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逢清
一、要引起探究的心理需要
重视与凸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活动是现代课堂的重要特征。由于探究性学习是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紧密联系的,为了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必须遵循“情感为先”原则,使学生敢于探究、敢于创新。如学习乘除法的竖式计算时,先板书“竖式计算”四字,让学生谈谈对竖式计算的有关认识。有的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有的说,我还想知道乘法的竖式计算是怎么算的;有的说:我还想知道除法的竖式计算是怎么样的;还有的说:我想乘除法的竖式会不会和加减法的竖式形式上差不多呢?……虽然是简短的开场白谈话,但已经引起了学生自己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究乘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心理欲望。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教学,先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一天,小白兔采来12只红萝卜,要想每天吃得同样多,这些红萝卜可以吃几天。一共有几种可能呢,看谁想的办法多。由于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主体的人,有主动的意识和自主的精神,他们具有好胜、好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一种富于挑战的故事情境往往容易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上得到全面提高。
二、要经历探究的心理体验
探究性学习必须依赖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深层次参与,教学中必须提供学生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时间,开展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的情感,学会探究的策略和方法。
填数这些数学活动中,学生经常依靠合理的推理和必要的假设进行。而有时候推理工作并非能顺利地开展,这时候有人便打了退堂鼓。比如,面对下面这道题:
有的学生一开始就根据第一步乘积个位上的数“4”确定第n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是“9”,但是却始终想不出十位上的数字该填几。有些学生开始反思个位上填的这个数字是否有问题,而有的学生则面露难色,咬着笔头,思路被首次失败而阻截。这时候,老师在这儿扮演的角色便是一个心理疏导者,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失败的心理,而是学会欣赏这些失败。“填不下去了吧,其实这很正常,一次次失败正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块块奠脚石呢。”面露难色的小朋友听了我的话后,好奇地看着我。“我们能从这次失败中知道些什么呢?”首先让这些碰壁的小朋友开始学会反思。“哦,个位不能填‘9。”有人开始自言自语道。“那填什么呢?”“‘4吧,4×6得24,个位也是4呢。”于是学生从第一次失败中高兴地走了出来。接着兴致勃勃地继续推算着,当他们面对第二次第三次失败时,失败就不再显得那么令人沮丧了。
三、要正确评价探究的心理取向
笔者在进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片断: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从个位算起和从高位算起。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方法,笔者没有草率地进行评价,又写了几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不用争了,我们再来算算这几道题吧,最好用这两种方法都去试试,看看是从个位算起方便,还是从高位算起方便。”于是,教室里暂时安静了下来。三、四分钟后,课堂上又热闹起来了。“从十位上算起不行的,个位满10,十位上的数字还要擦了重写的。”有人开始嘟哝了。“好,接下去,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到底怎么算比较方便呢?”接着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暴露自己的算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自学和社交能力,有利于创新灵感的培养。当学生个体进行独立探索后,对计算方法都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也有与同伴交流的欲望。这时通过尝试探索,讨论交流后学生得到了新的认识,达成了笔算从个位算起比较合理的共识。
原本以为这节课应该可以大功告成了,可没想到坐在最前面的一个小男孩嘴里念念有词,“我觉得从十位算起也方便的呀。”声音虽然不大,但没有得到肯定的评价似乎显得很委曲。“哦,那你来说说怎么个方便法?”他一脸不服的样子,振振有词地说:“喏,我先看个位有没有满10,满10的话我在十位就多加1,也不用擦掉重写的,不是一样的吗?” 这时候,笔者再一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你们说呢?”刚达成的共识又一次被破坏了。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先判断个位是否满10后从十位算起也是可行的。“好,那就用你认为方便、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吧。”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方法,笔者觉得尊重学生的算法是最明智的也是最高明的评价。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允许学生以他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真正地做到了充分发扬学生的学习主人翁精神。
现代教学要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是要关注学生,应当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