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仙丽,彭致平,李忠信
(东莞康华医院,广东 东莞 523080)
由于早产儿的凝血系统发育尚未发育完善,储备能力有限,容易有出血倾向,以致新生儿出血症成为早产儿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发生颅内出血的几率越高,出血程度也越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是严重影响早产儿生存及生长发育的常见危险因素[1]。因此对新生儿出血症及时的诊断治疗,极为重要。在临床检验中凝血四项(PT、APTT、TT、Fg)及血小板计数(PLT)是常用的凝血功能筛查试验,可以初步反映凝血系统的状态。笔者对110例早产儿进行凝血四项及PLT计数检测,了解其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早产新生儿110例,胎龄为28~37周,出生0~3d。其中,男67例,女43例。正常对照组为3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其中,男18例,女12例。
1.2 仪器与试剂 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7000全自动凝血仪。PT、APTT、TT试剂是DADE BEHRING生产,Fg是上海长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纤维蛋白原Fg测定试剂盒,以及DADE BEHRINGI公司的质控血浆。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为仪器的专用试剂。
1.3 方法 出生0~3d内抽取静脉血以109 mmol/L的枸橼酸钠为抗凝剂。全血与抗凝剂按9∶1的比例混合。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分离血浆。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及仪器操作说明进行。质控合格后,标本于抽血后2h内上机完成检测。
早产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并进行比较,对各均数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PT、APTT、TT三项指标早产儿组明显高于足月儿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g早产儿组明显低于足月儿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组与足月儿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项结果见表1。
表1 早产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凝血四项、PLT计数测定结果的比较(±s)
表1 早产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凝血四项、PLT计数测定结果的比较(±s)
项目 早产儿组(n=110) 对照组(n=30) P PT(s)APTT(s)TT(s)Fg(g/L)PLT(109/L)15.76±3.20 62.76±15.98 21.44±5.71 1.63±0.53 246±81 12.66±1.57 34.94±4.88 17.76±2.00 2.43±0.56 245±49<0.01<0.01<0.01<0.01>0.05
PT与APTT是检测反映外、内源性凝血途径密切相关的凝血因子的水平。PT(反映因子Ⅱ、Ⅴ、Ⅶ、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APTT(对因子Ⅷ、Ⅸ、Ⅺ、Ⅻ敏感)、TT(反映抗凝和纤溶亢进)、Fg含量(用于出血性疾病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合称凝血四项。PLT是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重要病因。本文观察早产儿及足月儿 PT、APTT、TT、Fg、PLT这五个凝血功能指标,发现早产儿PT、APTT、TT明显延长,Fg明显降低,与足月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计数(PLT)与足月新生儿无明显差异(P>0.05)。
研究表明新生儿众多凝血因子中仅FⅤ与FⅧ出生时达到正常水平,而维生素K依赖因子(FⅡ、Ⅶ、Ⅸ、Ⅹ)均低于儿童与成人,其含量仅为成人的 30%~60% ,FⅪ、Ⅻ、PK、HK、FⅫ亦低于儿童与成人[2]。新生儿时期,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因子、蛋白C和蛋白S)由于肝脏合成功能不成熟,以及肠道大肠杆菌少,合成维生素K不足,普遍水平偏低。而维生素K依赖因子(FⅡ、Ⅶ、Ⅸ、Ⅹ)都需经过维生素K参与的羧化过程,将谷氨酸残基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具有更多的Ca2+结合位点,才具有凝血的生物活性,缺乏维生素K,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不能羧化,只是无功能的蛋白质,不能参与凝血过程以至机体易发生出血[3]。新生儿凝血因子的含量多少与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越低下,凝血功能障碍越严重。早产儿的抗凝活性和纤溶活性均处于被抑制未被激活状态,和凝血系统在极低的水平上形成一种脆弱平衡,表明新生儿血液维持在一种低凝状态。加上早产儿肺功能不成熟,易出现缺氧、感染、发热、低温、酸中毒,常需吸氧及药物治疗等导致体内出现组织炎症、损伤坏死、肝功能发育不全、VitK缺乏致出生后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当组织坏死时可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凝血,使凝血因子损耗而减少,从而使早产儿出血的倾向明显增高[4]。
本组早产儿血小板计数均值与足月新生儿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早产儿容易出现出血的原因可能与血小板的数量关系不大,而与凝血因子的缺乏相关。本次收集的数据中,110例中有2例病情危重的早产儿PLT显著降低(<50×109/L)。有研究表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是NICU中高危新生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5]。NT病因复杂,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发现治疗往往会导致新生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血小板的检测也是新生儿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上述说明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处在一个脆弱的平衡状态中,特别是早产儿各器官未完全成熟,容易有出血倾向,早产儿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有助于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纠正凝血障碍。再者还可进一步检测凝血因子的含量,并确定新生儿凝血指标的参考值范围,对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1]刘汉起.早产儿凝血功能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5):1565-1566.
[2]毕玫荣,张岩.新生儿凝血特点及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妇幼保分册,2005,16(1):15-17.
[3]姚裕家,贾苍松,母德志.儿科诊疗精要[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87.
[4]何卫恒,温水连,胡运月.新生儿与早产儿二期止凝血筛选实验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2):135-136.
[5]Sola Visner M,Sallmon H,Brown R.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non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n neonates[J].Semin Perinatol,2009,33(1):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