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俭
【摘要】本文从通识教育角度探讨了大学高级英语选修课“美国影视解读”的实践意义。建议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建设应以语言教学为媒介,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文化价值观的导入培养学生建立对异质文化的统整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英语影视教学 价值观 通识教育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7)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大学英语高级选修课的建设应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将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有机结合, 教会学生学会欣赏和包容异域文化,能兼收并容异质文化中的精华为己所用。
一、 跨文化交际选修课程对原版电影的选择
一直以来,原版电影以其丰富的文化氛围,大量真实、生动的英语语料,鲜活的画面被认为是最好的英语学习的辅助材料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对原版电影的认识和教学方法上的缺陷,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影视课变成影视欣赏课,虽然在看完片子以后教师提出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对某些内容做些讲解、复述,但多数学生认为他们只在语感、听力、生活用语等方面有少量提高。”还有的学生感到看片子时很热闹,但只是了解大意,看完后大脑里留下的内容不多,印象不深。原版电影介入教学过程效果不佳,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教学缺乏科学性,没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只是“放映者”,而学生是“观赏者”,教师、媒体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转换为目标语语境的过程。
为了尽可能让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上课之前,教师就根据本节课的计划授课内容,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可作参照的好影片,所谓好影片应该符合三个标准:1)总体来讲,语言难度适合学生现阶段的英语水平;2)内容上要具有文化对比的典型意义,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体会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感受;3)内容健康。原版电影中所提供的生动场景和文化氛围中给学生带来对异质文化的迥然不同的感受,同时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舞台,通过设计以电影情节为背景的场景练习为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创造条件。对原版电影的使用有两种方法。1.剧本再创作。简单介绍人物和剧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创作剧本并分角色饰演。放映原版影片片段,对比剧中人物语言和情节的异同,讨论差异产生的原因。2.同期配音练习。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由组长分配角色,选取段落,置电影放映于静音模式,先向学生介绍上下文的背景,再开展两人或多人的汉语言语境下的配音模仿。将某一小组的模仿活动向全班进行演示,或者进行台上表演,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并让其他同学当评委,讨论异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产出。3.影片观赏与对比讨论。请学生于课前查找有关价值观背景的知识和有关资料,课堂放映预先设定好的课程教学计划选取的片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由于价值观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语言导出和行为导出。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其表象的内部原因,并以此为话题开展具体的某一价值观的横向比较。
以上作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不再以“观众”或“听众”身份坐在教室里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以“主要演员”的身份出现在教室这个舞台上,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的真正主体。利用原版电影片段的对比模仿,能够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使对价值观的理解能够在一个立体,生动的层面上进行,学生在被模仿对象的故事情节,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和音响效果的感染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很快消除心理障碍,进入到情景和角色中去。仿佛自己就是故事片中的主人公。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参照模仿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氛围,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对异国价值观的理解不再停留在一个静止的层面上,难以感受,只能想象,从而难以深刻地挖掘出语言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兴趣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原动力,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部分。兴趣可以使学习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苦学转变为乐学。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创造真实情景下的文化语言环境
正如Cook所说:Without sufficient and appropriate exampl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students will get nowhere(“关于目标语的充分的和恰当的举例,将使学生对目标语的学习不再茫然”)。毫无疑问,多角度的对比模仿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适当的目标语文化的范例。
