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祎民
[摘 要]读者接收知识是一种主动的心理活动。主体的心理特点对接收知识的效率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读者的知觉特点和注意特点与公共图书馆工作更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读者接收知识的有关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公共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工作。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知识;心理特点
一、读者接收知识的知觉特点
(一)知觉的概念
人通过感官获得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也就是发生感觉,感觉到的信息经过大脑加工,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机械相加,而是对感觉到的事物多种属性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依赖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人借助知识和经验,才能把当前事物知觉为某类事物,把握所反映的事物的意义。
(二)知觉的选择性
在生活中,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时间内,人不能够清楚地知觉所有的事物,只能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这样知觉的对象便十分清晰,其他事物则作为背景比较模糊,这种根据当前需要对事物有选择地进行知觉的特性就是知觉的选择性。读者在书架上寻找自己所要的书籍时,虽然书籍的书名和索书号会同时出现在他的视野范围内,然而绝大多数读者只会注意到书名,很少会注意到索书号,极少有读者利用索书号去查找图书。这是因为,书名对于读者是有意义的,而索书号对于读者是无意义的,读者在查找图书时,一般只能知觉到书名,而不去理会索书号。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赋予它一定的意义,对知觉对象做出自己的解释,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言语提示、实践活动任务、主观态度、情绪、心理定势都可以影响知觉的理解性。例如,对一幅山水国画,一位画家对它的理解和欣赏就同一位普通人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一些公共图书馆,为了提示读者注意一些禁止事项,将一些禁止事项的图标醒目地布置在入口、通道等处,只用很少文字或不用文字就将自己的要求传达出来,这就是利用了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公共图书馆的学习气氛与阅览环境、读者数量、噪声大小有关。如果你进入一个整洁明亮、座无虚席、十分安静的阅览室,就会知觉到这里有良好和浓厚的学习气氛。反之,如果你进入的是一个又脏又乱、读者很少、喧闹嘈杂的阅览室,就会知觉到这里没有学习气氛。
二、读者接收知识的注意特点
(一)什么是注意
在公共图书馆,读者非常反感的事情是在阅览室里有人发出声响,如说话、脚步声、拉动桌椅的声音等,这是因为这些行为干扰了读者的学习,影响了读者的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在从事某项活动时,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总会指向和集中在某个对象上,而其他对象则处于注意的边缘,多数则处于注意的范围之外。
(二)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念努力的注意。例如,当读者都在阅览室内聚精会神地看书学习时,突然有人大声讲话,这时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指向他,即不由自主地把注意转向他。引起无意注意的容易程度与刺激物的强度和新异性有关,刺激强度越大、新异性越强,越容易引起注意。此外,无意注意也与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有关,符合人们的需要、受到人们的期待、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容易吸引入们的注意。
在公共图书馆里,有些方面要尽量避免或减少使人产生无意注意。例如,在阅览室要保持安静,地面铺设橡胶地板或地毯,减轻走路发出的声音,以免读者分神。而另一些方面则要尽量引起人们的注意,如各种通知、告示、提醒和禁止标识等。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当读者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出现干扰学习的因素时,读者通过意志的努力,把注意力坚持在学习任务上,这就是有意注意。人们的劳动、工作、学习、研究等活动,都离不开有意注意。我们通常所说的注意力,主要指—个人有意注意的个性品质,这种品质表现为能够克服外部干扰和内部分心因素,稳定持久、聚精会神地把自己的心理活动集中在某个活动上,具有良好的有意注意品质对于一个人能够做好工作、完成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良好的注意力是做好工作、少出差错的重要条件。
3.有意后注意
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中,经常有一些数据库公司请图书馆免费试用它们的产品,它们这样做,就是期待公共图书馆对它们的产品发生有意后注意,进而购买它们的产品。公共图书馆也应当借鉴它们的做法,要想方设法吸引读者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注意,吸引读者利用文献,当读者感到文献资料的价值后,就会积极利用这些文献资料。
(三)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我们周围的环境随时向主体提供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一些信息是与主体从事的活动有关的,一些信息则与主体的活动无关,对其造成干扰。注意可以使主体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有意义的信息,排除无意义信息的干扰。读者在图书馆从事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注意的选择功能。读者在检索、阅读、思考时,都要把注意选定和集中在当前的对象上,避免分散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活动。
2.维持功能
注意可以使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人的心理只有在持续的紧张状态中,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才能够较长时间从事一项活动。当人在集中精力阅读和思考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也是注意高度集中的表现。通过高度集中注意,调动起主体的心理状态,使人能够有效地进行紧张的心理活动。
3.调节功能
注意不仅表现在稳定持续的活动中,也表现在活动的变化中。当人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时,注意就体现了调节作用。人只有在注意转变的状态下,才能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种活动,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例如,一些读者在长时间阅读之后,感到十分疲劳,这时就需要把注意从阅读活动中转移到其他对象上,让眼睛和大脑休息一下,调节一下学习的节奏。
(四)注意的特点
1.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某一时间内人的意识能够清楚地把握对象的多少。人的注意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人的注意越是集中,注意的范围就越窄。例如,当读者在书架中专心寻找一本书的时候,他的注意范围只有眼前的1平方米左右,而当读者在较大范围内寻找某一类书籍的位置时,他的注意范围就会大得多。人在较大范围注意事物时,对细部特征的注意能力就会降低;当注意细部特征时,人的注意范围就会缩小。公共图书馆的标识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人的注意特点,较大范围指引读者的标识,内容应当简洁,字体要醒目;近距离提示读者注意事项的标识,内容就可以适当多一些。
2.注意的紧张度
注意的紧张度指注意集中于一定事物的程度。当注意指向于一个对象时,注意的紧张度能够达到最大的强度,这是人能够准确地完成复杂活动的必要前提。当注意的紧张度降低时,人的精神放松,注意范围就有所扩大。在公共图书馆里,当读者安静地、聚精会神地读书或操作计算机时,正是他们的注意紧张度最高的时候,此时他们的知觉范围集中在很小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形下,要尽量避免打搅他们,尽量为他们创造安全、安静的学习环境。
3.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这种转移通常是迅速的、自觉的、受活动任务制约的。例如,读者在阅读书籍过程中,发现需要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就会暂停阅读书籍,转而打开计算机上网。在查找到有关资料后,又会继续阅读书籍。注意转移能力对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田玉洁.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分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0(01).
[2]刘红伟;陈妍子.特定读者阅读心理调查分析[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3]段红.用户心理分析与信息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信息用户及其行为心理分析[J].晋图学刊,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