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角函数中求代数式的值或取值范围,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各类考试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对于三角函数中大多数求值题而言,一般是本着化异名函数为同名函数,化异角为同角,通过已知条件,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或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求出.但有时将所求的代数式设元为t,然后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运用所设式,从而求出t的值或范围.这种设元法往往能起到明晰思路,简化运算,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设元”后利用倍角公式
例1已知cosxsiny=14,求sinxcosy的取值范围.
分析:观察到所求的代数式与已知条件中代数式的关系:其乘积恰好构成倍角公式,故通过设元后可以利用倍角公式来处理.
解析:设sinxcosy=t,则(sinxcosy)·(cosxsiny)=14t,由倍角公式得:sin2xsin2y=t,
由于|sin2xsin2y|≤1,故|t|≤1,得-1≤t≤1,故sinxcosy的取值范围为[-1,1].
点评:本题设元后可以通过将已知式和所求式相乘,充分利用倍角公式,借助正弦函数的有界性.
例2求sin10°·sin50°·sin70°的值.
分析:设所求式为“t”,根据条件的对称性,假设相应角的余弦值的乘积为s,利用两式的乘积进行求值.
解析:设t=sin10°·sin50°·sin70°,对称地设s=cos10°·cos50°·cos70°
则ts=(sin10°·sin50°·sin70°)(cos10°·cos50°·cos70°)=18sin20°sin100°sin140°=18cos10°·cos50°·cos70°=18s,故t=18,即sin10°·sin50°·sin70°=18.
点评:这种对称的设法的根源在于所求的代数式中隐含着倍角的关系,因为原式可等价转化为cos20°·cos40°·cos80°,因此利用倍角公式可解决问题.
二、“设元”后构造方程组
例3已知sinx+2cosy=2,求cosx+2siny的取值范围.
分析:将所求代数式设元为“t”,再反过来将代数式与条件中的式子联系起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即可得t关于某个角的三角函数,从而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出其范围.
解析:设cosx+2siny=t,则将所求式与已知式平方相加得:
(sinx+2cosy)2+(cosx+2siny)2=4+t2,展开得:5+4sin(x+y)=t2+4,
即t2=1+4sin(x+y)≤5,∴t∈[-5,5],故cosx+2siny的取值范围为[-5,5].
点评:此题若直接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函数名与角度的差异,将已知条件化为未知式后再寻求范围,则难度是相当大的.
三、“设元”后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构造方程
例4已知sinα+3cosα=2,求sinα-cosαsinα+cosα的值.
分析:设所求式为“t”,根据条件即可得到关于sinα,cosα的方程,解之后代入同角三角函数中的平方关系,即可得到一个关于“t”的方程.
解析:设sinα-cosαsinα+cosα=t,则sinα-cosα=tsinα+tcosα,即(1-t)sinα=(1+t)cosα,又因为sinα+3cosα=2,解出关于sinα,cosα的方程组,得sinα=1+t2-t,cosα=1-t2-t(t≠2),代入sin2α+cos2α=1中,得:(1+t2-t)2+(1-t2-t)2=1,整理得t2+4t-2=0,解得:t=-2±6,故sinα-cosαsinα+cosα=-2±6.
点评:本例的常见解法是将条件中的sinα代入到代数式中,得到一个关于cosα的新的代数式,然后再将条件与sin2α+cos2α=1联立起来解出cosα的值,思路虽然自然易想,但计算繁琐,运算量大.
四、“设元”后利用代数式的几何意义
例5求cos80°-cos20°sin80°+sin20°的值.
分析:根据所求式的结构特征,设元后利用几何意义,结合几何图形求解代数式的值,会使解法更具鲜明特点.
解析:设cos80°-cos20°sin80°+sin20°=t,则sin80°-sin(-20°)cos80°-cos(-20°)=1t,而“1t”所表示的几何意义是经过A(cos80°,sin80°,B(cos(-20°),sin(-20°))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由于A,B两点都在单位圆上,且∠AOB=100°(其中O为坐标原点),∠OAB=40°,故直线AB的倾斜角α=80°+40°=120°,故1t=tan120°=-3,得t=-33,即cos80°-cos20°sin80°+sin20°的值为-33.
点评:三角函数求值中放弃了利用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求值的特定技巧,而根据几何意义利用设元法求值,更突出地考查了我们处理多个知识点综合的能力.
五、“设元”后整体配对
例6求sin220°+cos250°+sin20°·cos50°的值.
分析:观察题设结构特征,联想对称式的结构,寻求整体配对.配对的目的在于能够使用三角公式化简运算.
解析:设x=sin220°+cos250°+sin20°·cos50°,y=cos220°+sin250°+cos20°·sin50°,则x+y=2+sin70°,x-y=-12-sin70°,两式相加得:x=34,故原式=34.
