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法预防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2014-11-21 07:59常佳婧马淑丽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俞穴健脾次数

常佳婧 马淑丽

山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太原 030024

治疗哮喘的贴敷疗法,最早源于清朝名医张璐用白芥子涂法治疗冷哮。由古至今,伏贴的方法一直是采用单方药贴,只注重了补肺化痰,对健脾补肾却显不足。“喘敷贴”穴位贴敷疗法采用两种药贴配合两套穴位交替贴敷的方法,一种药贴及穴位偏于温肺化痰,另一种偏于健脾益肾。这样补肺化痰与健脾益肾并举,可更切实的做到扶助正气、截治病根。“喘敷贴”穴位贴敷疗法通过多年临床调查证实其疗效显著。本研究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发作次数,评价“喘敷贴”预防哮喘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3例患者均为2011年7月—2011年9月山西某院呼吸科门诊患者,符合哮喘西医诊断标准[1],均处于哮喘缓解期,在此之前未进行其他任何缓解期治疗。将143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其中男36例,女39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7.213±12.896)岁;病程9~41个月,平均病程(18.280±8.898)个月。对照组68例,其中男25例,女43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8.912±11.849)岁;病程7~38个月,平均病程(19.912±9.17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③治疗期间处于哮喘发作期,或合并肺心病、呼吸衰竭的患者;④过敏体质者(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或食物过敏,或对本次试验用药已知成分过敏);⑤糖尿病患者;⑥不能坚持治疗1年以上者;⑦在观察期间同时使用激素、抗过敏药或其他中西医方法预防哮喘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治疗组采取穴位贴敷法。药物分1号、2号药。1号药由白芥子20%、细辛7%、延胡索20%、甘遂10%、防风20%、五味子20%、冰片3%组成;2号药由白芥子20%、细辛7%、延胡索20%、甘遂10%、肉桂10%、干姜10%、淫羊藿20%、冰片3%组成。两药均各研成细粉,过100目筛,用生姜汁调和成糊状。用时取适量(直径为2cm,厚为1cm)置于5 cm×5cm大小的胶布上,每贴含生药约10g。从夏季三伏的入伏第1日起,每4d贴1次,共8次,每次贴3~5h,使局部皮肤发红。在贴药期间如贴敷局部皮肤感觉痒或较疼痛者应提前取下;如局部水泡较大者,应用消毒针穿破水泡,排干,局部搽碘酒即可。其中每1、3、5、7次贴1号药,贴敷穴位为大椎穴、定喘穴、风门穴、肺俞穴、天突穴。每2、4、6、8次贴2号药,贴敷穴位为肺俞穴、膏盲穴、脾俞穴、肾俞穴、膻中穴。

1.3.2 对照组 对照组三伏期间贴敷安慰剂。安慰剂成分由调味剂、白面、凡士林、色素及蒸馏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调和成糊状,用时取适量(直径为2 cm,厚为1cm)置于5cm×5cm大小的胶布上。从夏季三伏的入伏第1日起,每4d贴1次,共8次。贴敷穴位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32d。

1.4 疗效观察指标

咳嗽、喘息、胸膈满闷及哮鸣音等主要的症状及其他伴随症状、两年同期哮喘发作的次数,按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填写记录。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主症+次症积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5.2 发作次数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88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订的疗效判断标准[3]。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疗效评价

治疗组75例中,临床控制20例,显效39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显效率为78.67%,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68例中,临床控制16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32例,显效率为39.71%,总有效率为52.9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2.2 发作次数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的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5),尤以治疗组减少更为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发作次数比较(次)

2.3 发作次数疗效评价

发作次数治疗组愈显率为69.34%,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分别为19.11%、44.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发作次数疗效评价(例,%)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6例出现贴敷部位局部起泡,水泡色黄,局部有疼痛感,最大者直径为3cm。无论伤口大小均在1周内痊愈,皮肤愈合良好,可继续给药。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都无异常变化,提示药物不良反应少。

3 讨论

哮喘的病位在肺,与脾、肾有关。以往穴位贴敷多取肺、脾、肾三脏在内的膀胱经背俞穴加上大椎、天突、定喘等穴,常能发挥补肺、健脾、益肾的作用。对本方而言,结合了前人的经验,采取了不同的取穴和方案。因1号方主要为温肺散寒、逐痰化饮之药,着重治肺,选取了大椎、定喘、风门、肺俞、天突等具有宣肺化痰作用的穴位。2号方药除有宣肺化痰作用外,更加大了健脾益肾之力,除选取了肺俞、膏盲、膻中穴等治肺的穴位外,又增加了脾俞、肾俞穴以补肾健脾。总之,本方所用药物以温肺逐痰药及健脾补肾药为主,所选穴位也为相关脏腑的俞募穴和任督脉经穴,两者相和可激发脏腑功能,调理阴阳气血。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77.

[3]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哮喘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修改稿)[J].中国医药学报,1988,3(3):67.

猜你喜欢
俞穴健脾次数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拔罐治疗脂肪肝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