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民
摘 要 军人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军人角色的特殊性,军人的价值也就体现在特殊的角色之中,强化军人的角色意识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既要坚持正面灌输也要注重启迪引导,更要探索灌输与引导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官兵 职业道德教育 灌输 引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官兵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正面灌输
灌输是指“从外面输入某种思想,相对于自发论而言。”①坚持以正面灌输为主,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本文中正面灌输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来理解的,并不等同于方法层面上单纯的“注入式”或“填鸭式”。“客观地讲,没有一种教育不是由外部向个体内部的注入,没有一种教育不是以相对确定的真理性为前提的,否则我们就根本不可能决定教授什么、引导什么。”②放弃道德灌输,就等于放弃教育责任。对于官兵来说肩负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应该具备什么样职业道德,不能自发地产生,正面灌输是必不可少的。
1.1 正面灌输体现部队武装集团的性质
部队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集中统一的行动是官兵的基本素质。政治上合格是官兵最基本的素质,职业道德觉悟是把政治觉悟转变为自觉的实际行动的重要媒介,道德上自觉,才能政治上坚定。只有通过正面灌输才能把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任务等政治观点转变为官兵内心自觉的官兵职业道德信念。
1.2 正面灌输遵循社会普遍价值认同规律
任何社会对善恶美丑的道德标准都有一个普遍的价值认同,通过社会成员的传递、学习和掌握得以实现,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延续和繁荣。对官兵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也必须经过这样一个阶段,才能促使官兵的职业道德观与社会普遍的价值认同规律相一致。
1.3 正面灌输符合心理学中的“刺激——反应”理论
“这一理论的优点,在于比较客观、科学地揭示了灌输对于塑造人的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而且对于如何在刺激过程中逐渐巩固、强化反应的方向和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③对官兵进行职业道德灌输在本质上就是在这种“刺激-反应”基础上的反复操作,经过无数次的“刺激——反应”,形成正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使官兵产生特定的职业行为联接,以达到教育期望值的反应。
2 官兵职业道德教育要注重启迪引导
2.1 让官兵在主动参与中感受教育
启迪引导是在尊重官兵基础之上的一种指导性教育形式,它与灌输不同的是,要求教育组织者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通过他们个人的思考和领悟来提升职业道德的目的。在教育中适时对官兵进行启迪引导,使其心有所动、情有所转、思有所变,进而满足他们在职业道德上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愿望和需要,才能激发他们不断进行职业道德的自我完善。
2.2 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正确的启迪引导可以逐步把官兵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引向实际行动,以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尤其是刚入伍的官兵好奇心、好胜心十分强烈,愿意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他们自尊心强、积极进取,珍视荣誉,针对这些心理特征,开展一些评优评先的活动,引导青年官兵的进步和成长;也可通过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的宣传和典型经验的介绍,教育者的言传身教,良好的军营文化活动以及集体或个人的各种表扬和批评等实现。
2.3 让官兵在情境模拟中体验教育
教育是双向活动,教育者可通过教的活动,引导官兵注重对所讲授内容的探索、研究和理解。教育者可以精心创设一个让官兵置身于其中的情境,然后提出问题,适当引导,组织官兵进行探究。在“真实的情境”中,官兵会为解决问题而学习和思考,形成主动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官兵在这种情境中主动活动所获得的东西,比灌输给他们的要丰富得多,扎实得多,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3 官兵职业道德教育要实现灌输与引导相融合
3.1 灌输要从关心信任出发
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信任是一种健康而美好的关系,也是职业道德教育所应建构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以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内尔·诺丁斯教授为代表的关怀伦理学家把关怀伦理学应用到教育上,形成了道德教育的关怀模式。她认为道德哲学是关心人们的生活幸福,关怀在道德理论中拥有重要的意义。可见,关心是人们道德存在的核心,而“信任是交往双方对于两人都不会利用对方的易受攻击性的相互信心”。④彼此信任是相互尊重的前提,如果官兵对教育者的言行品质不信任,教育者也时刻怀疑官兵的职业道德有问题,那么,再怎样对官兵进行职业道德理论的灌输,教育效果也不会理想。
3.2 灌输要从交流沟通入手
交流沟通讲求平等性,也就是教育双方置身于平等的地位,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情感。在职业道德灌输中,教育者和官兵之间要从简单的服从关系,变为彼此之间的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是在互相的交流沟通中得以实现的。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活动,教育不是把所传授的内容装进被教育者的头脑,而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把教育内容变成官兵自己的思想,使官兵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健康成长,教育者也可以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批判、生成和创新。
3.3 灌输要以尊重激励为先
青年官兵正处于青春时期,独立意向迅速发展,有很强的自尊心。官兵的这种心理和行为特征就构成了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方法中尊重激励的客观基础。官兵个体情况不同,对尊重激励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自尊感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进取向上的内驱力 ,也是生活中的精神支柱。”⑤在灌输的过程中教育者既是传授者,也是思想交流的参与者。只有尊重官兵的人格、个性和差异,才能营造出一种平等交流的良好氛围。但尊重激励不等于放纵,教育者在灌输中面对黑与白、对与错、是与非一定要观点明确、毫不含糊,作出清晰而明确的判断。
注释
①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36.
② 孙小梅.当代中国道德教育模式述评[J].天中学刊,2006.21(3):136.
③ 王海平.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130
④ 郑亦夫.信任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7.
⑤ 罗侃淳.教师职业道德[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