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燕,黄欣加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就是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通过学校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相互合作,使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完美结合统一的培养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实践时间分段交替进行,如果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就会造成上课与实习时间的冲突,无法保证课程的连续性。教学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建立可以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协作性以及探究性的特征。[1,2]信息化交流平台中不会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充分保证了教学的连续性。网络平台的建立可以使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以及适合自己职业性特点的运动方式,接受系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教育,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与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高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从普通高校中直接移植过来,是以片面强调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任务。长期以来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对体育本质的认识。[3]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培养和健康教育、科学健身理论知识、方法的提供,培养他们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能力与习惯。
教材选用上仍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材为主,内容大多是竞技项目。未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技能特点、职业特征进行设计,难以实现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学生体质。教学方法、手段缺乏时效性和创新性,主要使用的是讲解——示范教学方法,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指导性也不强。另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时数主要有64—72学时;96—108学时;128—144学时,学校为提高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把课程的职业化培养列为教学重点;在体育教学的经费与课时上严重制约着体育教育的发展。
高职体育考核主要包括理论考试、运动考评、达标成绩、出勤率等几个方面。目前,这种考核制度在一定范围内科学量化不足,同时忽视了学生在身体素质及运动基础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对体育学习理解及运用能力。
高职体育教学信息平台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使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和管理,弥补传统体育教学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缺陷,实现优质的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习惯的目标。信息化体育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与方法,而且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4]
图1 高职体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平台模块
教学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学生选课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体育教学系统评估三个主要方面。学生选课系统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选课途径,在信息交流平台上,学生选课机会均等,效率更高。成绩管理系统提高教师考核与管理成绩的工作效率,成绩的考核将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性,如有企业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成绩评价机制中不仅要反映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要彰显工作岗位对学生体能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能够自我进行健康锻炼的能力,另外还要包括学生的体育态度。教学效果的评估将通过教师、学生以及实习企业的评价与反馈进行。
高职体育教学应包含体育保健、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和职业体育教育板块以及教师在线指导或自动答疑系统板块,同时建立数据连接的拓展体育视野、知识、文化层面的体育信息板块。
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职业分类目录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结合各职业岗位劳动(工作)时的主要身体姿态进行相对地分类,[5]将职业岗位归类于四种身体劳动姿态:(1)静态坐姿类;(2)静态站姿类;(3)工厂操作姿态类;(4)流动变姿类。由于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特点,体育课程应依照职业分类优化,积极开展职业实用身体训练、职业病的预防和保健、职业生命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教学。简化教材内容的技术结构,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体育教学项目,见表1。
表1 职业体育教学分类
高职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同时也要重视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重要的一个环节,基于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学校联合企业单位开办趣味比赛或者文体活动,让学生和企业员工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校企的友好互动更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这对缩短学生与企业、岗位的“磨合期”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校企赛事活动的构建包含了赛事的安排进程,赛事视频、图片、文字评述和BBS论坛的开设。
网络课程的开发与运行环境遵循标准基于Browser/Server的应用程序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6],整个系统利用Windows2000server+IIS5.0+SQL Serve7.0创建Web站点、FTP站点和数据库系统,以实现网络课程在校园网上的上传、运行、维护及数据的存储、管理等。系统采用B/S结构,可以实现跨平台运行。体育学科专家与网络技术人员合作完成体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平台系统功能的总体设计以及脚本的制作、文本素材的搜集、文字的录入与编辑等工作。运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示范人员的技术动作,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上进行视频图像、解说、字幕等合成编辑,并存储为AVI格式。[7]对于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进行发布。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影像素材转成WMV格式,实现在网络上的播放。借助校园网,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信息化交流。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在此发展变革的大方向上,[8]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整合,构建高职体育教育信息化交流平台,使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改革进行融合,拓展体育课程的学习时空,促使学生从依赖教师的教学转向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与技术,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保健、修心、娱乐、竞技等多方作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必将推动终生体育教育的深入进行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1]李平斌,郭晶,罗飞虹,等.大学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3):79-80.
[2]魏亚栋,郭英.利用校园网资源,构建体育网络教学平台[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2):1696-1697.
[3]李莺歌.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初探[J].赤峰学院院报,2008(12):245-246.
[4]王玲,李平斌.健身锻炼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8):102 -104.
[5]于红霞.网络环境下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J].体育学刊,2001(3):15-17.
[6]张溪.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教学信息平台的构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2):97-98.
[7]张秀玲.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信息化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3(18):311-312.
[8]王自强.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2(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