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研究

2014-11-17 21:27李政陈礼唐君玲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播国际化

李政 陈礼 唐君玲

摘 要:中国武术在北美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媒体关注度不够、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文化背景及语言的差异、只注重技术、忽视文化传播、管理松散、无序竞争等问题,是影响中国武术在北美传播的主要因素。只有将武术通过科学的分析,溶入教育、健身和中国历史文化的总体传播当中,才会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0-0258-03

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武术,现今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虽然流传的途径各种各样,但自信息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的兴起及广泛应用,为中国武术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当我们翻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时就会发现,传播技术和手段是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及中国各个领域不断融入世界大家庭,中国武术也不例外,我们不难找到中国武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身影,中国武术已逐步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武术在北美的现状

(一)北美学者对中国武术的研究现状

中国武术在北美地区流传已久,许多学者对中国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研究法学者是布雷克林(Brecklin)。她以文献研究法为手段,分析和评价了妇女防身(武术)训练的结果,她发现妇女参加武术防身练习是为加强自身抵御人身攻击的可能性。她通过查阅大量心理、行为、态度、自信、忧虑、害怕性攻击以及自我成就感方面的学术文献,揭示了妇女参与防身武术的动机。以梅西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Massey et al)在互联网上发表了关于自律理论在混合武术中的运用(Toward a grounded theory of self-regulation in Mixed Martial Arts)。他们访谈了9位混合武术参与者并作了录音记录,同时结合实地观察记录,发现在训练营中,自律行为对训练有着较大影响,其研究成果扩展了自律理论的文献及其运动心理学在混合武术中的运用。多雷斯及他的研究小组(Douris et al)曾就中年武术参与者的身体机能进行了测试并参照同龄组的数据进行比较,这些数据包括体脂、平衡、柔韧性、力量、耐力和心肺功能。体脂指标受试组低于参照组,平衡能力受试组高于参照组,躯干柔韧性受试组高于参照组,俯卧撑次数受试组高于参照组,其他测试指标均高于不参与者[1]。沃尔博士及他的同事(Wall et al)对波士顿一所中学学生进行了练习中式太极拳和心理的减压研究,在实验条件下他们使用太极拳练习作为心理减压的教学模式来检验参与了5周太极拳练习的男女学生。研究发现,经历了太极拳训练的学生在自信、安静、放松、睡眠、反应时、自我照顾及沟通和独立性方面有长足进步。这一模式可推广于护士、教师和咨询人员对青少年的引导。埃及学者侯赛因(Hussein)也在互联网期刊《科学方向》上发表了他的有关太极拳练习对提高生理和心理机能的论文。他的研究显示,中国太极拳练习者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及心理素质(如注意力、想象力、放松、成就动机、自信)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2]。他认为太极拳不仅能在欧洲、北美、亚洲开展,也益于在中东阿拉伯世界的传播。

在互联网的《科学方向》网站上,也有一定数量有关武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也不乏问卷调查方式的研究报告,如在探讨中国武术方面,美国巴伦和华博特(Baron & Faulert) 和英国的斯扎伯和帕金(Szabo & Parkin)就针对武术队心理的影响及自我规范的宣传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巴伦和华博特侧重点在太极拳对减低儿童的忧虑冲击情绪进行问卷式调查。他们使用了普通级特定忧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来测试不同太极拳训练时段的小学员。结果表明,有目的地介入参与者的忧虑调整效果显著。研究者建议采用单一研究设计对该年龄组是最为有益的方面[3]。反之,斯扎伯和帕金则使用健康量表(Well Being Questionnaire)和情绪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 Inventory)来测量日本武术练习者停训的心理影响。他们将20个受试者从武术训练班中停止训练一周并观测是否有心理变化或男女有别。研究发现停训者均表现出异常的急躁、失意、紧张等负面情绪干扰。在研究国外互联网对武术传播时,课题组成员也发现在来自马来西亚大学的尼基提拉和福罗卡(Nikitina & Furuoka)的研究中,马来西亚青少年对中国龙、功夫及武术明星成龙的认知及中国文化的理解对中文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4]。这一研究不但鉴别了其内容,同时也比较了与安静学习模式的差别。通过学习中国武术及其功夫明星的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对中国多元文化的理解,其中包括政治、文化、语言、历史、气候、竞技、环境、宗教和中华民族的全面了解。

(二)中国武术在北美的传播途径及发展状况

中国武术在北美的传播主要通过教育传播、影视娱乐传播、移民和交流传播以及互联网传播等几种途径。中国武术传入北美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最早比较有影响的是在1897年。中国老一辈华侨到北美谋生,出卖苦力,开矿山、修铁路时带去的。但当时他们很受当地人的歧视和欺负,为了保护自己,功夫是不轻易外传的,只在中国人内部流传。再就是带去的功夫不很全面,加上一些练习方法不太科学,各派之间的门户之见又比较严重,所以,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传播也不是很广。直到上世纪60-70年代以后随着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影视明星的相继出现和他们的电影在北美地区的播映以及当地媒体对中国功夫的报导,当地人才真正知道中国功夫。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学者和学生到北美留学工作,以及中国武术队到北美的访问交流,使中国武术在北美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北美,许多学校也开设了中国武术,如美国的春田大学,常年开设有中国武术课和太极拳,其他学校如著名的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也都如此。更多的大学则将中国武术作為体育普修的课程。比如美国纽约的巴沙的拉城市大学的武术课程,以及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中国功夫课[5]。加拿大的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有气功、太极拳和中国武术;多伦多大学开有中国武术学生俱乐部等。另外,还有一些具有武术技艺的人移居美国和加拿大,也有越来越多热爱武术的华人华侨来到中国学习武术,这些人在回到北美后,出于各种原因,纷纷开办了传授中国功夫的武术馆校,成为中国武术在北美传播的重要力量[6],为中华武术在北美地区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以及互联网本身所具有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具有交互性和多媒体传播的特性,为推动中国武术在北美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当前,在北美,许多人是通过各类网站(如协会网站、科学教育网站、商业网站以及兴趣娱乐网站等)了解中国武术信息。在美国几乎所有与老年保健、儿童健康、心里治疗、运动生理和心理、休闲动力有关的科研网站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宣传中国武术的平台,比如《体育与健康》(Sport and Health)、《科学方向》(Science Direct)、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等,均载有中国武术、太极拳、气功、轻功等,为美国人民所知晓的项目大多载有科研论文及科普文章。更为多见的网站是以教育为宗旨的网站。政府网站常见于州及以下政府网站的教育部或休闲部门网页。例如美国特拉华州政府网站中,休闲部门网站宣传和介绍“太极拳”,并开设训练班,是他们常办的室内活动。

