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雯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是退休低龄化和养老保险金空洞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在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一顶层设计更是为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延迟退休政策分析了其实施的必要性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性,并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使延迟退休政策顺利推广,惠国惠民。
关键词:延迟退休;老龄化社会:养老金;人均预期寿命
一、“延迟退休”政策制定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起,纵观全世界,妇女总和生育率从最初的5.8已然下降到更替水平(目前发达国家认为是2.1)左右,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长期普遍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由于长期以来的低生育率水平,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5千万的超级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运行。
我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工人、干部年满六十周岁,女性工人年满五十周岁、干部年满五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的男性年满五十五周岁、女性年满四十五周岁;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男性年满五十周岁、女性年满四十五周岁退休。
二、我国“延长退休”政策出台的原因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人均寿命的延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寿命也得到了相应的增长。我国1949年平均寿命45岁,2000年增长到71.8岁,根据 《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的中国人均寿命已达到76岁,高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甚至高于一些欧洲国家。《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面对我国当今人口日趋老化和人均寿命逐渐延长的现状,“延迟退休”这一政策应运而生。
(二)退休年龄低龄化和养老金空洞
我国在延迟退休之前的退休年龄规定并没有根据平均寿命和具体经济现状的变化而改变,目前我国实行的退休政策是50年代初制定的,它与人口现状的关系经过50多年的演变已日益相悖。现今劳动经济人口每年新增千万人以上,城市化政策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均使劳动力呈现出供过于求的状态。针对退休低龄化和养老金巨额负担的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十分矛盾的热点话题,“延迟退休”似乎显示出了必然性。
三、“延迟退休”政策的必要性
我国退休年龄较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等问题,已经与经济发展、人口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不相适应,也不符合国际上多数国家普遍提出高退年龄规律;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退休人口的再就业率高达33%,充分说明目前中国退休年龄规定偏低的现实,延长退休年龄已经成为目前中国亟待解决的改革内容之一。
(一)扩大劳动人口供给,符合寿命延长的现实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得到延长的是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产生的影响是劳动者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延长,这成为了延迟退休年龄的一个客观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普遍延长,在校园读书的时间越长,开始劳动的年龄就越高,这也进一步導致工作年限的减少,在客观上要求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男性60岁。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会使得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扩大,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退休人口300万人,所以每延迟一年退休年龄,就可以扩大劳动年龄人口供给每年数量多出300万人,减低劳动成本。
(二)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保证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
如今,中国已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养老负担沉重,而退休年龄是对养老金制度收支平衡影响最大的指标,长远看来,对国家来说,包括延迟退休在内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无可回避,否则整个养老体系将无以为继。对个人来说,延迟退休可以缓解年轻一代的缴费压力。
(三)刺激消费,提供就业机会
我国退休人员中尤其是女性,大多数的退休生活会安排为照看孙子、孙女,生活的重心就是围绕着孩子转,较之于上班时的物质消费水平降低了很大一截。首先,养老金虽然是生活保障,但它是基本保障,一般会低于在职时的工资,可支配收入的减少会直接影响消费支出;其次在家照顾孩子,会没有合理的着装、社会交际和交通等支出,也在一定程度减少了消费支出。所以延迟退休能够进一步刺激消费,适当范围地提供一些就业机会。
四、“延迟退休”政策面临的挑战性
(一)挤占就业岗位,老养小现象滋生
我国每年新增退休人员大约有300万人,老一代在岗就难为年轻人空出职位,使得社会财富向老年人转移,年轻人挣不到钱,导致“老养小”现象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必然挤占劳动力就业的岗位。大量劳动年龄人口找不到工作,其收入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增加企业缴费负担
在我国养老保险缴费份额中,企业承担的缴费比例比较大。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约占职工工资额的20%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不仅会使企业积累的冗员无法退出工作岗位,而且还要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缴费负担。
(三)分配不公,加大弱势群体生存压力
“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延迟退休被反对的主要原因就是退休金的双轨制。如果延迟退休,弱势群体的生活压力会进一步增加,加大了分配不公的程度。具体的得失需要划分社会群体进行分析。五、总结
面对我国养老保障金巨大压力和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的严峻现状,延迟退休是势在必行的,尤其是在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一顶层设计更是为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国家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中,能够切身地体会到普通大众的感受,为他们的利益着想,采用弹性地、柔和地政策方案让民众自己选择合适的、符合自身利益的最贴切的退休方式、退休年龄,避免“一刀切”现象,尽量缩小或者避免工人和干部之间、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性,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延迟退休年龄这一关系民生大计又立足于我国国情的政策会顺利实施并惠及国民。
参考文献
[1]刘 钧.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山东经济.2007年9月第五期
[2]周 辉.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限制因素分析与建议,学术交流,2011(2)
[3]李印慧.探讨我国退休年龄的延迟,经济研究导刊 ,2011(23)
[4]沈文莉.退休年龄延迟与劳动者权力之争,劳动保障,201l(10)
[5]马金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利弊,科技创业月刊,2011(10)
[6]吴旭光.延迟退休到底该不该,理财报,2012(7)