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4-11-14 21:46杜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 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是集人文性与应用型于一体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其一方面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同时要求有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贴近职业的说课能力等,这类人才秉承人文精神,高扬理性之旗,将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通过一定的技能应用到生活中,从而造福于社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校汉语言人才专业培养类型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研究性人才,主要在综合类研究性大学,这类学校师资与科研能力雄厚,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教育、博士生教育及更深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从事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学术科研。第二类是应用型人才,這类人才是将所学的知识与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理论,理实一体化,主要在以教学为主的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高校。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属于人文应用型人才,在校主要学习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新闻、文秘及艺术等人文学科,与研究性人才相对应,以培养能胜任某一领域工作的通用人才。第三类是高等职业技术类专科学校培养的以对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技能型、岗位性人才。这类人才单纯的培养某一项技能的掌握,而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知识的积累。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在学界由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汉语言文学作为文史哲的一项综合性与基础性极强的学科,不能简单理解其“应用型”,即“教一招就能用一招”的技能,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类专业体现的是一种对人的精神关怀,对社会、对生活、对人体悟的最直接的载体,是一门区别于医学、建筑类具有硬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操作的软性类学科。这类人才要求具有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化解生活工作中的难题和阻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汉语言文学开主干内容是中外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个知识系统,更是一个价值谱系,“汉语言”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学”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华与体现,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而且肩负着传承灿烂悠久历史文化的重任。他们能从其中的学习得到感悟与熏陶,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在与人谈吐之间展露优雅的气质与非凡的学识,有一定高度的思想境界。另一种观点认为,就国内学者在其母语环境下学中文,学习者的专业能力从小就开始培养和形成,在类群中与学建筑、医学、信息管理、会计等专业性强的专业相比,其专业性不能明显体现出来,如有些学医学的非中文专业人才如果从小涉猎我国古典文学,其语言文字功底深厚,也具有中文系学生较强的文本阅读与创作能力,而学中文的同学就无法去知晓医学领域的就剖、影像等专业知识,除非接受专业的学习。所以很多人认为汉语言文学培养的人才和科研状况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犹如一块鸡肋,应该被边缘化。

三、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文应用型人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应用型的基本体现

人文应用型人才是人文与应用兼备的人才,并且是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人才,这类人才在工作中自觉将自身的人文知识与素养外化为工作技能中。随着社会对复合式人才的需求愈高,新的人才评价体系标准的变化,汉语言文学的学科体系也应作相应调整。从就业角度,结合其专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思考,汉语言文学犹如一棵大树,孕育出了许多新兴专业,如旅游管理、文秘、广告设计、新闻、哲学等,学生不仅是做学术研究和按照师范专业的语文教师培养来定位,他们一方面掌握系统深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打破人为的专业限定,发展自己的爱好与专长,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以利于拓展将来的就业渠道,提高竞争力,这些爱好与专长就犹如汉语言文学这棵大树生长的枝叶,根深才能叶茂,避免“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养”,因此汉语言文学的学生要作长期大量的阅读与训练,提高综合素质。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核心竞争力就是他们的“读”、“说”、“写”的能力,体现为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各种文体的阅读理解能力、诗文名篇背诵能力、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与书法能力、即兴演说与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贴近职业的说课能力、信息收集与调研能力、自我发展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同时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重要,怎样科学合理设置学科课程也是摆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应合理取舍,科学整合,形成经济实用的课程体系,舍弃重复的课程设置,突出文学课程,而文学课程在教学环节应以“软性”的文本阅读与鉴赏为主,让学生亲自感受文学作品的独特的文字魅力,在阅读的基础上再去研究其理论,而不是“硬性”的一味的以历史的方法抽象地讲解各种文学思潮与作家,枯燥的记忆文学常识,以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彩萍.高素质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三个问题[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3).

[2]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

[3]周兴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的当下之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

作者简介:杜兰(1986—),女,四川宣汉人,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现阶段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不足及对策浅析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探析汉语言文学中国学文化的魅力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