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蓉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手段以及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悄然发生了变化。面对严峻的高考,如何拓展课程资源,进行高效教学;如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已成为教师们关注的话题,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多媒体教学
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近年来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现有的教学手段中,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flash动画、声音、视频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从多角度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本文拟就通过本人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谈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下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
一、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历史课堂教学,要想让学习主体全身心的投入,就必须创设优化的历史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悦耳动听的效果,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把学生带入形象的历史空间,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从视觉,听觉等许多方面使学生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自然会给我们的开放型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讲《美国内战》一课,可以运用历史影响导入新课,在新课导入阶段放映同计算机拷贝的《南北乱世情》片断,使学生视、听觉进入美国南北战争前锋的历史时空中,“亲身体验”南北战争爆发前的美国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及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从情感体验中引发学生对黑人奴隶制的憎恶,从理性上认识黑人奴隶制已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得出南北战争必然爆发的结论。历史现象的动态再现收到了学生对历史信息由知向情、意、行发展的认知效果。
二、通过视听导入新课,达到有意营造氛围的效果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人物、事件、场景,远离现在,因而与现在有隔离感,使得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摆脱抽象乏味的历史说教。”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给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相当的困难。因此,利用多媒体这一形象化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大量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信息,是历史教学迫切需要的辅助手段。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征突出的历史事件加图片或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来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这种方式,可营造直观教学的氛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老师在学术交流,课改创新等方面也提供了很多方便。
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抑制了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因为历史课程有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教学往往停留在教师的讲授、分析上,教学偏于知识化、抽象化、符号化,重历史逻辑,轻历史形象,造成教学过程的枯燥、呆板。而多媒体教学变劣势为优势,化语言抽象为直观形象,将学生引入一个积极思维的境界,借助声光渲染,视听刺激,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双向互补。
三、使多媒体课件,成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有效辅助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明显!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用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解决这些问题,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这就极大的节省了课堂讲授和板书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四、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德育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历史上图片,录像、纪录片等多媒体材料,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并通过内心感知、理解、情感等心理功能,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自觉地接受历史熏陶。“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
如在讲解《鸦片战争的影响》时,由《七子之歌》引入香港离开祖国怀抱已久,教师可打破时空界限,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收回香港的令人激动的画面,英国国旗在香港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缓缓升起,由此把学生的情感引向高潮,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能为我们提供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走进教学的阳光地带。尤其对历史教学,它更能打破时空界限,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观古今于一瞬。”使死去的历史在学生面前“活”起来,减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不是要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因此,历史教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要多研究,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