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登陆70 周年祭——重观电影《拯救大兵瑞恩》

2014-11-25 09:37刘庆华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电影评介 2014年8期
关键词:瑞恩士兵战争

□文/刘庆华,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海报

诺曼底的科勒维尔美军公墓,9387 名美军官兵长眠于此。如茵的草地上,排列着一个个洁白如玉的十字架,美国和法国国旗迎风猎猎飘扬。一个老人走在通向墓地的小路上,他如此激动,越走越快,以致他的家人都被撇在了后面。蹲在一个墓碑前,他禁不住失声痛哭。透过他的眼睛,我们看到了惨烈的诺曼底登陆战役……

这是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开头。它长达25分钟奥马哈海滩登陆血战的场面是世界电影史上对战争最残酷震撼的描述,然而,却也是最真实、最准确的叙述。整个二战,共有5500 万-6000 万人死亡,1.3 亿人受伤。当我们看着血肉横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转眼逝去,我们感到的是揪心的痛苦和无能为力的心酸。在诺曼底登陆70 周年时,我们既深深感激他们为了我们的和平自由奋力拼搏,甚至付出年轻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应扪心自问:我们为世界和平安宁做出了什么贡献?世界是否离人们千百年来希冀盼望并为之奋斗的和谐幸福更近了一步?当我们垂垂老去,我们是否能做出瑞恩对米勒上尉在天之灵的回答:“我努力活好每一天……我希望至少在你的眼里,我没有辜负你们为我所做的。”

一、重温《拯救大兵瑞恩》

(一)抢滩战役

登陆艇上,军官下达指令:避开炮洞、分散行动、枪筒不能进沙、动作利落。士兵在胸前划十字、亲吻十字架。然而,不管信靠自己还是信靠上帝,舱舌一落,人就像割麦子一样纷纷倒下。跳进水中的被打死,一股股血水涌向海面;有的士兵直接被沉重的枪拖向海底溺死;登上海滩的被炮弹炸飞,一身几处;喷火器被击中,身背喷火器的士兵成为熊熊燃烧的火柱子;拖着断臂的士兵找来找去,找到被炮弹炸飞的胳膊;米勒上尉拖着受伤的士兵走着,一炮打来,拖着的身子成了半截;年轻的士兵躺在地上,双手怎么也捂不住流出来的一大摊肠子,他喊着“妈妈,妈妈”;军医刚为一个士兵裹好了伤,士兵却被子弹穿透头盔死去……

登陆士兵的枪由于怕被水浸坏,都用塑料布包着,结果很多士兵一枪没发就被打死了。大概很多人小时候玩过一种“跑圈扔沙包”的游戏:在地上划一个螺旋形状的跑圈,跑圈的中央是“安全小岛”。4 人以上(双数)分成两组,一组负责用沙包扔中在螺旋跑道上跑着的对手,而另一组则须一面躲避着周围沙包的攻击,一面快速沿跑道跑进“安全岛”,然后再沿原路返回。若正在圈里跑着的人猛然被打中,他就“死了”,只能退出圈,在外面看着。被打中时总是觉得迷惑:怎么不小心就被打中了呢?明明要躲怎么没躲开?才跑了那么几步!可是不管怎么不甘心,这一局就只能做看客了。不过,不管如何,下一局又能“复活”重新上场了。可是,战争不是这样!相信那些士兵临死之前的一瞬间,肯定在想:我要死了吗?我怎么会死呢?然而,不论原先身体多么健康强壮,行动多么矫健敏捷,一颗小小的子弹就能致人死命,而且死了也绝不会有机会“复活”。人类自己制造出的这么小小一粒含火药的东西,就能让一个人丧生。一颗手雷,就能让一群人肢离破碎,血肉横飞。更别说那些炮弹和坦克,它们会直接将所经之地夷为平地。

(二)瑞恩的母亲

宁静的家园,瑞恩的妈妈正在刷洗盘子。她从窗口看到一辆军车驶来,出门观望。看着走出车门的两位神情肃穆的将军,她再也支持不住,瘫坐在了地上。她一下子收到了三封阵亡通知书,四个儿子死了三个,最小的那个还生死未卜。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母亲要付出多少心血,要付出多少爱!她怎么能相信,怎么愿意相信原先三个欢蹦乱跳的小伙子一下子成了三张薄薄的仅仅印有几行字的纸?

