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
[问题呈现]
本次阅卷,发现同学们在审题方面出了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偷换“忙”和“闲”的概念。不少同学用自己觉得合适的“概念”替换了材料中的“核心含义”(2014江苏阅卷评分标准中的词汇是“核心处”),如“苦与乐”(把“忙”换作“苦”,把“闲”换作“乐”)、“勤和懒”(把“忙”换作“勤”,把“闲”换作“懒”)、“珍惜时间”(把“忙”当做“珍惜时间”,把“闲”看作“浪费时间”)等。
二是泛化辩证关系。有些同学虽然正确理解了两句中“忙”与“闲”的辩证关系,但却抛弃了材料的语境,空谈辩证法,如“对立统一”、“换个角度看问题”、“矛盾”、“两面性”、“互补”、“物极必反”等。这类立意的问题在于抛弃材料“忙”与“闲”的内涵,犯了泛化主题的毛病。
三是写“忙”忘“闲”或写“闲”忘“忙”,如“拒绝拖延”、“寻找那一份宁静”、“生活需要‘忙碌”等。这类立意的症结在于只抓“鳞爪”的词语,而未能把握“龙”的全体。
[审题诊断]
这则作文材料,是由两句富有哲理性的名言构成的。我们可以分两个步骤来完成审题:
1.分别解读两句话的内涵
(1)“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这句话蕴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现在“越是忙碌”,将来“就越会有闲暇”,这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在第一时间内能读出的意义;二是“越是忙碌”的时候,我“就越会有闲暇”(为方便下面分析,把它编为①),这从常理上来看,似乎不太容易理解,这也是不少同学的困惑。
(2)“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为方便下面分析,把它编为②),这句从常理上来看,也令人费解。不少同学看到此就心理紧张了。
基于以上审题分析,依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的作文要求,确定“先忙后闲”的立意应该是基本符合题意的,因为“现在越是忙碌,将来就越会有闲暇的时间”是材料内涵的一个角度,当然并不全面。这次考试作文中,此类立意近占一半。
基于以上审题分析中,①②两处存在着常理上难解的矛盾。因此,相当多的同学“随心所欲”地写出了偷换概念、泛化关系的偏题离题作文。
2.综合考量两句话的共性
①②两处“令人费解”的地方,正是区分“切题”和“不切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之处。
那么,怎样顺利通透地解读这“令人费解”的矛盾呢?这就需要综合考量两句话的共性,也就是要运用求同思维,对“忙”和“闲”做合理的诠释。
材料提供的两段名言中的“忙”和“闲”蕴含着哲理,正确的审题方法是对“忙”和“闲”作出符合两句名言共性的解读,求出能贯串两句名言的核心含义,使“忙”和“闲”能够贯通两句句意。
我们觉得第一句中“忙”应该是指外在的客观的行为表现,“闲”是指内在的主观的精神活动;而第二句中“闲”则是指外在的客观的行为表现,而“忙”是指内在的主观的精神活动。如果求出了这样的能贯通两句名言的核心含义,那么第①处就可以理解为“行动上忙碌的时候,我精神活动就可以有闲暇了”,第②处可以理解为“行动上闲暇的时候,我的精神活动却非常忙碌”。我个人认为尽管第①处和第②处的理解分属两句名言,但都揭示了辩证关系(哲理),即使取一立意,也比“先忙后闲”更高一筹,应该也可属于“切题”类;当然如果组合立意,也就是说涉及两者关系,或者可侧重其中一方面兼顾另外一方面,那么,立意就更扣紧作文材料的核心内容了,当属一类立意了。
[方法总结]
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故事性”的单则材料,由于“形象大于思想”,所以包蕴的含义十分丰富,选择角度多样(类似于“大阅读”的“内容情感”探究题)。2014则是“哲理性”的组合材料,既然是“哲理”就得“明理”,而明理的文章不论多长多短,都只能有一个“核心含义”。因此,求同思维在组合材料审题中显得尤为重要。
求同思维是一种有范围、有方向的聚焦性思维方式。在组合材料的审题过程中,我们应将求同的范围放眼在整段材料,搜集相关的信息,并“聚集”起来,抽象出核心内容,并归纳出共性。例如本次试题,放眼于两句名句,搜索①②两处的核心内容,就容易聚焦出“行动上忙碌的时候,我精神活动就可以有闲暇了”和“行动上闲暇的时候,我的精神活动却非常忙碌”的正确诠释。又如今年高考作文题,乍一看好像是人们在面对青春这个话题时,表达了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一个认为“不朽”,一个认为“会老去”;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有人说”是从青春的价值意义的角度说的,而“也有人说”是从人的岁月年龄的角度说的,运用求同思维不难得出“年龄上的青春易逝,而焕发着青春活力的精神青春、体现出的青春价值是不朽的”这一的核心内容。
由此可见,求同思维是考生能够对组合材料进行正确审题的基础。
[巩固练习]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也有人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提示:纵观两种说法,都突出了“三”和“一”的关系。“有人说”强调的是“离心离德”问题(一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三个人反而解决不了);“也有人说”强调的是“同心同德”问题(一个人的智慧有限,三个人的智慧无限)。运用求同思维综合考量:“有人说”是反面衬托,而“也有人说”是正面导向。因此,立意可以确立为“只有同心同德,才能把事情办好”。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①“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②“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冰心《谈生命》)③“生命不光有风和日丽,也有苦雨和凄风。面对风雨,我们要坚信:黑暗过后是黎明,严冬过后是阳春。用你的激情点燃生命的一把火,去迎接生命的挑战。”(高建群《感谢创伤》)
提示:纵观三句名言,都阐述了“生命”的话题。第一句的内容是“生命中会出现不幸,但生命还得延续”;第二句的内容是“不管快乐还是痛苦,我们都要感谢生命”,第二句的内容侧重于表达“生命要勇敢地面对风雨的挑战”。运用求同思维综合考量,可以得出这样的立意:生命中难免会有不幸,勇敢地战胜它,生命将会延续得光辉灿烂。
(作者:王金秋,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endprint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