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戴望舒《雨巷》的艺术特征

2014-11-11 09:40邹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10期
关键词:戴望舒雨巷全诗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戴望舒不仅深受古典诗歌的余泽,同时又受到西方诗歌的熏染,并且在新诗的发展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最少的作品成功领导了一个艺术流派。而《雨巷》一诗正是戴望舒在探索道路上绽放的一朵奇葩。《雨巷》不仅是诗人的成名之作,其更是“替中国新诗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其给现代诗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雨巷》介绍

《雨巷》写于一九二七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极其黑暗的年代。当时,蒋介石及其中国国民党政府正在制造震惊中外的白色恐怖,并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他们当时在全国各地大肆屠杀共产党。这使得当时原本拥护革命的热情有志青年的理想破灭了,他们对革命的前途开始感到迷茫,在痛苦和失望中他们开始渴求新的希望。而戴望舒就是这些有志青年其中的一员,当时的他正因曾参加了进步活动而被国民党追杀,因此不得不寄居在施蛰存的家中。这使得原本心情就哀怨、忧伤、苦闷的戴望舒更加感到孤独和失望,于是心情更加地彷徨与无奈。《雨巷》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诞生了,因此其诗也近乎带着“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雨巷》全诗共七节,按脉络可分为三部分。开头第一节为第一部分,诗人通过雨中彷徨忧郁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希望,来写明自己渴望逢着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因此,开头阴冷的色调使诗中的人物笼罩着一种悲凉的色彩。第二节至第六节为诗歌的第二部分,通过对丁香般的姑娘的描述,写出了姑娘的幽怨特点和淡淡的忧伤。最后一节为第三部分,诗人再次抒写了“我”的希望,即希望再一次逢上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同时首尾呼应结束全诗。

二、《雨巷》的艺术特征

(一)《雨巷》的象征美

19世纪法国象征派的创作理念对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诗人魏尔伦对他的影响可谓是深刻的。《雨巷》这首诗就是他运用西方象征主义手法来创作汉语白话新诗的一个成功范例。

象征主义手法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来揭示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正是受这种象征主义艺术流派的影响,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开始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雨巷》就体现了这种艺术上的特点,因此诗歌呈现出一种象征美。

《雨巷》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富有浓重的象征色彩的意境。如诗中寂寞又悠长的雨巷就象征着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在这条雨巷中既没有声音, 也没有阳光, 更没有欢乐可言。抒情主人公在这样一个寂寥的雨巷中行走,他心怀一个最美好的希望,即希望自己逢着一个有“丁香一样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好姑娘,这个丁香般的姑娘正是诗人最美好理想的化身。同时,诗人自己也明白这个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这个姑娘最终像梦一样地从他身边飘过,显得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戴望舒的诗歌里,这些意象都极富象征美,同时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心态和情绪,还蕴含着他的一种独特的人生感悟,甚至折射了当时某种社会意义。正是因为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才使得他的诗歌具有耐人品味的魅力。

(二)《雨巷》的意象美

在《雨巷》中,全诗出现了多个意象,但主要以“雨巷”、“丁香姑娘”和“我”这三个意象最为突出。

1.雨巷

《雨巷》中的“雨巷”意象,是诗歌中的中心意象,其看似写实,其实隐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在全诗中,“雨巷”一共出现四次,这里的雨巷是江南的小巷,悠长悠长,弯弯窄窄是它的特点。

诗人对“雨巷”这一意象可以说是情有独钟的,这与诗人童年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诗人自小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的童年时代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因此这种经历也影响到他的创作。小巷本是幽深寂静的,尤其是江南的雨巷总给人一种意境美,如果其置身雨中,就会更增一种朦胧美。因此,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既可实指雨巷,即江南阴沉的梅雨季节里湿漉漉的小巷子,也可虚指当时作者所处的一种阴暗的社会环境。

