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改革浅析

2014-11-20 05:23王显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改革小学语文

王显

【摘 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思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渐渐显示出来与传统的语文课堂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具优势,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在这背后,也隐藏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就语文教师如何对待语文教学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改革;问题;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课程形态模糊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带着学生逐字逐句的通过讲读的形式完成课堂授课,这样一来学生既阅读了课文,教师也完成育人的目的。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着极大的帮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通过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掌握到一些其他的知识。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语文教学中,他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阅读与课文的讲授,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2.小学语文课程中理解与表达失当

语文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工具,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运用语言来让学生充分认知事物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其更倾向于学生的理解与表达欣赏能力的训练。纵观我国的语文课程的教材安排,其中自主阅读部分还是占了其中较大的部分,而关于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训练的相关内容则完全没有,从而导致了我国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出现了严重失衡。

3.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置若罔闻

目前,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开始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品格,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我国,语文课程教学严重缺乏学生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之间严重失衡,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失衡。

二、针对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我们深深感到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时代需要人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阅读理解、表达交流、运用现代技术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等多种能力。语文教学就要为造就这样的一代新人发挥其重要作用。这也是因为语文学可作为母语教育的基础学科,所承载的既有学生学语文,提升能力的一面,又有对学生思想感情和人格价值导航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眼光要放远一点,要将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联系起来。以课本内容为载体,使学生学知识、学方法、练技能,培养道德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正确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应始终贯彻这一教学思想。新课标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以前的教学过于偏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探究及对人文精神的宣扬。现在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有部分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有些偏差,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应该是热热闹闹的。重形式、轻效果,课上又是表演,又是合作,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终连本节课应传授的知识也没说清楚。教师把精力花在设计形式上,而忽略了本质的东西。不要忘了语文姓“语”,切莫让形式架子喧宾夺主。教师所设计的一切教学环节、教学形式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都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既不能只注重形式和人文教育,而忽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方法的探究,也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人文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将二者合二为一,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显语文教学本色。

3.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不同,所担负的责任故不相同。教师为教育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而教学是服务。课堂上切忌出现凸显教师“自我”,追求花样教学,吸引眼球,博得掌声,更不能盲目效仿。学生是火炬,需要教学智慧的点燃,教师的职责就是点燃学生心灵智慧之火,使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4.去伪存真,真真正正教语文

语文教学需要反璞归真,认认真真的上好语文课,这就需要教师能忍痛割爱,摒弃那些浮华的多余的伪语文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开展真正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在师生的互动之间来进行语言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师生的能力共同得到提高。语文课改提倡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识的融合和内容的渗透,而不仅仅是形式的。融合与渗透更不能喧宾夺主,从而冲击语文课程的正常教学。语文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但并不是完全排斥接受性学习。语文课改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语文教学,目的是针对现实需要来发挥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并不一定是完全落后的,有的是万万丢不得。尤其是低、中年级的语文课主要还是需要依靠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在教师的自身引导和带动下,学生来模仿教师,这些语文课上也考验着教师的真功夫,是不能仅仅依靠现代化教学手段包办代替的。

5.舍闹取静,安安静静教语文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更应该是安安静静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书,要让学生潜下心来,体会那些文字,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安静地学习,将学习内容融进他们的心灵里去,而低中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的甚至坐在椅子上都不能持之以恒的待着。语文教学要锻炼孩子的定力,让他们在安安静静的环境中读书,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从从容容在师生之间展开互动,开展“读、思、议、练”活动,并在课堂上专门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表达,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6.避虚就实,实实在在教语文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着朴实、诚实、真实的工作情怀,实实在在地上好语文课,同时教师的语文知识要扎实,语文课程实践训练要落到实处,教学效果要切实。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时候,要针对文本来展开对话,不能脱离文本来进行空谈、虚谈。师生之间对话,要紧扣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并咬文嚼字,理解字词,掌握字词。要善于从文本中来了解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去发现文本空白,从而在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总之,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的最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从而提高吸收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正在积极的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本着让小学生绽放出五彩的斑斓、追逐绿色梦想的原则,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改的理念与宗旨,研发出最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长远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子娟.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1

[2]严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浙江师范大学,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改革小学语文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改革创新(二)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