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德育工作如何应对新媒体环境及技术的挑战

2014-11-21 14:15左代琼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师
电影评介 2014年8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环境思想

□文/左代琼,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师

新媒体技术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技术而言,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以手机网络、Twitter博客、即时通软件等为代表,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新形势下,互联网的互动、手机与互联网的互动,以及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三网融合等形成了新媒体环境,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给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空、速度上的限制,省去了许多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达到了信息即时传播的功能。同样,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不再明确,传播信息和接受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是接受者,它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多、一对一的互动关系。在新媒体技术传播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传播载体或是消息源,门户对消息的控制被大大削弱,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技术的个性化。并且,由于受众者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媒体的信息源,也使得新媒体信息变得复杂多变,极具虚拟性。

目前,我们对于许多新媒体技术表现形式耳熟能详,例如:论坛贴吧、搜素引擎、web2.0网站、博客播客、微博客、网络电视、楼宇电视等通讯软件,这些技术和表现形式的融合,形成了互联网的互动、手机与互联网的互动,以及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三网融合等形成了新媒体环境。新媒体技术及环境的发展完善不断冲击着大学校园,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更乐于使用匿名方式和网络虚拟空间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宣泄压力;更自觉地追求平等、更加注重自我意识,希望得到尊重的愿望增强。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传统媒体环境下有了较大变化,他们更多地使用网络搜索、交流论坛、电子公告板等形式获取知识信息,逐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同步进行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自主型的学习模式。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新媒体时代的校园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状态,信息的发布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一些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消极思想文化的渗透,以及各种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等都在利用新媒体的途径大肆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很多信息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上带来深刻影响,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效果。新媒体负面影响的存在,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给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

二、新媒体技术和环境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新媒体技术和环境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高校德育工作的手段。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德育工作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它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发布更具个性化的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直观、更深入。同时,德育工作者还可以借助新媒体虚拟传播手段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增强德育主客体双方的信任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新媒体技术和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大学生可以在内容丰富的新媒体环境中,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在主动的探索和寻求新的视觉听觉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断提升,这种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使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互动交流,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

新媒体技术和环境可以为高校提供及时的网络舆情预警。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及时预警和“防患于未然”,方便高校和德育工作者及时掌握信息动态,及时做好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新媒体环境下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途径、拓展阵地。

高等院校要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原则,在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既可与原有教育方式结合,使其创新发展,也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满足不同形式、不同阶段、不同群体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把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学习阵地、生活娱乐阵地作为工作的新重点,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积极整合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加大对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主动加强与通信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系以及与高校各级网络相关管理部门的纵向联系,进一步做好舆情处置工作。

高等院校要通过通信管理部门以及网络接入服务商的配合管理,监控新媒体环境下相关的舆情信息,与网络管理部门协同处置网络舆情。同时,高校要加强管理控制和技术控制,强化管理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建设以学生工作干部、学生骨干分子的监管队伍和舆情引导队伍,开发并熟练使用新的监管技术,在技术层面上防范有害信息。适时建立校园网络发言人机制,由学生工作、宣传、网络、后勤、保卫等相关部门成立网络发言人团队和网络辅导员、引导员队伍,根据学生反映的热点问题和社会上的最新动向,归纳和判断出学生最关注的核心问题,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做出回应,避免使用模糊辞令,减少学生的猜疑空间,引导学生的理性思考,使传言、谣言没有传播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是要针对新媒体环境的新形势,确实建立健全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

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德育工作。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这些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的功能,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勇于创新,以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渗透式的方法来开展德育教育,以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例如:研究探索利用手机短信、飞信、QQ群等方式传播的广泛性和及时性,来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利用手机网络(Twitter等)开设教师博客、辅导员博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探索手机校园网、手机电视校园网等新的方式营造校园文化,使校园网成为了解学生情况和建议的有效渠道,及时占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避免把学生推向社会,接受复杂的社会网络的消极影响。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环境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思想与“剑”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环境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