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习策略,建构数学模型

2014-11-13 17:14林淑萍
考试周刊 2014年78期
关键词:评价方式学习方式实践活动

林淑萍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教师如何优化数学活动策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建构数学知识模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 学习方式 实践活动 评价方式 学习策略 数学模型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形象、易于学生接受的新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活数学课堂,在展现数学内容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策略,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考时空,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建构数学知识模型。

一、改善学习方式,获得活动经验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善于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在立足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例3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课本第8页的情境图,同时展示图中明明提出的问题:“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学生仔细观看屏幕,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情境图,认真寻找数学信息,并思考数学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经过一番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生1:“无法直接回答明明提出的问题。”生2:“应该怎样才能回答明明的问题呢?”生3:“因为我们还不知道一班和三班共有多少人,只有把这两个班级的人数相加后才能知道是否可以合乘一辆车。”最后,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列出算式:36+35=?如何计算呢?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利用小棒动手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后,得出6捆11根小棒,又经过教师点拨,学生把11根小棒捆成一捆是10根,剩下单个一根,所有的小棒一共就是7捆1根。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列竖式进行计算,经过师生共同交流探究,学生懂得了数字个位上6加5得11就要在个位上写1,再向十位上进1。在教师创设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学生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在探究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迅速建构数学知识模型,更快地形成数学学习能力。

二、引导实践活动,灵活运用教材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理念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充分挖掘教材教育资源,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灵活使用教材,从教材的要求出发组织与教材相关联且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当学生初步体验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出平均分的例子,部分学生从班级的人数找起,提出:“我们班级有40个人,平均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这就是平均分。”部分学生从学校运动会找起,提出:“学校运动会接力跑有20名同学参加比赛,平均分成5个队,每队有4个人。”还有部分学生从校园小路兩旁的树木找起,提出:“校园的小道两边平均种了16棵芒果树。”从生活实际中寻找平均分的例子,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这一概念的内涵,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平均分。接着,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分发一张图片,图片中有16个蜜柚、12个苹果、8个梨子的图形排列着,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想出办法,动手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自己小组里的4个人。”在小组合作操作中,学生兴趣盎然地动手分水果,伴随着积极探究,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在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上,部分小组运用了画圈子的办法,给自己小组里的每个人平均了4个蜜柚、3个苹果、2个梨子;部分小组的学生把每种水果的每一个图形剪了下来,再平均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个同学;部分小组的学生在每一个水果下面,写上一个同学的名字,最后把水果平均地分给每个人。通过这种动手实践活动,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学生想出了各种方法,把水果平均分到每个学生手里,再次体验了平均分数学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建构数学知识模型,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讲求评价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特别要侧重于过程性评价。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堂评价与数学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实践活动“我长高了”中,在测试长度的活动时,教师出示一系列问题:①“你的身高是多少?”②“你的两臂伸开有多长?”③“你跨一步有多宽?”④“教室的门宽是多少?”⑤“窗户宽度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进行估计,对于学生的估计结果,教师先不予评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具体测量内容不一定完全与课本要求的内容一致,可以随机增加一些学生需要了解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测量内容,如测量学生胸围、裤长,教室讲台的长度,等等。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分工明确,轮流进行测量、记录,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交流体验从统计表里了解到什么内容?哪个高度的人数最多?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给予学生适时指导,并及时对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乐于与同伴交流、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学生给予积极评价,并给他们奖励小红花或在红花积分卡上盖上红花,并把这些评价成果收入个人成长记录袋里,期末时,再由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做定性分析和评价。在教师客观的评价之下,学生品尝了成功的乐趣,体验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各小组互评实践活动,评价其他小组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度,以及实践的成功与否。也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在小组里畅谈自己在这次实践活动中的感受,说说自己在活动中懂得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掌握,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展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评价方式学习方式实践活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优化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