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玲莉
我所处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一直受到制约。而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最头疼的一点。我认为当前我们的农村学校没能更好地发挥现有的资源以及阅读教学方式单调、落后,没能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学生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受到了严重制约。
一、存在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学校方面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学科课题教研的指引作用没能得到充分体现;没能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优化。
其次教师(教学)方面阅读教学方法欠缺,尤其是针对农村孩子的有效教学方法;对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往往是教学针对考试、升学,导致阅读教学流于形式;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文字教学,这是对于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文本的非常重要的一环;阅读教学缺乏系统性安排,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阅读方法;农村教师所处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自身学习机会少,教学认识与能力没能得到及时的提升。
另外,学生方面表现为缺乏对语文阅读题的兴趣与信心;缺乏系统的阅读方法;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阅读部分得分低,影响整体成绩与学习信心。
二、应对策略
1.学校层面
(1)加强对语文教师的适时培训。由于农村学校的具体环境与学习资源有限,学校应制定更为适宜且具体的教师培养计划,尤其是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善。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应充分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实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2)发挥教研课题的指导作用。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目前农村学校也在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比如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针对新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但是,这些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为了完成某一任务而做,甚至是为了某种考核或获取某一奖牌,具体工作就成了申报工作和结题工作,而对中间最为重要的系统的实际课题研究则不被重视甚至根本没有。这样,课题研究就失去了他应该发挥的作用与意义。我认为,目前我们农村学校非常有必要进行针对自身教学实际的教学研究。通过组织大量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全面认识与改善自己的实际教学。
(3)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网络等资源,给学生以更多的阅读积累机会与空间。当前,国家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在逐年增加,我尤其看重图书的增多与计算机网络的改善。比如以我所在学校为例,生均图书量达到了几十册,这样完全可以让我们的图书全面开放,让学生(师生)自由借阅。同时还可开辟专门的阅读场所,供学生自由阅读。
(4)优化现在的课程安排,突出阅读的重要性。观察现在的实际教学课程设置,从早到晚被诸如语文、数学等考核科目排得满满的,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视野的拓展。我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学生阅读课,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进行阅读辅导,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的课程相对较少,是阅读习惯的形成、视野拓展的关键时期,应该加大学生的阅读时间与方法指导。
2.教师层面
(1)跳出“本本”的限制,从实际情况中分析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当前我们的《教学参考》明显地将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纳入一个统一的教学标准。没有实际考虑到农村学生的一些具体实际,如知识积累不够、学习方法欠缺等。这样,如果我们照搬这一教学标准与方法,必然无法达到我们所想达到教学效果。
(2)学会“交权”,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或许这些年的新教学理念学习并没有完全让我们认识到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或许过于看重一时的教学成绩。等等这些方面让我们在教学中仍存在“一手包办”的行为,甚至只有在迎接学校或上级检查时才匆匆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的自主面对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三、具体应对措施
1.建立并充分发挥教室图书角的阅读影响功能
在学生教室建立图书角是必要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措施。首先对学生是一种视觉影响,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我比较赞同这一句话: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所以,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制定详细的阅读安排与计划,才能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2.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决定阅读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才会为追求知识而积极主动地学习。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教学的艺术。首先,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教师风趣的教学语言可以释放学生的紧张心态;其次,合理的课堂格局会让学生走出呆板的学习环境;再次,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有助于学生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交流能力等。比如,我在教学《台阶》这一课时,先播放歌曲《父亲》,然后引入一段对父爱深情描述的语言,让学生先从情感上得以感动,进而有兴趣与愿望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竞赛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3.教学中应注重文本的关键语言文字赏析
抓住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培养学生从重要点入手,从细微处体会,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与表达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对某个细节、动作、词语等,通过反复的朗读、品味、分析,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比如我在教学《背影》时,在引导学生找出 文号的四次背影的同时,得出在作者内心最为重要的一次即买橘的过程。再引导学生找出最感动作者的词语、句子,比如:蹒跚、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学生在反复阅读时得出自己的体会;又如对于父亲不多的几次语言描写,通过反复的阅读与讨论,体会出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伟大的爱。对于我在文中的几次眼泪的品析,共同得出父亲带给我的感动、我对父亲的爱与挂念等。
4.教学中应尊重、重视学生的具体感悟
对于同一篇文章,或者同一段话乃到同一个词,学生读了之后,也许会有不同的感悟。我认为,在教学经常问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有什么感想?”等。前段时间看了一位老师在一次实际教学观摩中的体会,文中写到,一位学生居然对《清明上河图》的季节提出了质疑,而这位老师不但没有马上制止,反而很高兴地让他再仔细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理由,结果引发了一场全班大讨论,获得了教学之外的意外收获。
5.教学中应将文本教学与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有机结合
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我们的教学文本尤其是文中故事往往与学生有较大的时空差异,学生难以设身处地理解、分析。比如我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鲁迅的时代与我们的学生有较大差异,那么文中长妈妈的一些性格特点如喜欢“切切察察”、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许与当下一部分农村妇女有很大相似之处;又如文中写到风俗,如:辞岁压岁钱、孩童在这期间的快乐以及长妈妈“教导”我的很多规矩,这些都与我们当前农村的一些习俗产生共鸣。这样既能便于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又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