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倾听,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礼节,人们正是通过语言和言说表达着自己丰富的心灵;倾听不仅是思考的前提,也是对说话人的一种尊重;倾听,不仅作为一种交往方式,更是对生命的表达。在“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中,听总是位于最前面。只有首先听懂了,才能进行有效的“说、读、写”。“听”应该是一切的基础,是一切教学的根本。
关键词:倾听;能力;培养学生
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年龄,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不同的。一段叙说、一个句子或者一个简单的感叹词以及一声呼喊和连绵不断的啜泣等声音表达着不同的欲求。《鸟的天堂》(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指着黑板上的生字说:“请大家在小组中学习这些生字,读准它们的音,然后再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未等我说完,学生已行动了起来,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讨论。我怕学生没听清要求,又提高嗓门,把后半句话重复了一遍。果然,在参与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因为没有听清楚我的后半句话,只停留在对字音的反复学习上。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只作了短暂的停顿,稍加思考,就被那些没有耐心倾听的学生打断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师生心身俱疲,课堂气氛显得混乱,究其原因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把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平时上课,关注的是有多少学生举手了,有没有学生回答对了问题。结果是学生的倾听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不会倾听同伴的发言,更不可能对同伴的发言进行思考、整理。
因此,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无法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势必会走神,去寻找一些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做,这就出现了诸如东张西望、玩弄铅笔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另外,学生对听课内容的死记硬背,也往往与听觉理解能力差有关。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觉理解能力呢?我在教学中摸索了以下几点做法。
1.帮助学生端正倾听的态度。学会倾听是理解信息的第一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如,每天利用晨读时间召开2~5分钟的“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把昨天看到的、听到的、读来的“新闻”向全班同学口头表达,学生为了收集到更多有价值的“自由新闻”,每天都注意读书看报、上网查阅、收听广播、看电视,把重要的内容记在小本上,上学路上,校园里,他们也很注意观察,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增强了参与意识。
2.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以内容为中心的,而不是仅仅以说话方式为中心的听力材料和听力活动。将所听信息与图画、动作配合起来,使意义更清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如果配以相符的实物、动物、表情或图片等,可以使声音的意义有一些实在的寄托,因而容易把握其含义。对学生进行听觉理解力的训练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
3.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学生听觉的理解力水平与其词汇量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解的词汇越多,听觉理解能力也会越高。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在语文教学中,“听”排在“说、读、写”之前,也足见它的重要性。
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但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的发言,在指出对方不足的同时,还要学会欣赏对方的精彩之处,送出自己的掌声,帮助别人建立信心。在听清了别人观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相互启示,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发生思维碰撞,点燃智慧之火。
参考文献:
崔吉晓.幼小衔接视角下的语言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5).
作者简介:史淑鹏,女,1980年10月8日出生,毕业于东北师大,就职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第八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