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课堂,千变万化,博大精深。学生会在语文课堂得到充分的精神营养,会得到心灵的洗涤,会得到灵魂的净化,当然也会学会思考问题,认识社会,理解社会。正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才让语文课堂更加难以把握。学生总会冒出各种奇思怪想,聪明的头脑总是失去“控制”,天马行空,信马由缰,以致脱离文本本身,答非所问,思维过于发散,不能集中精力于本堂课的内容而导致课堂教学徒有热闹却是停留表面而未抓到问题的实质,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调控能力。
【关键词】精心准备;课堂应变;疏通引导
“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这就涉及到了课前准备与课堂应变的问题了。
一、精心准备是打造优质课的前提
“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一堂优质课,作为主讲教师,一定要有周密的计划。做到熟悉教材,熟悉教学过程,还要熟悉学生。教材是根本,如果课文都没弄懂,这节课讲什么自己都不清楚,又何谈教学呢?要有详案,尽可能的把即将进行的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想象还原成教案的形势体现出来,打有准备之仗。最近上了一节《我与地坛》公开课,以之为例,和大家探讨。
首先,要积累材料。由此,我下载了有关史铁生的生平材料。有他的个人经历和代表作品,有他的家庭生活,也有有关于他的各种评论。虽然不一定都能用上,但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总要有一桶水才行啊。谁能想到学生会问什么样的问题呢?所以,我把自己想象成我的学生去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史铁生的腿是怎么残疾的?”
“史铁生信命吗?”
“史铁生的爱情生活?”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如果没有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这种貌似很简单的问题可能就会难倒我了,正因为作了这样的准备。在上课时果然有一些活泼的学生提了类似的问题,我才能对他们侃侃而谈没有卡住。
其次,要有清晰的思路导引一堂课。
《我与地坛》在语文教材上节选了前两部分,很长,不容易把握它的思路。讲得太多课时拉得过长,学生容易产生腻烦情绪。讲的过简学生不好把握它的思想内容。所以我每一部分精选了四个问题,并且有一条主线即“我”“地坛”“母亲”贯穿全文的始终,并在每一部分讲完后都有小结。举例如下:①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到古园的?②提问: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将“我”与“地坛”联系起来的?③作者在这样的不幸中来到园子,在园子里思考了一些什么问题?④提问:该部分写母亲对“我”做了哪些事?⑤这是怎样一位母亲?⑥这样的母亲,这样对待生命的母亲,又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⑦母亲的爱有什么特点?
精心准备能有效的控制课堂,不让自己的课堂“失控”。这样学生才能不偏离轨道,只有精心的准备才会有清晰地思路,才会有理性的课堂。
二、课堂应变是衡量优质课的重要标准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有些问题是学生的即兴表演,也有些奇思妙语是教师的即兴发挥。“意外情况”“节外生枝”屡有发生。不要慌乱,这正能够让课堂变得更有弹性和开放性。教师更要灵活掌控,形成有张力的优质课堂。
但要注意一定不能无限制的把课堂都交给学生,如果失去老师的引导,可能课堂只有热闹这个虚名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老师的退出,老师要在大方向上进行指导。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德育教育等方面加以控制。以《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为例。
师:庄子选择了什么?
生:选择了清波。
师:那清波又代表什么呢?
生:自由。
师:庄子又拒绝了什么?
生:楚国相位。
师:楚国相位又代表什么?
生:权势与富贵。
师:庄子当时的境况如何?
生:庄子当时不屑于与统治者同流合污,著书立说。
师:同学答的非常好。如果我们联系文本会得出什么具体的答案呢?也就是当时庄子本身的处境是什么样的?在如此情况下为何还要拒绝楚国相位呢?
生:辘辘饥肠,槁项黄馘。
在这里,学生的思维就比较发散,我们预设的问题本来应该是庄子的选择、拒绝与境况。学生应该答出自由、权势与清贫。但学生在前两个问题上没有直接的打出来,但是所答不错误,只是不够直接,那么老师在此基础上便要指导学生,达到准确无误,这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要锻炼答题的准确性。而第三个问题学生思维比较跳跃,对此老师不能全盘否定,而是与自己的预设相结合,纳入自己的轨道。但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学生的答案也有道理,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心理上将会得到认同感,更加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而好的赞美会令人开心满足,而且对沟通双方印象深刻,可能还会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
三、学会疏通引导,应付自如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并根据研究成果就诊自己的教学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实可以改变教与学不协调的现象。”
有的老师,基本功很扎实,知识也很丰富,但有时总会与学生发生冲突,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实际上,某些老师总是忽略个体学生。现在的学生,接触新事物越来越多,能从不同的渠道获得信息。这也就造成了他们早熟、个性张扬。如果用老眼光看问题肯定不行,不仅不会走近他们,而且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于激化矛盾。葛洛夫说,“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沟通者对议题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辞的甜美。”在课堂之上,如果能够引起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当然需要教师有引领作用,不能顺着学生的性子偏离教学。比如,在讲授《氓》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女子的爱情观。现在学生如果让他们信马由缰,课堂教学势必走向庸俗化。所以我们既要适应他们的兴趣点,又要有一定的疏通引导,研究他们的心理。
首先营造意境,注重导入,引起阅读兴趣。例:“痴情女子负心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唐明皇与杨贵妃,陈世美与秦香莲。
此后,更是向学生展示《致橡树》及《当我老时》来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价值,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不会偏离航向了。
精心准备与应变应急并不矛盾,而是有机结合的整体。精心的准备让课堂思路更清晰,更规范。课堂不应该是呆板的,无活力如一潭死水,只是为避免学生思维过于发散导致课堂一片散沙。突发事件才是课堂精彩所在,科学预设再精巧,也只是突出了教师个人素质,注重了教师的个人发挥,但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只有学生参与进来,才会让这场大戏精彩绝伦。而问题的生成就成为这场大戏的重要场景。当学生有了精彩见解时,当学生有了某些未预知的错误时,当学生与教师有了分歧时,这才有了真正的互动。思维的火花在此刻碰撞,课堂的精彩由此产生。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既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又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把精心准备的科学预设与精彩的问题生成和谐统一在一起,充分展示出一名优秀教师深厚的功底,展示出教师的课堂掌控艺术。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543页.教育科学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773页.教育科学出版社
[3]《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第26页.教育科学出版社
[4]舒天,姚秋华编著.《如何会说打动人心的话》第72页.石油工业出版社
[5]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第83页.漓江出版社
作者简介:
孙博,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教学中,崇尚大语文观,文化精神贯穿始终。德育上,崇尚内化教育,点滴入心。二者结合,以人为本,尊崇学生内心,做快乐的班主任,做有思想的语文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