八个人深入敌军后方,为了去找寻一个人,将他平安带回。危险重重,有可能八个人全部牺牲!然而,不要感叹或疑问“值不值”!只要我们想想鲁迅笔下鲜血被做成“人血馒头”的烈士夏瑜;黄花岗起义的烈士也曾暴尸荒野,惨不忍睹,就明白他们行动的意义。只要有一线可能给悲痛欲绝的母亲带去一丝希望,一丝安慰,就值得去尝试!一片雪花几乎没有什么重量,然而当第8865220 片雪花落下树枝断掉时,即使作为之前8865219 片雪花中的任何一片,也都实现了它的价值![1]他们八个人的行动和其他战士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一样,都是为了对和平的希望和努力!

卡帕佐中了敌人的冷枪,因流血过多而死亡。死之前挣扎着取出一封信,“这是我给父亲的信,别让它上面沾上血。”结果血还是染红了它和他!而这封信被军医韦德重新抄写,韦德死后由米勒上尉贴身放着。米勒上尉守桥牺牲后,最初对这次行动满腹牢骚的列兵鲁宾将它取出放入怀里——那是儿子和父亲的最后联系!韦德在拔除敌人雷达站的战斗中被打穿了肝脏。他是医生,知道自己不行了,只能让用吗啡使自己能少点痛苦地死去。他不想死,他想妈妈!他想要是童年时每天晚上等妈妈做工回来跟她说几句话多好!是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充满了怜惜,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却充满了歉意。因为他们不仅没能承欢膝下,还要让老人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虽然他们会发牢骚,但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地去赴死,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能够离家更近一步,所有人才会能离家更近一步。

(三)狙击手杰克森

他每次开枪前都要祈祷,亲吻挂在胸前的十字架,愿耶和华与他同在,做他的眼睛,做他的盾牌。他确实是百发百中,曾将杀死卡帕佐的那个狙击手的瞄准镜一枪射穿致其死命。他躺下即可睡着,因为他相信神与他同在,将他护佑。然而,最终在塔楼上,当坦克对准了他时,他根本来不及向上帝祈祷,只发出了一声喊,就被炸得一片纷飞中什么也没有了。在战争面前,人类对上帝的敬畏和信仰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的没有说服力!

(四)翻译厄本和被放走的德国兵

那个会讲法语和德语的“懦夫”!在大家最需要他送子弹的时候,他却满脖子挂着子弹躲在屋角发抖。梅利士与德军在楼上进行生死搏斗的关键时刻,他居然被吓到连爬楼梯的力气都没有。更具讽刺的是,最后是那个在他的劝说下被放走的德国兵将梅利士杀死。我们会怪厄本的软弱和妇人之慈;我们会怪那个德国兵恩将仇报或者无耻。然而既然我们对登陆战时射杀投降士兵心有嫌弃,就会明白厄本主张放走德军战俘是出于真正的人道主义。他和你我一样,是原先没有上过战场的普通人,他受不了活生生的一个人在他眼前被打死。然而,最后他终于意识到(这是最悲哀的事),真正的战争就是这么残酷啊!战争不是游戏,没有公平,没有规则,更没有输赢一笑握手两欢,互递烟卷。不同的阵营注定是只有你死,我才能活!即使双方都心存善意,也没有选择的权利,更没有互相信任的勇气。