点评:根据题设结构,整体配对,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公式,使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丁称兴,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在三角函数中求代数式的值或取值范围,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各类考试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对于三角函数中大多数求值题而言,一般是本着化异名函数为同名函数,化异角为同角,通过已知条件,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或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求出.但有时将所求的代数式设元为t,然后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运用所设式,从而求出t的值或范围.这种设元法往往能起到明晰思路,简化运算,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设元”后利用倍角公式
例1已知cosxsiny=14,求sinxcosy的取值范围.
分析:观察到所求的代数式与已知条件中代数式的关系:其乘积恰好构成倍角公式,故通过设元后可以利用倍角公式来处理.
解析:设sinxcosy=t,则(sinxcosy)·(cosxsiny)=14t,由倍角公式得:sin2xsin2y=t,
由于|sin2xsin2y|≤1,故|t|≤1,得-1≤t≤1,故sinxcosy的取值范围为[-1,1].
点评:本题设元后可以通过将已知式和所求式相乘,充分利用倍角公式,借助正弦函数的有界性.
例2求sin10°·sin50°·sin70°的值.
分析:设所求式为“t”,根据条件的对称性,假设相应角的余弦值的乘积为s,利用两式的乘积进行求值.
解析:设t=sin10°·sin50°·sin70°,对称地设s=cos10°·cos50°·cos70°
则ts=(sin10°·sin50°·sin70°)(cos10°·cos50°·cos70°)=18sin20°sin100°sin140°=18cos10°·cos50°·cos70°=18s,故t=18,即sin10°·sin50°·sin70°=18.
点评:这种对称的设法的根源在于所求的代数式中隐含着倍角的关系,因为原式可等价转化为cos20°·cos40°·cos80°,因此利用倍角公式可解决问题.
二、“设元”后构造方程组
例3已知sinx+2cosy=2,求cosx+2siny的取值范围.
分析:将所求代数式设元为“t”,再反过来将代数式与条件中的式子联系起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即可得t关于某个角的三角函数,从而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出其范围.
解析:设cosx+2siny=t,则将所求式与已知式平方相加得:
(sinx+2cosy)2+(cosx+2siny)2=4+t2,展开得:5+4sin(x+y)=t2+4,
即t2=1+4sin(x+y)≤5,∴t∈[-5,5],故cosx+2siny的取值范围为[-5,5].
点评:此题若直接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函数名与角度的差异,将已知条件化为未知式后再寻求范围,则难度是相当大的.
三、“设元”后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构造方程
例4已知sinα+3cosα=2,求sinα-cosαsinα+cosα的值.
分析:设所求式为“t”,根据条件即可得到关于sinα,cosα的方程,解之后代入同角三角函数中的平方关系,即可得到一个关于“t”的方程.
解析:设sinα-cosαsinα+cosα=t,则sinα-cosα=tsinα+tcosα,即(1-t)sinα=(1+t)cosα,又因为sinα+3cosα=2,解出关于sinα,cosα的方程组,得sinα=1+t2-t,cosα=1-t2-t(t≠2),代入sin2α+cos2α=1中,得:(1+t2-t)2+(1-t2-t)2=1,整理得t2+4t-2=0,解得:t=-2±6,故sinα-cosαsinα+cosα=-2±6.
点评:本例的常见解法是将条件中的sinα代入到代数式中,得到一个关于cosα的新的代数式,然后再将条件与sin2α+cos2α=1联立起来解出cosα的值,思路虽然自然易想,但计算繁琐,运算量大.
四、“设元”后利用代数式的几何意义
例5求cos80°-cos20°sin80°+sin20°的值.
分析:根据所求式的结构特征,设元后利用几何意义,结合几何图形求解代数式的值,会使解法更具鲜明特点.
解析:设cos80°-cos20°sin80°+sin20°=t,则sin80°-sin(-20°)cos80°-cos(-20°)=1t,而“1t”所表示的几何意义是经过A(cos80°,sin80°,B(cos(-20°),sin(-20°))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由于A,B两点都在单位圆上,且∠AOB=100°(其中O为坐标原点),∠OAB=40°,故直线AB的倾斜角α=80°+40°=120°,故1t=tan120°=-3,得t=-33,即cos80°-cos20°sin80°+sin20°的值为-33.
点评:三角函数求值中放弃了利用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求值的特定技巧,而根据几何意义利用设元法求值,更突出地考查了我们处理多个知识点综合的能力.
五、“设元”后整体配对
例6求sin220°+cos250°+sin20°·cos50°的值.
分析:观察题设结构特征,联想对称式的结构,寻求整体配对.配对的目的在于能够使用三角公式化简运算.
解析:设x=sin220°+cos250°+sin20°·cos50°,y=cos220°+sin250°+cos20°·sin50°,则x+y=2+sin70°,x-y=-12-sin70°,两式相加得:x=34,故原式=34.