跨文化交际课将美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分成四组,即个人主义、成功意识、家庭爱情友谊观及宗教信仰观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本文以个人主义为例来加以说明。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中深受重视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观。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贝拉和其他四位学者在他们撰写的《心灵的习性》一书中说:“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我们自己及我们社会的一些最深层的问题,也是同个人主义密切相连的。我们并不是说美国人应该摈弃个人主义,因为那将意味着放弃我们最深刻的民族特性。”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回去搜索关于个人主义这个概念在中西方文化当中的对比,认识到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不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词,不是集体主义的对立面,而是一种自力更生,自我完善,通过在个人奋斗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褒义词,是美国人性格的一部分。所以当同学们在欣赏美片比如“真实的谎言”“碟中谍”时,对于男主在没有外援,没有男二号的陪衬下,完全靠自己理想化的神人力量来实现不可能的任务时,充分理解这样的人物设计是满足美国大众对自身“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和期许的。在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范畴里还包含了一条重要的观点:个人的尊严和权利不可剥夺。课前,我请学生们了解本杰明富兰克林,了解杰弗逊,了解“独立宣言”。所以在课堂观赏电影“费城故事”前,同学们已经了解到作为美国人民的光辉代表本杰明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相信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的价值观,他对于美国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了解到个人权利意识是杰弗逊和他的共和主义给美国后代留下的精神遗产;了解到独立宣言中杰弗逊提到的平等观和他的理想:把人人生来平等的自然权利管变成人人平等的现实。再来看1994年在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的电影“费城故事”(Philadelphia)。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安迪因为突出的专业素质和业绩得到所工作的单位上层赏识,并予以重用。但升职后不久,老板发现了他患有艾滋病的情况,找借口解雇了他。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这位男主人公克服由艾滋病带来的种种不便和歧视,坚持寻找律师并最终得到律师的理解和支持,将曾经所任职的公司告上法庭,坚持主张他的个人权利:虽然患有疾病,但作为一个人,应享受与他人平等的生命、追求幸福的权利,公司的行为是对人的尊严的践踏。打官司的道路艰难且漫长,但主人公坚持不懈,直到失去生命的最后一刻。影片以官司的胜诉为结局,向美国社会和人民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人可能患重病或有其他残疾,但人的尊严不可受辱,个人权利不可剥夺,个人应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权利。
这部影片的教学任务有三点:1)了解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独立宣言”的文字意义和社会意义以及这部文献对美国人价值观的影响;2)了解深植于美国人价值观里的:个人权利不可剥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影片中的语言表达的特点与美国英语里的俗语、俚语的使用以及语言特点如何体现人物性格。观影前的文献收集和学习,课堂的讨论以及与国内情况的比较研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观影后的观后感写作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1和2,通过原版电影导入异质文化中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并理解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本民族的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通过教师对音像资料中出现的英语中的流行用语(包括习语,俚语,谚语)等进行专业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因地理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不同,饮食喜好不同而产生的目标语中流行用语与本族语的不同。通过借助原版音像资料这一媒介,有效地指导学生对原汁原味的英语进行模仿,欣赏。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让学生充分了解文化是如何影响语言,而语言又是如何反映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让通识教育的理念贯穿课程教学的始末。在观影过程中,选择“庭审”等适中语速和能够体现人物个性的片段让学生模拟,配音,并反复对比剧中人物的表现,让学生对比异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自我引导,自我体会,让整个西方文化的导入随着对电影的欣赏细致入微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每节课学生都感觉意犹未尽,对语言的文化的讨论也热烈和积极。完整和全面的达到教学效果3。
影视英语选修课,作为一门开设并不普及,教材相对缺乏,老师大多在独自摸索,教学模式及方法少之又少的英语选修课,却具有丰富的通识教育意义和开发的潜力。英文电影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 根据语言学的理论,话语的语音、语调及人的肢体语言构成了人类的辅助语言之一。而在中英两种语言中,语音语调及肢体语言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对这种差异的认识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输入语言,正确输出语言。另外,通过教师对音像资料中出现的英语中的流行用语(包括习语,俚语,谚语)等进行专业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因地理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不同,饮食喜好不同而产生的目标语中流行用语与本族语的不同。通过借助原版音像资料这一媒介,有效地指导学生对原汁原味的英语进行模仿,欣赏。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和行为,也就是要懂得他们“心灵的语言”。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导入异质文化概念,让学生充分了解文化是如何影响语言,而语言又是如何反映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让通识教育的理念贯穿课程教学的始末。
三、本课程的通识教育意义
《美国影视解读》高级英语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包含丰富的多学科知识, 能够在帮助学生夯实本学科知识基础,贯彻通识教育的理念,启发、引导学生对异质文化的思考和对其它学科的兴趣。本选修课的开设不仅仅是对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再强化,更是从多角度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对他们深刻地理解文化,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健康的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陆建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人文优势[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