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绘
摘 要: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现在考试的阅读理解的题量增加了,分值也增大了,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关键词: 阅读理解 英语教学 能力培养
一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記忆能力。此题的出题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A.阅读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B.阅读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C.阅读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句子。D.阅读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同学们在阅读理解题方面的得分是不令人满意的。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有许多的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做题,联系教学实际,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快读全文,掌握全貌。
阅读理解与完形填空一样,属语篇理解题型,宜先通读全文,初步理解短文的整体框架、主旨大意及作者意向,以获取主要信息和各段主要内容。
(二)细读题目,有的放矢。
细读文后的题目在于审读这些题目是针对什么设计的。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可以边阅读边选出考查表层情况试题的答案,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三)再读全文,掌握细节。
在初读全文和了解题目要求后细读全文,可用铅笔做些标记,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画出来。如凡逢人物就圈起来,看后一数,有几个圈就是几个人,一目了然。经过这样的处理,对文章的内容和细节便会胸有成竹,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和解决也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试选答案,先易后难。
对那些需深度理解的题目(多为主观判断题),应在查阅短文,找出依据,仔细推敲后,再确定答案。在选择答案时,有些选项干扰性较强,可以采用排除法;部分试题的答案在文中无法直接找到,而要求考生根据已有的常识并结合课文进行判断。考生在推理时,切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印象或情感。在未完全读懂文章时,不要匆忙选定答案,抓紧时间在尚未读懂的地方细读几遍,力争通过上下文的联系理解文章再选定答案。
(五)复读全文,校对答案。
用全文的主题思想校对各题,上下对照,研究其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依次检验各道题目的答案。
二
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需要长期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和提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那么如何训练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科书中的课文阅读训练。
每教一篇新课文,老师一定要筛选出教科书中的重点和难点,设置好坡度,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时,将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先让学生用10~2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训练题,再按照精读要求,指导学生分清段落,让学生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缩短讲授时间,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阅读和思考时间。教师只在阅读方法上给予指导和点拨,要求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过程,这样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自学能力将会得到明显提高。
(二)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在课堂上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是不够的。如果以每周1000个词计算,则学生一个学期只能阅读1~1.5万个词,这样的阅读量不足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独立阅读英语材料的基本技巧。所以,除快速阅读训练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课外阅读活动,增加阅读训练量。教师不仅可以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章给学生阅读,还可以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历史人物、风景名胜、地理环境、安全防范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读物。所推荐的读物,尽可能多种类型,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学生阅读训练量,另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阅读效率,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正确用眼,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习惯。阅读时使眼球沿着书行运动,只移动视线,控制头的移动,改掉指读、回读、唇读等不良习惯,把注意力停留在文字符号上,以免分散注意力、减慢阅读速度。
2.培养整句朗读和整体理解的能力,养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有些人阅读时,习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看一个词只想它的汉语意思,实际上这样阅读不仅速度慢,而且严重影响大脑对文字信息的整体反映。所以阅读时,不应逐词进行翻译,而要将能一起阅读和理解的几个词放在一起理解,这样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养成限时阅读提高阅读速度的习惯。限时阅读,就是提供给学生阅读材料后,要求学生加快阅读节奏,增强紧迫感,在规定时间内有效获取信息。阅读时,在提高正确率的前提下,强制自己加快速度阅读,尽量做到一眼读完就读懂,如果碰到单词或句子看不清或看不懂,尽量不要回读,如果控制不住,可选用遮盖法,使眼睛不重看,反复练习直到自己能够控制。
(四)把阅读的辅导落到实处。
1.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阅读毅力。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积极努力地寻求阅读机会。
对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针对他们的阅读内容做相应的调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阅读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自读的习惯,发展求异思想,让学生实现由外控到自控的转变。
2.既要指导学生抓住材料中的重点段落、各段落中的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词阅读的方法,又要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方法。阅读中碰到生词是难免的,不必惊慌,因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根据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同关系、因果关系或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
3.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每篇材料都配有相应的阅读理解训练题,既可作为理解训练检查题,又可作为阅读的提纲。一般学生都是先阅读短文,再看问题,回头看短文,然后做阅读理解训练题。我们要指导学生调整思路,正确的做法是先看问题,后读短文,再做理解训练题的答案,这样学生的阅读速度会大大提高。
4.不仅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还要对他们的阅读数量、阅读速度做要求,记录阅读情况并进行评比。教师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地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并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
写到这个地方,我深深地感到现在是起点而非终点,我们还有很多未尽到的义务、未担过的责任,现在还有许多挑战和机会。以上所提及的方法不一定就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况且世上本来就没有这样的灵丹妙药。人的大脑不是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只有通过耐心地实践和永无止境地追求,人才能进入科学殿堂的大门。在以后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不能存有怀疑、恐惧和退缩的心理,因为只有征服了怀疑和恐惧的人才会征服失败。他的每一缕思想都有力量的武装,对于所有的困难都能坦然地面对、机智地克服。我们做任何研究都要抱着开放的心态,与人合作。“没有一件值得一做的事情,可以在我们的一生中完成;因此我们需要希望。没有一样美丽的东西,可以在瞬间展现它的华彩;因此我们需要信心。没有一件值得一做的事情,可以一个人完成;因此我们需要爱”。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E·艾伦.思考的人.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2]山西师范大学.英语周报.太原:山西省教育厅,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