着疲惫的旅途带来了享受美食的乐趣。夫妻间的相随相伴、家人之间的孝悌和谐、邻里之间的互助爱等都是这类影片里信手拈来的情感诉求。

含蓄而又内敛的中国人,使饮食成为了表达爱的最佳方式,把自己的深情厚谊倾诉在饭菜里。观众看到的人物是陌生的,但却是沉浸在似曾相识的场景里,因为那一份份深厚的情感却是相同的。

参考文献:

[1]饮食文化类纪录片的叙事特征——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蔡海龙,新闻爱好者,2013(02),91-93

[2]国内饮食文化类电视纪录片研究,杨霓,黑龙江大学,2016,03,26

[3]饮食文化类纪录片的平民化和故事化创作探析--以《兰州味道》为例,李明蔚,四川师范大学,2017,05,24

作者简介:谷明远,1997年4月,男,汉族,河北唐山人,本科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戏剧影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