(五)米勒上尉的右手

我们几次看到米勒上尉发抖的右手:登陆艇上颤抖的右手拧开水壶;登陆后喝水时发抖的右手;研究营救路线的时候,拿着指南针的右手发抖得厉害;深夜和中士谈话时,端起水杯的手又开始发抖;韦德死去后,他躲到一旁,握住发抖的右手哭泣……每次看到他发抖的手,都会感到揪心,然而当他的手最终垂在腿上,不再发抖时,我们感到的是无法抑制的哀痛!每回忆94 名死去的部下,他都会想:能否用拯救了十倍或二十倍的性命来说服自己这些人死的价值?如果可能,他希望任何人都不死!他希望完成任务回到妻子身边,而身边的战士也能和家人团聚。然而每杀一个人,他感觉离家便远一步!他本来是老师,教授英文作文,本来也相信“战争训练判断力,磨练意志,完善体格,令人在电光火石间立见高下。”真正的战争使他意识到那只是爱默生一厢情愿的纸上谈兵而已!颤抖的右手使他永远不可能从事原来的工作;而心灵上时时的疑问和痛惜也使得他再也没有以前的闲淡适意。

二、二战后的主要战争

米勒上尉临死时,对瑞恩说:“Earn it”!而瑞恩也一直牢记上尉的话,好好去活每一天,努力做一个好人,努力不辜负他们为他所付出的。二战在欧洲战场上历时近六年,在亚洲战场上长达八年,造成1.9 亿人伤亡,经济损失达4 万亿美元。[2]经过这样的国破家亡,水深火热,我们有没有珍惜迟迟到来的和平?我们有没有珍惜那些英勇的人付出生命为我们赢得的安宁生活?当我们回顾二战后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战争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它不像之前那样明目张胆,肆无忌惮,而是东飘西荡地逡巡,用它残酷无情的手指将一片片人群如虫蚁般碾死。

1945 年8 月到1949 年9 月的中国解放战争,国民党军伤亡171 万人,而解放军方面伤亡130 万人。[3]

三年多的朝鲜战争中,死亡40 多万南朝鲜人,14.2 万美国人,1.7 万参加联合国军的其他国家军人。而北朝鲜和中国人员的伤亡更是难以计数。根据各种资料,约为200 万至400 万。[4]

1961 到1975 年美国对越南的战争中,美军有5.6 万人死亡,10 多万人受伤。而越南人民为抗击美国的侵略,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共有165 万人伤亡,几百万人流离失所。[5]

1979 年12 月27 日,苏联大举侵入阿富汗,导致长达10 年的战争。苏联先后有150 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 万余人。而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 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6]

被称为第一次海湾战争的两伊战争长达八年,造成的伤亡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也导致2.5 万到7.5 万人死亡。[7]

战争的直接后果是使千百万人失去性命或肢体残缺,使亿万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它的后遗症呢?且不说那些幸存士兵饱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战争中活下来的普通百姓又有多少再也回不去心心念念的故乡?他们要花多少年才能重建家园?他们又要花多少年才能淡忘满目疮痍的凄凉?二战中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的两颗原子弹使人们至今谈核色变!而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的常规炸弹、激光制导炸弹、红外导弹的轰炸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海湾战争造成迄今历史上最大的石油火灾及海洋石油污染事故,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超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8]

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人们生活得更加方便舒适,但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危险。核生化武器一旦使用,其伤害足以摧毁整个人类文明!然而,它没有因联合国公约的禁止而停止发展,反而更加壮大,对人类的和平产生极大的威胁和挑战![9]

三、战后的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以“9·11”事件为分水岭,恐怖主义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恐怖事件频发、恐怖攻击猖獗、恐怖威胁加大。2013 年光是伊拉克就有7818 人死于暴力活动和恐怖袭击。而2013 也成为非洲恐怖主义的井喷年。2009 年乌鲁木齐的7.5 事件还让我们心有余悸,2014 年3 月1 日昆明火车站的疯狂屠戮又使我们气愤填膺。那些爆炸案,纵火案,和砍杀案使我们既愤怒又困惑:为什么会有这么激烈的行为?为什么要让无辜百姓为利益或意识形态的冲突付出惨重代价?战争来临时,人民东躲西藏,彷徨无助;恐怖分子杀戮时,人民手无寸铁,哀号痛哭。难道真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永远都不能制服我们的心魔?永远都只能生活在恐惧当中?