点评:根据题设结构,整体配对,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公式,使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丁称兴,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在三角函数中求代数式的值或取值范围,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各类考试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对于三角函数中大多数求值题而言,一般是本着化异名函数为同名函数,化异角为同角,通过已知条件,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或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求出.但有时将所求的代数式设元为t,然后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运用所设式,从而求出t的值或范围.这种设元法往往能起到明晰思路,简化运算,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设元”后利用倍角公式
例1已知cosxsiny=14,求sinxcosy的取值范围.
分析:观察到所求的代数式与已知条件中代数式的关系:其乘积恰好构成倍角公式,故通过设元后可以利用倍角公式来处理.
解析:设sinxcosy=t,则(sinxcosy)·(cosxsiny)=14t,由倍角公式得:sin2xsin2y=t,
由于|sin2xsin2y|≤1,故|t|≤1,得-1≤t≤1,故sinxcosy的取值范围为[-1,1].
点评:本题设元后可以通过将已知式和所求式相乘,充分利用倍角公式,借助正弦函数的有界性.
例2求sin10°·sin50°·sin70°的值.
分析:设所求式为“t”,根据条件的对称性,假设相应角的余弦值的乘积为s,利用两式的乘积进行求值.
解析:设t=sin10°·sin50°·sin70°,对称地设s=cos10°·cos50°·cos70°
则ts=(sin10°·sin50°·sin70°)(cos10°·cos50°·cos70°)=18sin20°sin100°sin140°=18cos10°·cos50°·cos70°=18s,故t=18,即sin10°·sin50°·sin70°=18.
点评:这种对称的设法的根源在于所求的代数式中隐含着倍角的关系,因为原式可等价转化为cos20°·cos40°·cos80°,因此利用倍角公式可解决问题.
二、“设元”后构造方程组
例3已知sinx+2cosy=2,求cosx+2siny的取值范围.
分析:将所求代数式设元为“t”,再反过来将代数式与条件中的式子联系起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即可得t关于某个角的三角函数,从而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出其范围.
解析:设cosx+2siny=t,则将所求式与已知式平方相加得:
(sinx+2cosy)2+(cosx+2siny)2=4+t2,展开得:5+4sin(x+y)=t2+4,
即t2=1+4sin(x+y)≤5,∴t∈[-5,5],故cosx+2siny的取值范围为[-5,5].
点评:此题若直接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函数名与角度的差异,将已知条件化为未知式后再寻求范围,则难度是相当大的.
三、“设元”后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构造方程
例4已知sinα+3cosα=2,求sinα-cosαsinα+cosα的值.
分析:设所求式为“t”,根据条件即可得到关于sinα,cosα的方程,解之后代入同角三角函数中的平方关系,即可得到一个关于“t”的方程.
解析:设sinα-cosαsinα+cosα=t,则sinα-cosα=tsinα+tcosα,即(1-t)sinα=(1+t)cosα,又因为sinα+3cosα=2,解出关于sinα,cosα的方程组,得sinα=1+t2-t,cosα=1-t2-t(t≠2),代入sin2α+cos2α=1中,得:(1+t2-t)2+(1-t2-t)2=1,整理得t2+4t-2=0,解得:t=-2±6,故sinα-cosαsinα+cosα=-2±6.
点评:本例的常见解法是将条件中的sinα代入到代数式中,得到一个关于cosα的新的代数式,然后再将条件与sin2α+cos2α=1联立起来解出cosα的值,思路虽然自然易想,但计算繁琐,运算量大.
四、“设元”后利用代数式的几何意义
例5求cos80°-cos20°sin80°+sin20°的值.
分析:根据所求式的结构特征,设元后利用几何意义,结合几何图形求解代数式的值,会使解法更具鲜明特点.
解析:设cos80°-cos20°sin80°+sin20°=t,则sin80°-sin(-20°)cos80°-cos(-20°)=1t,而“1t”所表示的几何意义是经过A(cos80°,sin80°,B(cos(-20°),sin(-20°))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由于A,B两点都在单位圆上,且∠AOB=100°(其中O为坐标原点),∠OAB=40°,故直线AB的倾斜角α=80°+40°=120°,故1t=tan120°=-3,得t=-33,即cos80°-cos20°sin80°+sin20°的值为-33.
点评:三角函数求值中放弃了利用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求值的特定技巧,而根据几何意义利用设元法求值,更突出地考查了我们处理多个知识点综合的能力.
五、“设元”后整体配对
例6求sin220°+cos250°+sin20°·cos50°的值.
分析:观察题设结构特征,联想对称式的结构,寻求整体配对.配对的目的在于能够使用三角公式化简运算.
解析:设x=sin220°+cos250°+sin20°·cos50°,y=cos220°+sin250°+cos20°·sin50°,则x+y=2+sin70°,x-y=-12-sin70°,两式相加得:x=34,故原式=34.
点评:根据题设结构,整体配对,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公式,使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丁称兴,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