二、中国武术在北美传播中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虽然中国武术在北美的传播已经有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北美,中国武术与日本的柔道和空手道及韩国的跆拳道相比,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当地人的印象都存在不小差距。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1.媒体关注度不够,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城市的公园,早上都可见到练习太极拳的人,但很多人不清楚太极拳是中国武术。

2.文化背景及语言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不同,所以体育价值观和对同一事件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在美国和加拿大每年都有武术比赛,而且次数还不少。但在他们眼中“太极拳”“武术”和“功夫”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功夫”是用来防身的,“武术”是表演欣赏的,而太极拳是平静思想、放松心情和健身的。

3.注重技术,忽视文化传播。在北美地区,各地开设的武术馆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亚裔人口较多地区,来学习的人很多,学员们学习武术的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愉悦心情,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想通过学习武术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他们在武馆能学到的只是武术的技术,很少有武馆能向他们传授有关武术技术之外的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个性,只有真正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表演中才能真正表现出中国武术的“韵味”。

4.管理松散,无序竞争。中国武术门派众多,在北美地区开设的武馆到处都有,但都各自为阵,缺乏整合。在规模、品牌和效应的经营方面与跆拳道、空手道和拳击等项目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三、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趋势

1.中国历史文化的总体传播。中国武术在国外的传播应看成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体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欧美和东南亚人民学习中华武术是中国历史文化整体的影响下的发展和传播,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渊远流长,使不少教育程度较高的欧美人群深感神秘和敬仰。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观赏性、实用性和可见性易于被欧美民族所接受。中华武术的传授者也是中华整体文化的传播者,在此点上功不可没。正是这一理念的确立,多如春笋的海外中文学校和中国汉办的孔子学院大多开设了介绍或教育课程。在他们传授汉语及中国文化(历史、语言、习俗、哲学、宗教、工艺、艺术等)的同时,也利用中华武术来深化传播的过程。正是这种总体文化和现代科技(互联网)的融合,中华武术才得以有效地在海外传播和继承。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中华历史文化与中国武术盘根错节的关系,洋人也不会以某项体育“中为洋用”。正是中华武术精深的文化内涵并利用互联网之载体,才推动中华武术的国际化传播。

2.科学学科的介入。各自然科学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和传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当人们对疑难杂症特别是心理治疗不得其所时,往往试图在中医或“中道”上寻求帮助。所以太极拳、气功等并无科学定论的载体成了科学和医学工作者研究的对象。在《科学方向》《武术与健康》等科研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无形中有力地协助和佐证了中华武术对健康和疾病的功效。科研论文的可信度能进一步坚定人们对这些从中国进口的“硬”武术和“软”功夫的需求和练习的动机。从而在地域的广度和参与者的数量上逐年增多,这些信息和资料很容易从互联网上快速获取,对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对教育和健康的影响有加大的趋势。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华武术的研究成果,人们渐渐认识到中华武术在教育和健康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体育教育是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课不可能完全满足不同情况的儿童和青少年成长需要,因此吸引外来体育模式能为现有体育课模式带来革新和生机。欧美的大中小学都在或多或少地引进“新”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寻求更为适合的运动方式来解决特定年龄学生的体育活动的质与量的问题。如果不能从中国聘请到真师,那么互联网就是一个很好“拜师”平台,用来学习和模仿中华武术。再者,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人们对健康和寿命的延长变得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婴儿潮”群体中,体能的限制迫使这一年龄人群寻求更为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中华武术的“软”功夫就变得倍受青睐。统计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二战后出生的人群步入老年,中华武术中的某些项(太极拳、气功)正迎合了他们的需要。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可以在家里模仿和练习,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参考文献:

〔1〕Douris , P., Chinan, A., Gomez, M., Aw, A., Steffens , D., & Weiss, S. Fitness levels of middle aged martial arts practitioners [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3, 38:143-147.

〔2〕Hussein, S. S. Use of tai chi trainings to development some of the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and psychological skills for karate players [J]. Proscen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0,(5): 2063-2066.

〔3〕Culin, S. Games of the north American Indians [R]. Games, of Skill, Twenty-fourth Annual Report of the Bureau of American Ethnology, 1992, 2: 449-450.

〔4〕Nikitana , L., & Furuoka, F. "Dragon, kung Fu and jackie Chan...” Stereotypes about china held by Malaysian students [J]. A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 17(2): 175-195.

〔5〕李政,陳礼.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北美的传播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12):109-112.

〔6〕孟涛,周庆杰等.中华武术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5):7-10.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传播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