四、对战争和恐怖主义的反思

当国际国内舆论对2013 年6 月曝光的“棱镜门”事件一片哗然的时候,联邦调查局局长穆勒在国会听证会上辩解,“棱镜”等电话和互联网秘密监控项目在为反恐行动搜集情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说,假如“棱镜”项目在2001 年“9·11”前就存在,就有可能挫败这一恐怖阴谋。

2014 年初热映的动画片《冰雪奇缘》有这样的情节:姐姐生来就有一种能力,她碰到的任何东西都会变成冰。她听从父亲的话,不去想它,不去感受,尽量控制它。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她的能力越变越大,再也无法掌控,最终造成了整个国家的冰封和妹妹的垂死。幸而最终姐姐从妹妹的爱中悟出:只有爱才能融化冰雪,带回满目生机。惧怕,试图掌控,或是不去管它,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使问题越变越大,只有真爱——对家人,对朋友,对世界,甚至对敌人的爱和沟通,才能融化坚冰,换回春天。

对待“洪水”,我们是采用鲧“堵水”的做法?还是向禹学习,将滚滚洪水引入江海,使它找到自己的归宿地?对待“猛兽”,我们是将它“非打即杀”,或将它锁进我们的观赏园里,证明我们“强大”?还是“放之归山”,还给它自由和它的辖地?谓之“洪水猛兽”,对它怀有敌意,则认为它一无是处,总做坏事。然则此“洪水猛兽”可能会有更多理由认为它的权利自由受到了干涉束缚,或许它本来是心存善意。

狮子在非洲草原上称王,并不妨碍老虎在亚洲的山林里称帝。北极熊不一定非要去南极吃企鹅,而南极的企鹅也不一定非要去北极捕鱼。虫蚁飞蛾比较弱,蜘蛛飞鸟也没有说要把它们全部处死。大树能为人遮荫,小草也能绿化大地。万世万物和谐相处,大自然正因不是那样整齐划一,才那么地有生趣。连牲畜禽鸟都懂得的道理,为什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每每犯忌?为什么认为自己是优等种族的纳粹们非要把犹太人全部杀死?为什么资本主义要将社会主义视为洪水猛兽,而社会主义也视资本主义为剥削压迫的代名词?张爱玲曾说,《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是所有战争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10]她说得对!因为知道死亡就在那里!我们也是!我们人人自危,自欺欺人,然终究能清醒地看到末日的大军!我们在几千年的时间里还不能学会如何共处,就只有悲哀地等待我们共同的末日!

[1]步摇.一朵雪花的重量[J].讽刺与幽默,2013(8).

[2]赵昌.居安思危 实力为本——纪念二战反思录[J].兰州学刊,1995(5):12-15.

[3]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国军各伤亡了多少人?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0993868.html.

[4]安纳托利.托尔库诺夫,粟瑞雪.朝鲜战争的历史教训[J].文史参考,2010(6):128-131.

[5]梁志明.越南战争:历史评述与启示[J].东南亚研究,2005(6):10-15.

[6]蒲瑶,孙明芝.论阿富汗战争[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3):43-45.

[7]贾咏梅.两伊战争[J].军事历史,1999(3).

[8]徐景方.高科技在海湾战争中的作用及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1(6):39-42.

[9]贾珺.高技术条件下的人类、战争与环境——以1991 年海湾战争为例[J].史学月刊,2006(1):114-123.

[10]潘振强.试论国际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及中国的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8):7-14.

[11]段凌宇.从《小团圆》看张爱玲的时空体验[J].华文文学,2009(10):32-38.

猜你喜欢
瑞恩士兵战争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治愈不开心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天·水》《时空》
被风吹“偏”的战争
瑞恩·高斯林 他很性感!更有才华!
他们的战争
士兵独白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从自卑到自信 瑞恩·高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