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婷婷
摘要:有效引导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必杀技”。有效的阅读引导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启智慧,促进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一个巧妙的引导,常常起到点金的作用,达到推开文本之门的效果。那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引领小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之亲密接触呢?笔者提出四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有效引导;文本对话;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77-1
一、借助表演,紧扣核心问题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低年级学生,由于阅历少,理解能力差,对课本中一些内容难以理解到位,所以,教师需要借助表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并直观地感受到语段含义,达到与文本言语的共鸣。比如,我在上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枫桥夜泊》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一种“愁”字。当时,诗的前二句中的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学生不太容易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诗人深夜独自孤独不眠的心理。我通过让学生自己表演一下对诗的理解。有的学生以凳子为船,坐在上面摇头晃脑,诉说着内心的话。有的则模仿乌鸦的啼叫……通过这样的表演形式,瞬间打开学生的思维,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体会被激活,在此基础之上,有效地理解了诗句的含义。
二、类比推理,激发探究热情
类比推理是有效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有效方式。据阅读认知理论,阅读的主体基于内在的信息储备进而达到了一种与文本含义相似的感受,进而内心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那么,文本的理解的深浅关键在于文本的言语表现与主体之内是否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只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产生了相似的刺激,就能够使学生理解课文。
比如,我在教古诗《江南春》时,诗中的“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它本来的意思是“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表现出一种繁华的社会状态。由于,年代久远,学生们生活在都市根本不会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也很难理解到深层次的含义。这时,我就从他们生活中去找类似的体验来理解。学生们很聪明,很快就举出来例子,其中一位学生说到,夜晚在繁华的商业街上,商店门口的霓虹灯招牌闪烁,人潮流动。我认为,学生的理解这与诗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状态相似,解答也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三、语言构境,突显语文本色
语文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过程中,要想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确定好文本语言训练的切入点,还原语言文字描述的画面,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一种体会文字情感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理解能力的限制,学生自主还原画面的能力不够,因此,教师通过语言构境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如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时,为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我是这样引导的:首先,让学生们朗读句子“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护士长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叶欣抢救梁先生的一系列动作中的你体会是什么?然后,用语言说道:“同学们,叶欣每天在病房中忙碌着,忘了吃饭,忘了休息,忘了睡觉,就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可是她一刻也不愿意停止,因为,她知道,病人需要她,她要珍惜每一秒钟,与死神赛跑,抢救更多的病人,直到自己倒下。这样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画面中感受到叶欣的伟大精神。
四、媒介辅助,点燃思维火花
“一根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早已过时,现在进入到多媒体教学时代,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形象化地呈现出来,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晚上的“太阳”》这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知晓急性阑尾炎的危险性以及爱迪生用大镜子进行光的反射增加亮度的方法。教者从互联网上寻找到了一段丰富而直观的有关急性阑尾炎病的介绍短片。结合课文的设计,进行剪辑,配合讲解,让学生观看,从视频短片中病人痛苦的表情及医生的介绍,加上,文中讲到医生的犹豫动不了手术的状态,一下子就认识到了爱迪生母亲病情的危急。
而爱迪生想出的办法,则通过实验的方式去理解。让学生们四人一组做实验的时候,先不用镜子,把一根蜡烛放在黑色纸前点燃,再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蜡烛后面,然后再增加一支蜡烛。接着,让学生代表到讲台上发言,有的说亮度大了很多,有的甚至发现不同的角度,亮度的程度不一样。
这样通过不同的媒介,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带着好奇与喜悦投入到学习中,带着满足与快乐离开课堂,更重要的是,教师也真正地实现了从一个“填鸭式”到一个“指导者”的转变。
总之,课堂上的有效引导离不开老师的精巧的设计。教师通过精巧的引导,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巨大热情,让学生智慧在碰撞中闪出的火花,并发掘出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让学生真正地实现与文本的心与心的交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