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教学法和作坊式翻译教学

2014-11-13 11:08:01金俊
考试周刊 2014年77期
关键词:过程教学法翻译能力

金俊

摘 要: 传统翻译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翻译能力方面存在缺陷。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以过程为导向的作坊式翻译教学,并从其特点、教学步骤、教学要求等方面阐述了其应用于翻译教学中的可能性。

关键词: 翻译能力 过程教学法 作坊式翻译教学

一、引言

翻译能力,作为语言的五项技能之一,既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又是最难培养的一种高级语言技能。Neuert 和Schaffner均认为,语际间的语言转换能力是翻译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技能,是其他翻译能力的基础。因此,翻譯课教学往往围绕转换能力的培养展开,教学中心主要体现在两种语言的对比、表达方式的选择及语法的正确与否等方面。

然而根据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对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和评估专项的研究,翻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还应包含策略能力(包括策划翻译过程、完成翻译项目等),翻译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工具的能力,以及统协能力。这就使得传统翻译教学手段——只看重译文结果、着重于学生译文与范文的对比度、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忽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往往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与教学大纲期待的相去甚远。

在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先讲授基本翻译理论和技巧,布置相应的翻译练习,接着教师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评判或逐一批改。这种教学方式着重于翻译结果,即学生的最终译文,因此称为结果教学法(product-oriented approach)。结果教学法的弊端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支配者,学生缺乏主动性,容易养成敷衍了事的习惯,对翻译缺乏责任感。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仅从译文质量出发,更多强调语法、句法、表达手段运用是否得当,而忽视学生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容易挫伤翻译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与结果教学法相对应的过程教学法(process-oriented approach)被寄予了厚望,受到了越来越多翻译教师的关注。

二、过程教学法

过程翻译教学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初运用于法国巴黎国立东方文化语言学院日本与朝鲜研究系日法翻译课程,十多年后,逐渐系统化。这种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建立的过程翻译教学,强调翻译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引下,自己发现和掌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特别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孙楠楠,2011)。

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在布置翻译作业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怎样的翻译方法和手段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鼓励学生查找更多相关资料,鼓励互动学习等。只有这样,翻译教学才有利于学生综合翻译能力的提高。

三、作坊式翻译教学

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教学中较为突出和典型的一种方法是作坊式翻译教学法。

(一)翻译作坊的定义

根据根茨勒(Gentzler, 1993:7)的定义,翻译作坊可以理解为“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而在翻译教学中,可以将其定义为:学生组成小组,就某项翻译任务如何翻译进行讨论并分担工作,通过不断协商最终确定大家认可的译文的一种活动。

(二)翻译作坊教学的特点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1.强调小组成员间及学生与老师间相互交流翻译心得、合作完成翻译任务;2.通过大量实践训练,帮助学生对翻译过程中涉及语言和非语言的各个步骤进行反思(Szyczrbak 2008:71);3.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最终目的;4.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教师扮演调解者、组织者、创造者、促进者、监管者、引导者、指挥、教练等角色(李明,2006:8);5.对学生的评价更多侧重于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做出的努力。

(三)作坊式翻译教学步骤

在课堂上,作坊式教学可以分为译前、译中、译后三个阶段。

译前阶段:教师根据班级总人数,依据学生能力特点和心理特点,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教师依据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词汇知识水平和文化能力选择适当文本;在课堂上将文本下发给各小组成员;学生阅读文本,弄清文本类型、风格、读者对象及文本大意,并对不熟悉的术语或不理解的部分画线;小组成员间可分享各自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获得对文本的一致认可的理解。

译中阶段:在完成对原文的理解后,各成员借助词典、百科全书、网络等资料进行初步翻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变成监控者,监督和组织学生的翻译活动。译前和译中这两个阶段,依据所给材料的长短,时间可大约为20到30分钟。

译后阶段:译后阶段主要体现为对译稿的修改和润色。各小组成员向其他组员高声阅读自己的译文,小组成员比较译文,讨论译文不一致的地方及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讨论出大家一致认可的译文。之后,将各小组最终拟定的译文发给不同小组成员,进行组间修改。要求学生在修改过程中标记译文,如在译得好的地方画横线,打上√;在译错的地方画横线,打上×;在欠妥的地方画上波浪线,让学生进一步修改。各小组将所修改的译文退回原小组,原小组根据修改意见再行修改,并上交给教师最终的译文。教师再从各个小组中挑选出三、四篇最佳译文,当众宣读,让其他同学指出译文的优劣,并提出修改建议。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判,并总结翻译经验和翻译原则。以便在及时反馈学生信息的同时,掌控学生的翻译活动,使全班学生既意识到各自的问题,又看到别人的问题。(肖,2005)

(四)作坊式翻译教学要求

为保证作坊式翻译教学顺利实施,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制订教学计划。

1.作坊式翻译教学尽管以大量实践为基础,但不能忽略理论教学。《大纲》规定,翻译教学内容还应包括基础翻译理论。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翻译作风(穆雷,1999:60)。所以,在两节课的翻译教学中,仍然应安排30分钟左右的理论和技巧教学。

2.教学中使用的练习材料题材和体裁要广泛,以翻译市场上常见的应用型和信息性文本为最佳,略微涉及文学类。同时,所选练习的难度,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涉及的翻译技巧上,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简后繁、从易到难。

3.教师要制定详细的活动守则,以便在整个作坊翻译活动中激励和监督学生。同时细化评价系统,以免“一锅端”,做到公正地评价学生。

四、结语

以过程为导向的作坊式翻译教学为传统翻译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原本枯燥的翻译课堂带来了生气。学生在这种教学手段中获得了较大的灵活度和自由,不仅激发了他们主动寻求翻译答案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翻译能力。团队合作更培养和提升了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毕业后需要的生存技能。当然,作坊式翻译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活动中容易让有些不积极的学生“搭便车”,且对于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收效甚微。所以,在今后教学中,如何用其他教学方法进行配套完善,是我们要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London:Routledge,1993.

[2]Szczyrbak, M.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Business and Legal Translation to Polish Undergraduate Students [J/OL]. SKASE Journal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nline],2008. vol. 3, no. 1, 65-81. At: http://www.skase.sk/Volumes/JTI03/pdf_doc/6.pdf

[3]李明.翻译工作坊(汉译英)[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孙楠楠.试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法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5).

[6]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过程教学法翻译能力
如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过程教学法
浅论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未来英才(2016年14期)2017-01-12 16:46:25
关注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翻译能力
高中英语学习中翻译能力的养成
翻译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
PACTE翻译能力模型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翻译
中职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9期)2016-04-15 08:49:00
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5期)2016-03-11 09:02:31
刍议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