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综述

2014-11-15 15:47武小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资助体系贫困生高校

[摘 要] 文章从国外教育成本分担、助学贷款制度、助学贷款运行机制,资助政策发展趋势,国内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困难进行综述,综述表明,要提高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成效,需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激发人发展的欲望和强烈责任感,扩大学生在资助体系中的参与度。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1997年,高等教育开始收费,贫困生一词出现在高等院校中,特别是1999年以后,高校扩大招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在高校在校人数急剧增加的同时,在校贫困生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为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基本目标,在推行十多年大学经济资助改革的基础上,从2000年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2002年开始实施国家励志奖学金制度,目前已建立起由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帮助部分大学生解决经济上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本文将对国内外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进行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大学贫困生资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贷款的理论研究上,其主要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教育成本分担及助学贷款制度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财政专家布鲁斯·约翰斯通于1986年出版了署名的《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学生财政资助》一书,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该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应由纳税人(政府)、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土(捐赠)共同分担。后来,他又进一步扩展了成本分担的范围,明确提出了企业应通过支付其雇员的部分或全部学生贷款,或者通过特别税额对高等教育成本在税收以外再进行额外的补偿。这一理论迎合了新自由主义的缩减政府规模、尊重市场机制的主张,减轻了政府面临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巨大财政压力,因而被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术界接受和认可,其明显的特征就是学生及其家长缴付学费的金额及其占教育成本的比例,都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

如果说人力资本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成本分扭理论拉开了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理论研究的序幕,那么,全成本承担学费的相关研究则无疑是教育产业引入市场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进展。然而,全成本承担学费又致使部分贫困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违背教育公平原则,为此便需要对教育成本进行补偿。

世界银行专家Psacharopoulos长期致力于教育投资收益率研究。他认为(1)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率随着教育阶段的上升而下降;(2)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大大高于社会收益率;(3)欠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投资收益。基于上述结论,他主张高等教育要进行成本补偿,让受高等教育的人承担教育成本。但同时要对那些希望上大学而又缺少资金、无法完成学业的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他们提供学生贷款,因为学生贷款“综合了商业活动中的所有优点。学生贷款的目标,一是为高等教育筹集更多的私人资本;二是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消除或减轻经济困难对弱势群体学生在入学、选择学校及专业方面的影响;三是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及教育质量。

西奥多·舒尔茨(Schultz,1960)和盖瑞·贝克(GaryBecker)等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联邦担保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投资于人力资本与投资于物力资本一样会产生经济回报”。

2、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研究

1955年,美国的经济学家弗雷德曼(MiltonFriedman)认为由于个人是高等教育最主要的获益者,应当承担部分学费成本,没有任何理由让那些没有享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为享受高等教育的人掏腰包。从减少州财政的支出出发,设计了按收入比例还款型助学贷款,他认为:应该让学生缴纳学费回收部分学费成本,而学生可以通过未来收入偿还因为接受高等教育而借的贷款。

长期从事世界各国助学贷款研究的美国著名教授、高等教育财政专家、布鲁斯·约翰斯通再次介绍了按收入比例还款型助学贷款。他于1986年提出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结合美国现实和世界各国情况,研究了按收入比例还款型助学贷款在美国、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实用性问题并展望了世界各国助学贷款前景。美国助学贷款的运作机制是当今世界各国运作最成熟的国家,也是做法最庞杂的,不仅贷款主体多元化,而且贷款形式多样化,特别是实行联邦政府、州和担保机构多级担保,实现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

著名教育学家巴尔(Barr)对英国政府在实施的按收入比例还款中的补贴进行了模型测算,认为补贴过多,使贷款与助学意义差別不大,因此从减少国家补贴的角度,建议提高利率和增加学费减少对境况较好的人补贴,扩大需求。学生贷款研究专家Wood Hall在总结非洲国家的经验教训提出学生贷款有效管理的要件是:管理结构、法律保障、选择资助目标的有效机制、有效的贷款回收机制、广泛宣传。

从贷款机制的确立、贷款类型的多样化到、贷款的有效管理,国外的贷款运作机制在实践中日趋成熟。研究的共同点都在于资助目标的确立,在研究政府在助学中的责任时强调学生应该承担的义务;主张通过社会保险机构通过未来收入回收贷款。

3、资助政策发展趋势的研究

从无偿教育到有偿教育,从人力资本投入到助学贷款的实施,国外的资助政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每3个大学生就有2个靠借钱上学,平均每个大学生毕业前留下的教育贷款约1.7万美元,有1/3学生毕业时贷款超过2万美元。这说明了美国助学贷款资助的广度和深度都比较大,此后国外资助体系将发展成以助学金、奖学金为主转变成以助学贷款为主的趋势。为顺利实现以学生贷款为主的资助体系,国外的研究重点将会在对学生贷款风险机制的完善及贷款类型的丰富上。

二、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大学生资助的历史悠久,但是作为研究对象起步时间较晚。从高校扩招以来,我国贫困大学生才随着高校的人才成本补偿制度呈现出来,此时大量的专家、学者就解决高校扩招后的新问题,展开一系列研究,发表大量论文及著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优秀著作为青年学者张民选著的《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这部著作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影响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主要资助理念;对直接资助进行了分类比较,对贷学金的操作技术进行了专门研究;并研究了我国资助政策的发展。

在宏观方面,有学者从教育政策学的角度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和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执行机构间的互动关系、资助主体间的联系、目标群体对政策的支持程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或者从贫困生的基本现状、造成贫困生家庭困难的原因、资助体系面临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是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后,面临新的形势提出要建立新型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在微观方面,学者针对资助体系中“奖、助、贷、补、减、缓”六个方面中多元化资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在现行的资助体系运行中仍存在一系列不足,如资助范围小、执行力弱、公平性欠佳、受助对象交叉重叠等矛盾也是屡见不鲜。

三、综述结论

从无偿的高等教育发展到有偿的教育,在国家层面形成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近乎完善的资助体系是否在运行中能真正体现教育公平,满足最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达到资助体系执行力的最大化呢?传统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分析框架、研究成果等不能直接评价高校资助体系的成效,本综述试图从高校资助体系的对象出发,为提高资助体系的成效提供一种思考。

高校资助体系运行中问题在于学生的参与度小,没有行动的自我发展持续性自然弱。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人是具有发展欲望,有强烈责任感,提升资助的效果,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参与资助形式、方式、方法的研究,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主动参与到资助体系实施过程中,增加学生在资助体系中的参与度,变自上而下的资助为自下而上自我发展,增强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及独立自主的信心,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Johnstone,Bruce(1986),Sharing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5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 Kjndom,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France, Sweden,and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college Board,p.6.

[2]王紅斌.教育产品的混合供给论[M]. 2006.

[3]弗里德曼.自由选择,个人声明[C]. 商务印书馆,1982:184.

[4]陈璐,沈涛.中美高校助学贷款制度之比较[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3).

[5]诸惠芳.《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8(6).

作者简介:武小花(1984—),女,四川绵竹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参与式方法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工作于贵州师范大学,从事学生管理、团学工作五年,参与高校辅导员培训与交流数次。

猜你喜欢
资助体系贫困生高校
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提高大学生资助育人水平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基于人力资本证券化视角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