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伏鸣
摘 要:高职院校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当前,高职院校应当正确认识到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肯定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解决之道,对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和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00-00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民生问题,关乎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在当前形势下,职业指导工作正逐渐占据高职教育举足轻重的地位,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高质量就业目标的重任。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从宏观上看,就业指导是保证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是保持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从毕业生个体来看,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政策,提升职业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最终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高职院校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大多采取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形势和择业技巧讲座、提供就业信息、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举办供需见面会、办理毕业生就业事务等实践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课堂、专题讲座,提供就业指导。为有效保证高职生高质量就业,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培训教育、就业政策宣传、就业形势教育、求职技巧与礼仪、模拟职场训练等模块的职业指导课程,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就业的一系列政策理论,准备职业相关的知识及心理准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针对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如简历的制作、求职信的撰写、面试的准备等,高校还举办就业相关的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加强自身认识,追求自我提升,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搭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提升就业能力。实训基地能帮助学生直接快速了解企业,是学生了解社会和感受企业工作环境的桥梁,也是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的重要前提。实践教学环节与高职生就业相结合,是高职院校促进就业的重要思路。高职院校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纷纷建立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并以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强化职业技能实践,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拓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就业信息是求职择业的基础,高职院校通过开拓市场,整理与归纳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创建了“以人为本、服务学生、服务企业”和“高质量育人、高质量企业、高质量服务”为主要内涵的高质量就业服务品牌,通过精选化招聘会、一对一招聘会、做展评聘合一招聘会等途径,为2013届3003名毕业生提供了招聘企业840家,岗位13484个,推荐岗位数生均达4.5个。学校还建设了校园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就业QQ群、微信微博等宣传途径,将大量的就业信息发布给学生,促进毕业生就业,以此不断提高就业率。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实践做法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职业指导缺乏理论基础。国外的职业指导发展己历经百年,涌现出各流派争芳斗艳,而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理论,全员性地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努力寻找就业岗位与教学科研的融合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
其次,就业观念存在一定偏差。有的学生对知识和技术性强的岗位持有过高期望。他们认为,只有在这种岗位上就业,才能学有所用,发挥专长;只有从事复杂的劳动,才能发挥个人的创造才能。还有人注重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的获得,急于求成地想获得一定的经济实力。部分学生缺乏对专业与职业关系的认知,依赖思想仍很强烈,因此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
第三,指导师资队伍不够稳定。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是由辅导员或其他兼职人员承担的,这支队伍人员变动频繁,不利于职业指导队伍的稳定和建设。就业指导是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的工作,职业指导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但在高职院校中却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当一名职业指导师还未能进入成熟期或刚刚进入成熟期,他便离开了职业指导的队伍,显然,如果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队伍的构成长期是由起步或成长阶段的职业指导师为主要成员的,就很难有质的提升。
最后,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人员来源复杂,因为我国还没有设立职业指导专业,该行业的从业者以行政管理人员居多,而且不能及时参加专业、系统的培训,专业化教育程度不够。二是从业人员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在我国高职院校中从事职业指导人员获得较高学位的很少。三是事务繁多。特别是高职院校人手紧缺导致职业指导人员经常超负荷工作,鲜有时间进行理论探究。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实践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对策及建议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应该紧紧围绕大学生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真正达到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目的。为此提出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创建职业指导体系
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在理论上存在的不足,学校在职业指导工作要通过加强高校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一方面高校要鼓励职业指导人员开展职业指导理论方面的研究,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如设立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专项项目等。另一方面,组织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根据院校之间的差异,探索出适合不同类型高校的职业指导方法。通过职业指导理论的深入,把理论变为可操作性的指导技术,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endprint
第二、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大学生就业认识
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等诸多因素,大学生就业观念产生了偏差。对此,高职院校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活动。例如,科学合理安排就业指导课,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通过举办“我的大学我规划”职业规划大赛,完美简历设计大赛,校友面对面,优秀毕业生论坛,职场之星挑战赛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提高毕业生就业力。此外,学校应加强求职技巧指导和就业宣传。如组织学生到校外招聘会观摩,参与校内专场推介会等,认清就业形势,体验求职过程。同时,各系应根据专业特色,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和相关企业的成功人士为学生召开座谈会,分析当前就业状况,介绍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择业技巧。
第三、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探索提升职业指导教师工作能力
高职院校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把激励考核机制引入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中,吸引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信息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充实到职业指导队伍中,聘请校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职业顾问、人力资源专家、企业负责人组建和扩充学校就业指导的兼职队伍,制定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办法和考核细则,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要有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通过不断加大职业指导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指导需求,
第四、构建多元化就业实施体系,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一切要围绕毕业生这个主体的需要而开展。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首先,学校除了提供校内实训基地,还拓展了一批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加强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通过强化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毕业生竞争力。其次,强化以“虚拟订单班”深度合作为载体的高质量就业。学校围绕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工资与福利待遇、企业规模、人文环境等条件,筛选确定1-2家知名企业,合作组建跨系、跨专业的“虚拟订单班”。积极探索虚拟订单班学生毕业设计方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最后,学院积极开展毕业设计成果展与招聘会合一活动。学院广泛收集企业规模大、工资待遇高、专业对口性强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在毕业设计成果展示期间争取到诸多的知名企业进校招聘,真正使毕业生在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找到高质量岗位。
总之,职业指导工作可以促进高校实现高质量就业,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加系统、全方位地更新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方法,真正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寿明.浅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董绿英.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l)
[3]张宏娜.对大学生职业指导开展的几点思考[J].管理教育,2008,12.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C].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