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汉,孔 锦,王 琦
(1.扬州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2.扬州特殊教育学校,江苏扬州 225002)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如何让残疾人——特别是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残疾人——也能尽量多地接受高等教育(或与之相当的培训),是残疾人教育事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们选取了扬州市职业大学与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所共同具有的职业方向服装专业作为实验和研究对象,探讨地方高职教育资源介入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色彩构成课是色彩理论课,它教给学生有关色彩的物理特性和心理特性,探究色彩的变化和调配规律,是艺术设计专业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它几乎是所有大学阶段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这个课程在一般的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不多。
听障生是听觉有障碍的学生,因此他们失去用声音与普通人交流的机会。然而他们一般视觉灵敏,观察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没有声音的干扰,他们更加细心专注于视觉信息。
地方高职教育资源介入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条件下,也就是说当授课人并不懂手语,而懂手语者又不能教给听障生色彩构成知识,在此条件下,课程实施面临着许多的困难。
对于不懂手语者,或者很少有残疾人教育经验者,在面对听障生时,如何与他们沟通交流?这是最大的问题。
其次,如何使沟通高效,即在“翻译”过程中减少信息的错误或衰减。请一个懂手语的教师翻译固然是较好的方法,但手语在翻译过程并不能完全表达授课教师的意思。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传播途径:授课者通过语言将信息传入手语翻译者耳里,手语翻译者再根据所听到信息通过手语传达给听障生,听障生通过视觉看到手语,再形成自己的理解。经过是这样的:“信息源——接收者耳朵——接收者自己理解——手语——目标人的眼睛——目标人的理解”。在这如此长而复杂的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偏差和错误一定是难免的。二是传播方式——手语。手语是人们在聋人环境中使用手的形态、动作、位置和朝向,配合面部表情,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来表达特定意思的交际工具。事实上,相对于声音的语言交流,手语并不能实现无障碍沟通,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或比较抽象的概念,手语还是比较难以表达,还必须要借助其他的语言沟通方式[1]。
再有,上面提到色彩构成课是一门理论课,理论课就会有很多的知识、概念。当手语无法准确完整地表达其中的规律和概念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对于与听障学生打交道少的教师,提前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需要用他们看得懂的文字和图画去帮他们理解新的知识。如果还是以正常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去教学,很可能会给教学带来困难,给听障生的理解带来障碍。通常说备课要备学生,即是如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可用服装专业平时用到的各种物品为例来讲解相关知识,如用各种颜色的布、线,来讲解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等,有时直接利用课堂中的墙、黑板、天花、踢脚线及各学生所穿的衣服等来讲色彩。
教学过程需要手语老师的帮助,所以事先还需与手语老师沟通,让其成为备课中的一环。
上面提到沟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因为施教者与学生的沟通中多了手语教师的环节。这个环节使传播途径复杂化,同时还伴随传播媒介的复杂化:原本是单一的声音媒介,现在变成由声音通过手语教师中介转化为视觉的手语,最后通过视觉将信息传播到目标人的脑里。
加入这个中介后,传播的本质也发生潜在的变化,手语教师首先要对上游传来的语言信号进行解码,理解其中的含义后再将这个含义用视觉的手语传播出去。最终传播给目标对象的信息实际上是手语教师这个中介所发出的信息。如果手语教师这个中介者对原施教者的话语意思理解不充分,甚至是错误的,那么最终传递给目标对象的信息也是不充分的或甚至是错误的。
在备课时、上课前,我们必须要与手语教师沟通交流,有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需施教者提前教给手语教师。与手语教师沟通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施教者先备课,再传授给手语教师。或者有条件两人一起备课,互相协商交流。或者手语教师提前阅读教案,做到心中有数,有模糊不清的地方再向施教者沟通。其实,每一堂课都是两位老师共同完成的。
听障学生“特长”在于视知觉,因此教师要尽量多用多媒体,尽量多板书,多用可见的文字和图画,多作示意图。
例如教师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直接把定义详细地抄录在PPT文件中,在播放时再逐一地指引学生去看,去读。文字的力量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手语翻译老师也是这么做的:在碰到一些概念定义时,直接将学生视线指向荧屏,引导他们自己去读文字。
图画也是重要的传达信息的工具,特别是针对服装专业的听障生讲色彩知识,就更需要多用图画。例如在讲解有彩色与无彩色的概念时,将一张彩色和一张黑白的同样画面的照片放在一起对比,这样学生对有彩色系与无彩色系一目了然[2]。
此外还应该多用示意图。如教师在讲解纯度的时候用了以下的示意图(图1)。
图1 色彩纯度讲解示意图
画面中央是一幅塞尚的名画,画家在画中应用了不同纯度的红、黄、蓝色,在图画中央位置的黄果子和红果子其色彩更鲜艳,而右下角的色彩虽然也呈黄色或红色倾向,但它们的色彩纯度低,不鲜艳了。原本在面对正常学生时可以多啰嗦几句便可明白的事情,现在需要不怕麻烦地将它们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用箭头将局部色彩引到画面以外,放大展示。图中名画外的4块色彩分别是纯的红与黄和不纯的红与黄。脱离开名画的色块在纯度比较时显得更加明显。上课时教师只要用手指,让他们明白各个色块所代表的是哪一部分的颜色,再引导他们对比色块之间的联系与差别,这样就可使听障生明白色彩的纯度是怎么一回事了。
还是以上面的色相定义的讲解为例。色彩的相貌与色相的名称之间关系的区分、分析具有一定的哲学高度。实物的色相与我们指称他们的语言或文字之间是名和实的关系,我们语言中的“红色”只是其“名”,而我们真正所看到的那个物体所呈现的红色,则是其“实”,是色彩的相貌,是色相。按索绪尔语言学里的术语,两者之间是“能指”和“所指”关系。这样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哲学内容,可用比喻的方法让听障生理解。
图2 用比喻法讲解色相
在讲解色相时笔者用了明星章子怡的图片和名字来作比喻,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色相即色彩的相貌。章子怡是他们耳熟能详的明星,一个人的名字与相貌之间的关系是他们最能理解的关系(图2)。
在用比喻法来讲解概念时,所借用的必须是与听障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在扬州市职业大学与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共同合作探讨地方高职教育资源介入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验基础上,根据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总结出针对服装专业听障生的色彩构成课的教学方法。提出:一、备课先备学生。二要充分沟通特殊教师。三要利用特殊生“特长”,多看。四要善用比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只是我们的一些浅显认识与感悟,希望得到更多专家与同道者的批评指正。
[1]季筱桅.手语对聋校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影响[J].文学教育,2012(10):137.
[2]杜秋磊,朱志伟.特殊美术教育中的手语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2010(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