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甲状腺是人类和动物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合成和分泌T3、T4和降钙素等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及钙磷代谢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与其内分泌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全面了解甲状腺的解剖和组织结构以及内分泌功能,对于进一步认识甲状腺的功能,以及在病理状态下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甲状腺间质内存在血管和淋巴管。众多学者[1-3]观察过肝、食管、肺等不同器官淋巴管的超微结构,而对甲状腺淋巴管的电镜观察较少。我们通过光镜、电镜对家兔甲状腺的脉管进行细微和超微结构观察,为甲状腺内淋巴管转运组织液和大分子物质提供形态学方面的支持。
选用10 只健康成年家兔,雌雄不限,体重1.5~2.5 kg。均采用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30~35 mg/kg)的方法麻醉。常规灌流固定,然后随机切取甲状腺组织,共8 块,每块切成1 mm ×1 mm ×2 mm 大小,用于光镜和电镜样品制备。随机选4 块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行常规HE 染色,光镜观察甲状腺的细微组织结构。另外4 块按常规步骤制作透射电镜样品,先作半薄切片,在光镜下确认有脉管后,进一步修块,超薄切片(厚约50 nm),用透射电镜观察甲状腺的超微组织结构。
2.1 光学显微镜观察 家兔甲状腺表面有薄层结缔组织被膜,被膜中的结缔组织伸入腺实质,将实质分为界限不清、大小不等的小叶。甲状腺实质主要由大量滤泡组成,滤泡大小不一,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图1)。滤泡壁由单层滤泡上皮细胞围成。滤泡上皮细胞呈立方或矮柱状,滤泡旁细胞主要分散于滤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或镶嵌在滤泡上皮细胞之间。滤泡腔内充满均质样嗜酸性的胶质,呈现深浅略有不同的红色,少数滤泡胶质边缘呈空泡状。滤泡之间为疏松结缔组织,可见大量脂肪细胞,
图1 HE 染色,显示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200
3.1 淋巴管的分布 近几十年来,有众多的解剖学者研究器官内淋巴管的分布和超微结构,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墨汁注射、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铸型制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不同的学者对不同器官淋巴管的分布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在胰腺内,有学者观察到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有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多数位于血管周围。Regoli 等[4]、Qu 等[5]发现胰腺小叶内存在大量的毛细淋巴管。对于肺内淋巴管,早期研究者进行了细微的观察,认为肺深淋巴管起源于肺泡壁,以后得到很多学者的支持。Marchetti[6]等很多研究证明肺泡壁内不分布淋巴管。通常认为,肺深淋巴管包括小叶内和小叶间淋巴管两部分,前者为支气管-肺动脉淋还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血管管壁较厚,管腔较小,且多呈圆形,腔内常见大量血细胞;淋巴管管壁较薄,管腔较大而且不规则,腔内存在均质样物质,很少见到细胞成分。
图2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的滤泡上皮细胞和毛细淋巴管×8K
2.2 透射显微镜观察 在透射显微镜下观察(图2),甲状腺毛细淋巴管具有一般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特点,管腔比较大,呈不规则形态,管壁由单层的内皮细胞构成,管壁大部分极薄,核区增厚。内皮细胞无孔窗,基底膜很薄或断续分布,外周无周细胞;内皮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向腔内突出,体积较大。核的中央区的电子密度较低,而周边区电子密度较高。内皮细胞内还可见到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糖原体和溶酶体等。巴管系,位于各级支气管及其伴行的肺动脉分支周围结缔组织内;后者为间质-肺静脉淋巴管系,位于胸膜下及肺静脉周围结缔组织内。通常认为,睾丸小隔及睾丸纵隔内有丰富的淋巴管,起始于睾丸小叶精曲小管周围结缔组织中的毛细淋巴管。高洁[7]在半薄切片上,观察到睾丸纵隔内有丰富的淋巴管。但在睾丸小叶内的精曲小管周围没有毛细淋巴管,却观察到存在着宽窄不一的间隙环绕在精曲小管周围,认为这种间隙相当于睾丸淋巴管的起始部。关于甲状腺的淋巴管,最初认为,甲状腺滤泡周围存在着淋巴管或毛细淋巴管,并且每个毛细淋巴管网的网眼包绕着一个滤泡。