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瑶琼
摘 要: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的灌输与记忆,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形式和应用过程的挖掘与探究,未能较好地将知识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方法暴露出来,即使在应用,也只是在解题过程中,强调对问题的一题一解、一招一式的个别解决。本文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数学课堂的重要任务已不能单纯地只是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而是应该不断变换呈现方式,让枯燥的计算变成趣味的思考,让单调静态的内容变成动态的形成过程,盘活思维,引导学生从“自主”走向“创造”。
一、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创造欲望
教育家普罗塔克认为: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课堂上,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培养其热爱数学的情感,激励其大胆质疑、探索。在教学中,我常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实例,讲述生动的故事,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不同的见解常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方式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解决问题,激发创新欲望。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学会有用的数学”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我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研究问题。学生会的,老师不讲,有学生不会的,让“小先生”讲。老师要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给他们充裕的时间思考与交流。在“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提供观察、思考与猜测的机会,应多问学生诸如“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例如传统教学中习惯的是面对一个确定的问题。如:小明的妈妈去买苹果,苹果每斤2元,买十斤需要多少钱?或者是苹果每斤2元,用30元钱能买多少斤苹果?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数学题很多是源于生活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少会有一切必不可少的事项、数据都齐全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面对实际情况自己搜索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20元钱可以买多少斤苹果?学生要解答这道题,必须先去学校附近的商店或者超市收集苹果的价格信息,然后选出价格最便宜和最贵的,才能算出买苹果斤数的范围。开放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三、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有个性差异,教学中应允许学生思维多样化,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與他人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老师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策略,每个人都应该有应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分析、研究中既学到知识又激发热爱数学的热情。
例如:算法多样化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计算18+19,下列方法都应得到肯定:
(1)?摇18+19=20+19-2?摇?摇?摇?摇(2)?摇18+19=18+20-1
(3)?摇18?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4)?摇18+19=20+20-3
?摇?摇?摇?摇?摇+19
?摇?摇?摇?摇?摇?摇?摇37
(5)?摇18+19=18+2+17?摇?摇?摇?摇(6)?摇18+19=17+1+19
(7)?摇18+19=18+10+9?摇?摇?摇?摇(8)?摇18+19=10+19+8
对于同一问题,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并且比较了它的不同特点,让掌握了基本运算技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只有通过对所学的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应用,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才能使所学知识成为自己的“财富”。
又如:一年级学生张朔同学邀请5个好朋友到家里玩,妈妈要分给每个小朋友2块巧克力,那么妈妈要拿出多少块巧克力?一个小朋友说:“6+6=12”;另一个小朋友伸出手指数:2、4、6、8、10、12,一共要12块巧克力。另一个小朋友则为每一个人画了一个盘子,盘子里画了两个圆圈,然后计数;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要摆6个小棒,再添6个,这样一根一根地数。学生们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解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注意其所用的方法:“王晶,你用了小棒。”“小明,你画的是一张图。”“赵磊,你是跳着数数的。”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我反省:“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你是怎样想的?”告诉同学们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教师要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面对实际情况自己检查信息、寻找问题,并且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且学会和他人分享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与他人交流是未来每个公民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应当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大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等。
总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活化数学问题,可以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特点,盘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创造潜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成长的气息、创造的灵气。
参考文献:
[1]庄素琴.多变课堂有效理答[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7).
[2]张世明.闲适:课堂的一种需要[J].江苏教育研究,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