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对小说的娱乐性是现代生活的需要,文学的社会作用决定小说必须具有娱乐性,作家的目的要求小说必须具有娱乐性,小说的娱乐性对小说今后发展的影响等几方面阐述娱乐性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娱乐性;小说;发展
一、引言
回顾我国小说的发展历史,其功能一直在小说政治教育功能和娱乐审美功能上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就我国的文学历史来看,占据社会功利性上风、强调娱乐消遣的鸳鸯蝴蝶派,一直处于被批判的对象。梁启超更是把小说推崇为文体中心,限定在救国、开启民智的地位,夸大教化作用。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创作的武侠小说为代表的娱乐、消遣类小说大行其道,充分说明了小说的娱乐性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那么,在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流,人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里,小说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本人认为,小说的本源是娱乐、消遣性,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商业气氛浓厚的今天,面对分化细了的读者群体,小说只有回归本源,将娱乐性作为小说的生命,我国的小说才能健康繁荣发展。
二、小说的娱乐性是现代生活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处社会的纷繁复杂,小说主题更加丰富多样,写法多样,更重要的是阅读的群体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改革开放前,我们大部分人是贫下中农,看的书大多也是英雄主义系列,讴歌社会主义新面貌为主题的有固定套路的小说。现在,作为小说消费主休的城镇居民,社会、就业、工作压力有增无减,节奏更快,回到家时往往已精疲力竭。于是追求高品味的休闲娱乐来达到自我解压,成为他们生活中又一不可缺少的部分,像徐枕亚说的:“原夫小说者,俳优下技,难言经世文章,茶酒余闲,只供清谈资料。”,一些轻松有趣的小说作品是他们的选择。
三、文学的社会作用决定小说必须具有娱乐性
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价值的特殊有机体,它以自己特有的途径和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能动的推动作用,通过影响人而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其它意识形态乃至风俗民情。文学的社会作用一般概括为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
文学的美感作用是文学的重要社会作用。小说作品通过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健康的趣味给人以精神愉悦、情感满足并在自由状态下获得身心健康的积极休息的特殊作用。人们阅读小说作品一般并不是有意识地自觉地去接受教育、增加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而是寻求一种精神享受和情感满足,以便在一种暂时“超越”的自由境界里获得精神情感的快乐和休息。这种作用同时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疲劳,在人们怡情悦性之中,不仅心灵得到满足、净化和升华,而且生理也得到健康有益的调剂。因此,美感作用是文学的重要社会作用。
读者的参与是小说发挥社会作用的先决条件。和一切事物的价值的发挥都不可能脱离实践过程一样,小说的价值也只能在讀者的接受过程中实现。而价值的实现化总和操作主体有关,总和主体的条件与所处的环境有关。读者自身的文学素养,以及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小说价值有可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实现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小说的价值是在处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上的读者的积极参与下,才得以发挥,形成文学的社会作用的。没有读者的参与,小说的审美价值就始终是潜在的,不具有实践和社会意义上的现实性,从而也无从表现它的社会作用。因此,读者是文学价值实现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文学社会作用的发挥。其中审美娱乐作用是基础,娱乐性占第一位。
四、作家的目的要求小说必须具有娱乐性
作家的创作总是有目的的,即创作的文章或作品是自己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最基本的思想和感情,或自己的爱恨情仇或表现自己厌世循世的悲观。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言行、思想即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既然有要表达的感情,那还要有好的表现形式才行,那就是要解决有人愿读的问题,只有这样自己的观点才能被人了解、接受、产生共鸣。
市场化和都市化极大地影响着作者的创作。就小说来看,出现了小说功能的全方位展开。由于某种意义上意识形态淡化的大气候,闲暇时间增多,各种休闲情趣上升的大氛围,助长了文学功能的扩延和风格形态的多样,其中尤其以强调娱乐性的大众文化的登堂入室对小说创作的生产影响尤为巨大。“行政手段虽然仍然不时地介入文学生产过程中,在不定期范围和程度内仍然起着某种调控作用,但从根本上讲,支配和调节文学生产的杠杆已经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让位于文学市场的价值规律”。在文学的娱乐消闲功能得到极大张扬的大语境下,文学之“纯”已淡化,人们看不清“纯文学刊物”的“纯正”文学趣味、“纯正”文学立场和“纯正”美学追求,但是泛文学写作已被广泛接受认可。
六、结语
总之,本人认为,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今天的社会生活给予人们文化消费的选择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丰富多彩。小说必须具有令人轻松愉快的娱乐休闲作用以吸引读者,才能让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高于生活本身的艺术享受。一句话,没有小说的娱乐性,就没有小说,更谈不上发展。
作者简介:谭凤爱,广西来宾市第七中学,研究方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