然而仲地(1972)等多位学者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一致认为,甲状腺内淋巴管交织成网,每个网眼内不是包绕一个滤泡,而是几个甚至几十个滤泡。本研究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到家兔甲状腺内分布有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与以上多位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非常广泛,一般认为,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连接有3 种形式,即:端端连接、插入连接和重叠连接。本研究观察甲状腺内皮细胞间连接,其中最多的是重叠连接,占75.3%,其次是插入连接,占21.6%,最少的是端端连接,占3.1%。内皮细胞连接中伴有粘着装置(粘着斑和粘着小带)的占27.2%。
3.2 淋巴管的超微结构 甲状腺内毛细淋巴管具有一般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特点,与其他器官基本相似,管腔比较大,呈不规则形态,管壁由单层的内皮细胞构成,管壁大部分极薄,核区增厚。内皮细胞无孔窗,基底膜很薄或断续分布,外周无周细胞;内皮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向腔内突出,体积较大。核的中央区电子密度较低,而周边区的较高。
甲状腺内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端端连接、重叠连接和插入连接3 种形式,其中重叠连接占多数。在这3 种连接形式中,粘着装置比较缺乏,连接比较松散,有些甚至处于开放状态,这样有利于大分子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甲状腺这种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连接的形式与其他不同器官相似,但各种连接所占的比例不同,如肝[、肺、喉[8,3,9]和甲状腺的重叠连接所占比例分别为53.9%、50.44%、49.26%和75.3%;粘着装置的出现率也有所不同,分别为53.9%、52.21%、24.26%、27.2%。
毛细淋巴管自身结构和当时所处的功能状态决定了内皮细胞间的连接方式。Casley-Smith[10]认为,当轻度损伤或组织水肿时,由于组织水肿造成锚丝张力增加,进而牵拉内皮之间的连接点,使内皮连接开放增多,再加上毛细淋巴管缺乏基底膜以及内皮细胞间相对缺乏粘着装置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毛细淋巴管内皮间连接的开放率可高达50%。大分子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的开放连接。
本研究为甲状腺内淋巴管转运组织液和大分子物质提供了形态学方面的支持,为进一步探讨器官的生理功能以及癌的淋巴转移机理、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关于甲状腺内组织液和大分子物质的通过淋巴管转运,是否还依靠淋巴管的其他结构,以哪种方式为主,是需要我们继续探讨的问题。
[1]赵玲辉,李玉兰.大鼠肝内起始淋巴管超微结构观察[J].解剖学杂志,2000,31(3):218-221.
[2]徐玉东,张雅芳,钟淑琦,等.食管淋巴管的超微结构[J].中国解剖与临床,2000,5(4):201-203.
[3]冯玉宽,冯克俭,刘跃光,等.家兔肺内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J].解剖科学进展,2006,12(2):124-128.
[4]Regoli M,Bertelli E,Orazioli D,et al.Pancreatic lymphatic system in rodents[J].Anat Rec,2001,263:155-160.
[5]Qu P,Ji RC,Kato S.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in the pancreas of non-obese diabetic mice[J].JAnat,2003,203:523-530.
[6]C.Marchetti,et al.Lymphatic Capillaries of the Pig Lung TEM and SEM Observations[J].The Anatomical Record,1994,238:368-373.
[7]高洁,申立山,韩秀婕.睾丸间质细胞及淋巴管的超微结构[J].解剖科学进展,2000,6(3):252-253.
[8]孙平,冯克俭,刘跃光,等.家兔肝脏淋巴液生成机制的超微结构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05,11(4):350-353.
[9]王莹,冯克俭,刘跃光,等.家兔喉淋巴管的超微结构[J].解剖科学进展,2007,13(1):36-39.
[10]Casley-Smith JR.The fin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issue channelsand lymphatics[J].Lymphology,1980,12(3):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