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逐渐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小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适应性,必须从学生方面抓好小学信息技术的力度。通过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自身角度,探究一下如何才能使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得更有价值。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能力
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更在大面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小学生就要从小学开始修习信息技术,这突增的学科不仅是对小学生的考验,也是对老师的挑战。
一、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是人正式接受教育的第一个时期,突然多出了好多教师来约束他们,小学生肯定会感到不适应,而这种不适应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上课不好好听讲,左顾右盼。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这种孩子原始的特性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刚兴起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特别是现在小学生放学回家都会以电脑作为娱乐方式。在这个时候,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的过程比学习书本知识能直接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亲身实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供他们自己摸索,教师只需要在旁指导,不能让学生光听不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动手动脑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比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学生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热情洋溢的学习氛围
学习活动开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是为了让学生用更积极好学的态度对待课堂。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新方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开拓教学思路,革新教学思想,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习活动也应该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这样才不会浪费时间。例如,把全班学生平均分组,各组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每一小组分配一名底子比较差的学生,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比赛的内容,这样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帮助与学习的关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之后对操作不理想的小组,让他们找出自己的原因,再根据情况帮他们纠正改进。只要学生有了进步,老师再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就会更加强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落后的学生,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求知的愿望更加强烈。
四、建立起健全的赏罚制度,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本身要学的知识更加抽象难懂,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很难承受的事。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原因,容易让学生对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时就需要老师适时地采取措施。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小小的虚荣心,这不是缺点,只是人性,根据这种人的特性,可以建立具体的赏罚制度,这种赏罚制度并不能太过功利,以免对小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比如,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放在网络上进行交流。这种方式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动脑思考,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创造性和创新的能力得到实际的锻炼,是一举多得的方式。另外,这里说的“罚”的制度并不是所谓的“体罚”,体罚应该是所有教师都摒弃的,这是无用的表现。但适当的惩罚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让学生另做一份合格的作业,或者是单独给学生辅导都可以更快地让学生长记性,更快地进步。这种赏罚制度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更好地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要想学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生认真学习是不必说的,教师方面也要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教学理念,使信息技术的知识更加具体,通俗易懂,使一些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有了学生和教师默契合作,共同努力,信息技术的学习一定可以更加轻松。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2]周建平.游戏教学关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作者简介:王惠珍,1982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永春县锦斗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