《雨巷》一开篇就展现了一幅梅雨季节时分的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天下着雨,因此显得阴沉沉的,这时的小巷里空荡荡的,只有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里的雨巷让诗人的步伐显得彷徨不定,同时也表明了他内心的苦闷和忧郁。联系当时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社会生活环境,我们就会发现诗人笔下的“雨巷”正是代表着诗人当下所处的时代背景的缩影——黑暗、令人窒息。“雨巷”的泥泞阴暗,潮湿狭窄,悠长寂寥,正是当时令人窒息的黑暗现实的写照,同时也寓意着诗人理想失落的忧伤。因此,诗人借用“雨巷”这一中心意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孤独忧郁的心理感受。

2.丁香姑娘

丁香姑娘可以说是《雨巷》中的核心意象。“丁香一样的姑娘”不仅是作者理想中的恋人,情人;也是作者一种美好希望和寄托,又是作者对美好未来的理想想象。

戴望舒用“丁香一样”来比喻“姑娘”,这里的“丁香”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有比较固定的寓意。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象征人们的愁心。丁香开花时呈白色或紫色,色香而不轻佻,但易凋谢,既突出表现追寻目标美丽、高洁的本质也显现了其脆弱、难把握的结果。因此诗人用丁香来比喻姑娘,是有着深刻寓意的。

诗人希望自己在下着雨的雨巷能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秋怨的姑娘”,并且希望“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的特点。在这里,“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是诗人美好理想的化身。诗人还想象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但是最终丁香姑娘在诗人的笔下却转瞬即逝、如梦如幻,因此这个意象显得神秘莫测,从而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可以说,丁香姑娘身上的这些特点与诗人在当时的社会中的理想和追求是吻合的。这个丁香姑娘不仅富有典雅高洁的品质和迷人的本性,她还和诗人一样厌世嫉俗,同悲共愁,并不畏艰辛地寻找着人生出路,这正是诗人理想人格的化身。尽管最终她走向残垣,“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她的消失正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爱情的失意与政治的挫折双重打击下的深沉的忧郁。在这里,丁香姑娘这一美得如梦般的意象正体现了戴望舒对美的事物的一种珍视和追求。

(三)《雨巷》的音乐美

朱湘曾赞美《雨巷》“兼采有西诗行断意不断的长处,在音节上比起唐人的长短句来,实在毫不逊色”,可以说,《雨巷》是戴望舒追求新诗音乐性的高峰。在这首诗里,诗人将难以把握又抽象的情感拟人具体化,他借助日常生活的物象,并将其赋予丰富的象征内涵,从而使诗歌呈现出象征美、意象美。尤其是其语言尽管纯朴简练、清新隽永,但是读来极富音乐美。

《雨巷》的音乐美首先主要是由词句的复沓构成的。如该诗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中的词句几乎都是一样的,只是将“逢着”一词改为了“飘过”,因此在首尾呼应的同时,也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语音流在诗中重复出现,从而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

并且,该诗的每一节都有词句的复沓,如:首尾两节的形容雨巷的“悠长、悠长”;第二节中的“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等。正是这些词句的复沓在诗中的反复运用和前后呼应,使这首诗具有相当强烈的音乐性。

同时,《雨巷》的音乐美与其韵脚的有规律反复运用是分不开的。如每节中的押韵都是二字音组,每节大体在一定的间隔反复一定的韵,这使全诗产生出具有旋律美的诗歌音乐,从而加重了诗的抒情色彩。

结论

戴望舒是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蜚声文坛的杰出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内涵含蓄而丰富,穿越时空仍能激发读者共鸣,反复咀嚼却愈久犹新,尤其是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雨巷》更是这样一首意蕴深刻、耐人寻味的好诗。它不仅具有象征美,而且诗人选取的意象也很美,同时其诗歌音韵和谐,极富音乐美。因此戴望舒的诗歌艺术成就是极高的,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孔波.《雨巷》艺术手法探寻[J].中学语文,2012(10).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3]苏小董.《雨巷》的象征意蕴[J].教育论文,2012(1).

邹奋,教师,现居湖北崇阳。

猜你喜欢
戴望舒雨巷全诗
戴望舒《雨巷》(节选)
劝学
在天晴了的时候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论戴望舒诗歌的忧郁感伤之美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
梦中的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